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场的朋友跟我说根本无法打入所在部门黑压压密不透风的人际圈。
找不到入口,好像怎么努力也没有用。
刻意的示好也常被硬生生的堵回。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有问题。
我说,不对,这不是你的问题。
联想最近的校园霸凌事件。这不过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职场霸凌”。
我的另一个朋友也遇到过。那是个勤勉、努力、谦逊、热情的姑娘。
她本科毕业工作几年之后决定去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一个不错的单位工作。
在办理好一切报到手续,正努力熟悉新岗位,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她发现自己怀孕了。
当时的她已经年近三十,结婚数年。虽然是一次意外的怀孕,她还是决定生下孩子。
她的新单位工作节奏挺快,但又保留着传统公立单位的人多嘴杂爱八卦。
因为新入单位很快怀孕,她被势力的上司嫌弃。在上司的明确不满和拉拢下,她很快被还不太熟悉她的同事排斥和孤立。
幸好她孕期反应不太重。通过朴实低调的为人,勤勉踏实的工作,以及出色的工作能力,慢慢的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几个月后生完孩子休完产假再回到单位,又全面赢回了尊重。
有时候我们被孤立、被践踏、被侮辱并不是因为我们做错了什么。有时候甚至什么都没做,就已经被推搡到了聚光灯之下。
茫然四顾,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给予善意。
在中国,有一句话是:痛打落水狗!
小时候见到男同学打架。蓄谋已久的一群人围定落单的事主,开头是一两个人动手,其它人在边上大喊:打,打,打!起哄,高声喊叫。
后来见到被打者气势逐渐衰弱、无力反抗,围观的人一点点凑过去,恨不得人人都踩上一脚。
在网络媒体异常发达的今天,这一“精神”也被广泛的运用。
比如罗尔事件,比如乔任梁事件,模式都是:开头有一两个人质疑,后来参和的人越来越多,骂得越来越难听。
不能主导发声的,则留言声援。
开头就事论事,后来就涉及到道德和隐私。在戴着面具的网络空间,人人都成为了“正义”的勇士。这就是所谓的“网络霸凌”。
《圣经》上有个故事,一个妇人因为淫乱被抓了,所有人把她围在中间,要拿石头砸死她。耶稣就和围观的人说:“你们谁认为自己是无罪的,就可以拿石头砸死她。”
弱者并非恒弱,强者也非恒强。在你投掷石头的时候,应该想到,我们每一个在某种情境之下,都有可能成为被审判者。
甚至有时,并不因为你是遵守公序良俗的好公民,就不会站在大多数人的对面。
在我老家的方言中有一句话:道得人起,说得人落。用来比喻人言可畏。相当于成语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在这个滴水穿石的过程中,似乎人人都无罪,实际却人人都是参与者。
只有怀着一份人人都可能被伤害的敬畏,才能防止作恶而不自知。
在公众的场合,在与和自己地位和力量相当甚至更高的人交往时,人更容易表现出养好的修养。
我们很容易看到在商业谈判中彬彬有礼的商人,在讲座的会场侃侃而谈的学者,在粉丝面前善解人意的明星。
因为他们站在会被看到和听到的地方,希望留给别人好的印象。良好的修养将带给他们资源和利益。
在背离大众或者面对弱小者时,人性幽暗处潜藏的恶才常常跑出来。
比如乔任梁过世之后,在微博下面骂陈乔恩怎么不去死,以及给这条留言点赞的人。他们不过是觉得自己穿着一件马甲,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谁知道他是不是你家楼上那个每天见到你点头一笑,愿意主动帮你修电脑的和善的邻居。
比如我的朋友遇到的上司,因为她是一个新人,没有背景,没有人脉,甚至都没有朋友,所以欺负她并不会被别人批判,甚至不会被“看见”。
比如罗尔,因为他是一个人人喊打的“骗子”,所以任何人都可以轮上道德的大棍也来它两下子。
比如在一些家庭暴力中的施暴者,因为受害者的软弱,不反抗,也不敢声张。
暴力打人这件事情,不会被“看到”,即使被“看到”,施暴者并不会损失什么。所以什么时候高兴揍一顿,什么时候不高兴再揍一顿。
再比如,幼儿园那些虐待小朋友的老师,因为吃定孩子还小打不过她,又怕而不敢告诉家长,所以可以手痒了就来练练手。
还有我们在对待自己孩子的时候,我们知道孩子不能离开我们,又不能反抗我们。
所以,我们说着爱他,却不能时时去理解他,宽慰他,却常常把因别的事情引起的坏情绪发泄到他身上。吼他,威胁他,强迫他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礼记.中庸》中一段话: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这段话是说:君子就是在别人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要谨慎小心;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要警惕注意。
最隐秘的东西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有道德的人在独处时,也不会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一个人的修养,不应该是表演,不应该是换取名利的工具,不应该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它应该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事准则。
在没有人看到,没有人听到,一个人独处的时候,都会做同样的判断和选择。
众生喧哗之下,人人亦云,最容易无意识作恶;
众人散去之时,以为没有人知道,放纵自我,最容易冲破底线。
真正的修养是建立在独立的价值判断之上的。是在行动之前再问一遍,这是我的本心吗?
真正的修养应该是墙倒众人推的时候,愿意从背面扶持一把的仗义;
是茫茫暗夜里,愿意为陌生人点一盏灯的善良;
是人不知而不愠的宽厚;
是包容孩子的无知与莽撞,静待一朵花开放的从容。
人生是一场修行。修养的过程,就是不断剔除身上的恶根,追求人性之至善。
置身其中、设身处地、一日三省,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