【关键词】禀赋效应,宜家效应

【知识描述】
为什么同一件事物,别人拥有时觉得很一般,自己拥有时觉得很有价值?
为什么宜家受欢迎,宜家效应又是什么?
禀赋效应
1990年,理查德·赛勒和卡尼曼等人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
将受试者分为3组
第一组,发给他们杯子,仔细观察并估计售价
第二组,不给他们杯子,仔细观察估计愿意花多少钱买
第三组,让他们在杯子和他们认为等价的钱之间做选择其一
结果
第一组中位数:7.12美元
第二组中位数:2.87美元
第三组中位数:3.12美元
售价是卖价的2倍以上
背后是禀赋效应,一种认知偏差现象:当你拥有一样东西后,你会高估其价值
案例
对应到受欢迎的宜家,就是宜家效应。宜家不提供完整家具,只是提供家具部件,自己根据图纸组装。当家具出现问题时,常常是自己去补救而补水去投诉退换。
乐高也有对应的乐高效应,乐高很贵,组装过程中能够带来成就感,贵也就没什么了。
在游戏中的应用,Zepeto捏脸游戏,玩家能够DIY个性创造,搭配衣服环境等。这使得用户参与度高,让用户痴迷产品。
【经历联想】
我想起在上小学时,老师会布置一些自己出题自己做的作业。这种作业方式很新奇,自己就照着自己错的题目出了一些题,但做的时候感觉有些难,要么是计算量大,要么是太绕了。但终归是自己出的题,硬着头皮也要做完。但即使如此也比完成老师布置的题目更加有趣。
第一次学习做菜,做完之后看到自己做的菜很有成就感。吃起来特别香,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我做的煎鸡蛋,想起了煎鸡蛋刺啦刺啦的声音,闻到了鸡蛋的香味。
【启发行动】
学习是学生的事,但对于学习的规划我们常常把学生挤出去。没有参与感,学习逐渐会变成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
我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对自己学习对课堂互动的设计中来。一节课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打造好。这样我想学生就能够更加专注动力也更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