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网友咨询:
我刚大学毕业,一个月工资3000多,男朋友在一家电力公司上班了7.8年,
但是他们公司并没有因为工龄能力而提升工资,老手和新手的工资都是一样的,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最多也不超过4500。
我认为年轻还是要出去多挣点钱,现在我们2个基本上都是月光族,根本就只够生活,存不了什么钱,更别说装修房子结婚什么的.
但是男朋友认为去外地工作就是打工,在家里工作就是上班,就算外面半年能挣在家一年的钱,他也不愿意出去。该怎么办呢?
作为电力公司上班的普通员工,一个月只有三四千块的收入,还要养家糊口,是有点少,
如果有精力和有时间的话,可以在家临近附近兼职做点其他的事情,
当然了,男朋友对打工与上班区别的认识是文中所表现的那样,
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上班和打工的认识?这两者又有哪些区别呢?
一. 何为打工?
“打工”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从事工作,这个词最早诞生在1980年代的香港,最初指的是受雇于人;
进入并流行到中国内地以后,则衍生出在外地或不稳定的工作这一含义。
作为一个描述社会生产关系的俚语,百科将“打工”定义为从业人员在某个固定或不固定的利益主体下,获取一定生活资源的劳动手段。
今天的我们在用到“打工”一词时,多是用在工作条件不太好,工作收益不稳定的较“差”工作。
在一些语境下,打工是在企业上班、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的一种的说法。
或许是传统思维的遗毒,抑或是职业偏见在作祟,这些主要由基层人员组成的打工者过去常常没有得到正视。
任何一份工作都是神圣的,职业本无贵贱,大家都是分工不同罢了,打工者在历史上更是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社会发展至今日,打工者的形象越来越多地得到认可与尊重。
二.何为上班?
“上班”一词原指公务人员出勤退勤,后广泛用于在规定的时间到工作地点工作。
这个词最早源于宋代,全称为“上朝班”,是除宰相无法上朝的那些官吏去工作的代称。
人生如戏,戏中自有角色之分,每个人的角色选择,都与其“上班”从事的工作密不可分,是一个人重要的属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多地用“上班”一词指从事那些工作“铁饭碗”,工作环境较佳的“好”工作。
“上班”一词也衍生出了上班族,他们是指受雇于企业的受薪阶级人士。
每位上班族作为与社会无法分割的个体,“上班”不只是单纯地为了谋生,而是一个人实现自我所需走的必由之路。
他们多是中产人士或白领阶级,社会地位较高,出入于高大气派的写字楼,穿着光鲜亮丽的服装,过着朝九晚五的“安逸”生活。
但上班族的本质依旧是受雇于人进行生产的人群,与打工者其实并无二致。
三.在家与外地
在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家”与“外地”的概念,并将它们与“打工”与“上班”进行联系。
“家”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内、住所,在今天意思就颇为宽泛。
罗伯特·戈达德教授曾说过:“无论何时何地,家永远是向游子敞开大门的地方”,
这是被许多人所认可的定义,但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对家的见解。
题中的“家”其实是指更广阔的区域概念,确切指生活的这片熟悉的地域;
而题中的“外地”是与上文“家”相对的概念,指的是除去自己生活区域的其余地域概念。
可以说,“家”以外的地方,便都是“外地”了。那么两者其实根本上都是在相似的社会环境中,与“打工”与“上班”真的存在联系吗?
四.正确认识其中的区别
经过上文的铺垫,对于题中所给出的概念,我们已经拥有基本的了解,在此之上便可以得出正确的认识。
在一些固有思维中,“打工”确实多指在外地进行务工,“上班”则是在家进行工作。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打工”与“上班”的界限早已没有过去那么明确,两者在本质上其实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都只不过是输出劳动力或脑力而被雇佣的行为,是工作的不同表现形式罢了。
对于文中男朋友的观点,其实个人并不予以认可。
打工也要吃饭,工作也要吃饭,“上班”与“打工”与地域概念无关,更是直接就是为人工作而已,如果说一定要找出与之相对的概念,应该是时下盛行的“创业”才对。
题中的男朋友在电力公司上班,一个月工资只有三四千块钱,其实该怎么认识工作呢?
没有工作是完美的,将每个行业做到登峰造极都是无与伦比的,从他看待工作的方式可以看出他存在一些认知谬误。
个人认为,电力公司的工作必然是比较枯燥乏味的,缺少工作的热情与动力,但作为自身的本职工作,还是要予以充分的认可与正视。
唯有如此,他才能真正做好这个岗位,相信能在这个岗位也能做出属于自己的成绩.
文/老夏
如果我写过的一篇文章,讲过的每一话,做过的一个举动,
曾在你的心里荡起涟漪,那至少说明在逝去的岁月里,
我们在某一刻,共同经历着一样的情愫。
有时候,虽然素未谋面。
却已相识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如果你喜欢鄙文,那就在下面点个赞呀,也可以转发或赞赏!
您的鼓励是老夏最大的动力和支持,岁月静好,愿你幸福,一起都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