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陈琴老师的弟子朱雪琴老师、赵昆明老师读完《世说新语》,接着又“马不停蹄”地投入了《声律启蒙》的读书中。
书已经买来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没翻翻看看。原本以为小孩子读的东西,很简单,我只跟着学学怎样用歌诀乐读法来读就行。这样一来方便背诵,二来以后有时间的话我可以领着学生背诵。可是真正开启读书之旅后,我发现,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了解,一些想法是多么幼稚。这看似小孩子读的《声律启蒙》,里面的知识太丰富了。每一韵部内容都分三段,每段不过几行,区区几十字,可是解释却密密麻麻两三页或者三四页纸,里面用诗词歌赋来佐证词语意思和用法、用典故来解释对句的意思和成对的原因。每段简简单单的几句韵文后面,是上上下下跨越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读着一个个字、词后面的历史典故、名人故事,读着一个个解释中引用的诗词歌赋或经、史、集、注,我不禁汗颜:自己的知识这是多贫乏啊!读着这些,我也由衷佩服,写这《声律启蒙》的人这是有怎样浩瀚的知识啊!当然,何止是这作者,“旧时科举,诗赋取士,讲究押韵、对偶、词藻、典故等文章技巧”,这是怎样的知识储备才能进入高一级的考场!进入那个他们追求的阶层!
感恩遇见,遇见领读的老师,遇见传统文化!读中,不觉拿起笔,圈圈画画,记下各种新知:
一、入声字之外,尚需注意古今异读现象。普通话字音,“看”读去声,但在“平水韵”里,“看”字平、去两读(不别义),且以平声为首选。
二、“花灼烁,草蒙茸”一句,“灼烁”对“蒙茸”是联绵字对联绵字。
三、荷,其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
四、“系剑”语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系颈”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使人约降子婴。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系颈以组,指把丝绳套在颈上,表示伏罪投降。
……
凡此方方面面的新知识层出不穷,让我再次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识者会笑我无知,可是我只觉得跟老师们读书,挤时间逼一逼自己,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