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芬兰广播电视台YLEhttps://yle.fi/uutiset/3-10345251
翻译:孙慧颖
‘乳头变色—您属于乳癌高危人群吗?’
‘背痛越来越严重?这种症状很危险’
‘快检查你的眼皮—你是否也患上了眼皮黑色素瘤?’
引人忧虑的消息很难拒绝不读,尤其它又是有关健康的。谁不想保持警觉,避免疾病呢?
当安吉丽娜·朱莉在2013年为避免乳腺癌而做了双侧乳腺切除术时,国际健康刊物«健康教育»进行了报道。从此,基因检测出现了高峰:担忧乳腺癌的人们纷纷参加基因检测,以了解自己会有多少患癌的风险。哈佛大学对这一现象做了研究,并定名为安吉丽娜效应。此次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令人惊讶。人们关注名人,甚至以名人为榜样,也包括健康方面。
‘过去几十年间,名人患癌的情况中,没有出现这种安吉丽娜现象。’芬兰坦佩雷大学研究员Sinikka
Torkkola说。她研究健康话题与新闻学已经有20年了。她提醒说,即使在产生安吉丽娜效应之时,也无法直接表明,公众的反映纯粹基于媒体标题的力量。其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力量,比如治疗机会及信息的整体增加。
信息洪流,尤其网络上的,会导致人们对医生的专业程度产生质疑。在芬兰中部城市于韦斯屈莱(Jyväskylä)新药房工作的药剂师Harri
Ovaskainen留意到,相对于找医生开药,人民更加信任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关于什么对自己的健康有益,有不同的想法。网络上很容易找到各种信息,有时候很难辨别信息的真伪,有的甚至医疗专业人士也不容易辨认。’Ovaskainen说。
以引人担忧为手段来引起公众关注,这种方式不是空穴来风。去年的国际科学通讯会议的主题就是‘关注引发思考,忧虑带来销售’。芬兰科学与记者联盟秘书长,记者兼研究员Ulla
Järvi提醒,芬兰没有关于健康话题标题的数量引起实际患病量增多或者减少的研究。但是,Järvi还是承认,总体来说新闻报道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新闻报道越来越重视线上渠道。当读者的注意力成为竞争对象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标题党–也包括健康领域。
同时,健康研究的融资机制也有可以指摘的地方。研究机构对研究经费的竞争越发激烈。为了拿到经费,研究员需要强调令人担忧的方面,这是可以理解的。谁能够申请到钱去研究那些已经没有任何问题的课题呢?
虽然夸张的标题和人们的行为之间不能直接划等号,但在芬兰也有因为一条新闻而对民众产生影响的具体例子。研究员Sinikka
Torkkola说,当在坦佩雷各大报章出现服用鳕鱼肝油好的信息之后,鳕鱼肝油就在药房中卖断货了。在芬兰中部城市于韦斯屈莱(Jyväskylä)新药房工作的药剂师Harri
Ovaskainen也记得这样的事情,媒体对人们产生影响,人们会根据媒体文章的信息,直接从药房购买产品。‘即使文章中只写一个健康方面的体验,总有一部分人想知道更多,或者决定自己亲自体验。这就带来挑战:如果根据我们的知识,某种产品中没有相应的功能,或者它可能是对健康有害的,我们就要告诉顾客,这种产品没有他们想要的那种功能。’Ovaskainen解释。
药剂师Ovaskainen也注意到,有一些顾客对于怎样维护自己的健康有非常强的主观见解。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曾在媒体中读到过关于自己的处方药的负面评价,或者是从熟人那里了解到的信息。比如:降胆固醇药被搁置起来,是因为邻家主人就没吃,而且还‘看起来相当不错’;或者在读了批评某些有长期副作用的药物的文章以后,自己决定不吃了。Ovaskainen说,他差不多每天都能遇到不遵医嘱的人。他也明白了,医生的话不是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法律。他说,顾客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无怨无悔地遵医嘱抓药的良心顾客,这类人通常是7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能够记得定期服药。第二类是总体来说正确用药的人,只是他们不会坚持服药或者会忘记追加处方。第三类是明显不遵医嘱的人,他们或者只拿部分药,或者根本不拿药,他们也有可能在处方日期半年以后才来取原本只需要服用三个月的药。
这不是什么新情况,以前也有不遵医嘱的情况。Ovaskainen说,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讨论医嘱的执行问题。现在病人并不再需要谦卑地接受医生的诊断,而是可以和医生讨论以达到对诊断有相同的理解。但是仍旧,在没有处方的时候,药房工作人员有时候会不得已和顾客讨论,没有咨询医生的决定是否正确。此外,对于那些格外重视按照自己的意愿照顾自己的顾客,药剂师们必须要非常清楚准确。Ovaskainen记得十年前的一款令他难忘的产品,它成为了一时的最爱:出于某种原因,可能是基于传统医学的新趋势,很多顾客来询问。‘这也是自己要面对的挑战,因为要告诉顾客,那款产品可以致癌。’
未完待续(下周一继续,内容包括:
-对健康担心有必要吗
-那些恼人的药
-所有的症状都是病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