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与朋友聊,她的一番话让我忍俊不禁,甚至想想就乐。
这是一位极为出色的女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司空见惯的事!
她说:有人劝我,你能不能不那么优秀,你做事总那么好,别人都赶不上你的步伐,怎么能不遭人恨呢?!
她回答:照这个逻辑,是不是应该对上海、广东说,你们发展得这么快,让黑龙江情何以堪?有考虑过黑龙江的感受吗?
哈哈,果然如此,妙极!
尽管如此,总有中庸之道。人处在关系中,牵一发而动全身。“你”并不只是“你”,“你”是关系中的一个环节,因为,以全视角看,在“影响效应”中,谁都是无辜的,谁又都不无辜。
中庸是一种智慧,讲究的是适度和分寸。适度中有理,也含情;分寸中有前进,也有后退;有“强”的发挥,也有“弱”的展示。给自己以释放空间,也给他人以喘息之地。
只是,这太难把握了!
总有那脆弱的灵魂,在别人注意了再注意之后,仍然受伤!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源于人的自卑感,适度的自卑感会让人产生前进的动力。
这个观点部分适用于人群。有些人的确是自卑的,自卑造成弱小的心态,弱小的心态又反向激发超强的自尊。而超强自尊感与真实无力感之间的矛盾冲突,往往会生成扭曲的认知与爆发式愤怒的情绪。相对于这样的人而言,他的认知与情绪是真实存在的,他的委屈和愤怒也是真实存在的。他看似很应被同情,理应被安抚。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晴天丽日之后,总有疾风暴雨。既然躲无可躲,就坦然接受吧。每个人皆有自己的因果,这份因果,一部分来自于认知,一部分来自于性格。
“雷霆雨露皆为天恩”,只要拥有足够的智慧,就会具备转化的力量。于是一切无不好!
鲁迅先生总是慧眼如炬,言语如刀。他认为: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件事都有镜子的功能,你看到什么,嘴上说出什么,便可映射出你心里想的是什么,你是什么样的人。
当身边的人很优秀的时候,你是什么态度呢?
我会欣喜地发现,愉悦地欣赏、快乐地结识,以之为友!
如果比我优秀很多,我愿意跟随,向他学习,以之为师!
我愿意找到更多的老师!我日日清扫心灵空间,虚位以待优秀的人的进驻!
道不变,术可千变万变。真把自己活得如水般就好了!
(写于2022年5月28日,天气很好,渐渐热起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