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为什么无法与他人亲密?其实是因为内心住了一个被嫌弃的自己

你为什么无法与他人亲密?其实是因为内心住了一个被嫌弃的自己

作者: 华康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20-10-15 17:23 被阅读0次

    ​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爱”与“被爱”是每一个人的真实需求。

    但实际上,有一部分人需要爱却无法因为爱而与他人产生亲密关系。于是,本应给人带来甜蜜、美好、回味、缠绵的亲密关系,却给当事人带来失望、痛苦,甚至胆怯和怨恨。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人,往往是因为内心住着一个被嫌弃的自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类情感的心理原理。

    人最初的情感通常产生于原生家庭。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被养育、被照顾、被爱的方式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模式。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一个人婴儿时期需求的满足状况,将决定他们成年后的情感类型,并且很容易伴随终生。

    心理学家们把情感类型分为四种: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和混乱型(焦虑逃避)。

    01

    安全型

    拥有这种情感类型的人,非常容易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绪,也比其他类型的人更接受独处、更独立。

    因为内心对于他人的关系充满自信和安全感,因此他/她能够清晰地把生活、生命中的重要关系按照轻重排序,并给彼此划分出清晰的界限。

    拥有安全型情感模式的人是人群中最好的恋爱对象,完全可以升级为家庭成员,或成为人们最好的朋友。

    他们普遍有能力接受他人的拒绝、承担自己的痛苦,而不会歇斯底里不分青红皂白的给他人施加压力或折磨。

    02

    焦虑型

    处于焦虑型情感模式的人,对于他人的关系,非常容易感到焦虑和紧张。

    这种人自身非常缺少安全感,往往经常需要爱人或家人不断表达爱意和肯定,才能消除他/她内心深处的不确定感。

    他们通常很不喜欢独处,但又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单身状态,而且经常陷入不是很合常理的甚至有虐待情况发生的关系中。

    究其原因是情感焦虑的人,始终无法从根本上去信任别人,哪怕是他们很亲密的人。这就导致这类型人的行为经常不理智、不规律、而且情绪化。

    常见的矛盾状态是:经常跟人抱怨异性这不好那不好,内心却又渴望对方的关注,索取式求爱是这类型人的常见模式,而这类型人中往往以女性居多。

    03

    回避型

    如同字面意思,回避型情感模式的人在亲密关系中的对方非常依赖,但与此同时,因为始终以自我为中心,所以这一类型的人并不真正喜欢亲密关系,并且很恐惧给出承诺。

    当亲密关系中的爱人或家人想要更进一步发展关系时,这类型的人就会匆匆从这段亲密关系中逃走,以躲避对方可能会向他提及的要求。

    当有人向他们靠近时,这类型人就会觉得内心压抑很想立刻逃跑。

    在每一段亲密关系中,回避型情感模式的人始终保持及时抽身离开的能力,以躲避可能会产生的承诺要求。而在这个类型当中,男性多于女性。

    04

    混乱型(焦虑、逃避)

    混乱型情感模式的人,则混合了焦虑和回避两种情绪。

    这类人不仅害怕进入亲密关系或作出承诺,也完全不信任任何人,尤其是不信任任何想要靠近或接近他们的人,尽管内心十分渴望他人的关爱和认可,却又十分蹊跷的以攻击性行为,将试图靠近他们的人吓跑。

    心理学家分析研究后发现,这类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矛盾的情感模式,是因为童年时期经历过虐待和忽视,有的人则是因为在大家庭中一直被忽略和虐待双重否定经历后造成的矛盾状态。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人说自己童年或青少年时期经历过父母离异、去世等没有安全感的时期。

    也有人倾诉自己在原生家庭里从未得到过充分的爱和关注,以至于内心深处一直都渴望着更多的爱的滋养,但又因为从未被爱过,而对爱产生恐惧,生怕自己负担不起,承诺不了什么。

    所以将自己的情感当成一种交换,从而造成“无法与他人亲密,内心又嫌弃自己的”现状。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说,在成年早期(18~40岁),人需要经历的是“亲密对孤独的冲突”,只有拥有牢固的自我认同的人,才敢于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这是因为,一旦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几乎等同于把自己的同一性跟他人的同一性融合在一起。

    也只有两个人的同一性真正融合到了一起,才能够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甜蜜的亲密感,否则就会产生相互的孤独感。自我同一性是指把自己“众多的人格”统一起来,从而形成为一个较为稳定的人格。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identity achievement),通常都意味着,个体对自身有着充分的了解和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将来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确立起自己的理想、价值、观念,并在未来发展中,作出自己的思考。

    而20-30岁之间,正是埃里克森提到的人与人之间“亲密感”建立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如果不能处理好亲密关系,个体就会产生深刻的孤独和困惑感。

    因此,当你发现,自己无法与他人亲密时,问题也许从童年、原生家庭时期就已经产生了。而当一个人在20-30岁期间,是必然要经历建立“亲密感”的。

    既然过去已经无可更改,不如趁这个阶段,认真回头审视和剖析曾经的经历对自己的伤害或影响,从中找出问题或症结所在并勇敢打破“渴望爱却畏惧爱、畏惧承诺、无法信任他人建立亲密感”的魔咒,为获取真正的爱与关怀,做出一些积极改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为什么无法与他人亲密?其实是因为内心住了一个被嫌弃的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eo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