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
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不妨时时潜入你的“内在 冰山”,去揭开冰山的秘密,了解我们生命中的更深层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了解真正的自我。
冰山下的自我!1.发现自己的应对模式
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自己的行为方式,便很容易发现我们使用的不一致的应对姿态(沟通模式)。要么讨好 ,要么指责,或者是超理智,或者打岔,几种行为姿态混淆在一起也很常见。这些不一致的应对姿态,往往随着大量的负性心理感受。
所以重要的是体会应对姿态背后的消极情绪, 只有我们觉察并接纳内心的感受的时候,才有可能进行一致型的沟通。
2. 体会内心的感受
往下探查这些应对姿态带来的“感 受”时,我们通常能触动一大堆负性情绪 ,诸如委屈、受伤、愤怒、恐惧、孤 独之类。
此时,不再需要逃离、 回避或忽略这一些感受,允许自己与它们“共处”。虽然,我们仍然可以不喜欢某些感受, 但可以学着去接纳它们,找回那些曾被忽略的感受,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对这些感受感到失望、隔离、转化——感受的感受。
3.了解我们的内在观点
接着往下探察,了解我们的“观点 ”。我们之所以在沟通中陷入困境,肯定是受一些观点的影响。这些观点可能是家庭的信条或自己的一贯看法, 把它们都清理出来,重新审视一番, 与事件作对照,或许我们会有新的发现和修订。
4.找回被遗忘的期待
再往内心深处走,那里是“期待” ——对自己的期待、对他人的期待等。
也许长久以来,这些期待总是落空,以至于都忘了还期待着一些东西“冰山”的探查帮助我们找回了这些期待——那些失落的文明。
5.接纳我们内心的渴望请输入标题
再往下探查“渴望”层:这里埋藏自由等等。这些是着被爱、被接纳、人人都需要的东西。
走到这里,我们 常常会发现,这些生命中天经地义的东西,已被自己长久地忽略了。
6.触探最深层的自我
“冰山”的最下层是“自我”,是自己的生命力、精神、灵性的体现。
如果我们能触探到这个最深处的自我, 便能够获得改变的能量和动力
冰山下的自我!是什么让我们不快乐?———内心莫名的恐惧?难以驾驭的坏脾气?因为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了工作?缺少价值感,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思……
有没有想过,这些都只是冰山的一角,而暗涌在水面之下的更大冰体,才是被长久压抑并且忽略的“内在”?
这就是著名的冰山比喻。
提出者是美国第一代家庭治疗师,家庭治疗的先驱弗吉尼亚·萨提亚。如今,以这位女士的名字命名的成长模式———萨提亚模式正在被更多的人所认知、所体验。
原生家庭:它在塑造我们的个性
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个人和经历也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结,一个人的不快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每个人最初学习沟通的老师,都不是学校里的老师,而是自己的爸爸妈妈。
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对父母和世界有强烈的渴望———渴望被爱、渴望沟通。但是,这些渴望却并非都能一一满足,便被我们压抑起来。日积月累,连我们自己都已忽略的渴望,却成为我们不快乐的根源。
自我价值:自尊的内在宣言
关于萨提亚的资料中有一篇《我对自尊的宣言》:“我是我自己。在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完全像我。我拥有我的幻想、梦想、希望和害怕。”
“我拥有全部的我,因此我更能和自己熟悉、亲密。我知道某些困惑我的部分和一些我不了解的部分。但是只要我友善地爱我自己,我就能够有勇气、有希望寻求途径,来解决这些困惑,并发现更多的自己。”
萨提亚希望每个人看到生命中的期待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当我们满足于自己的行为负责,满足于成为好公民,甚至成功者的外在形象时,我们是否对自己的内在有所觉察,并对自己的感受负责?我们有能力接触内心深层的渴望吗?”
沟通模式:指责、讨好,还是表里一致
沟通是与人交往的桥梁,沟通模式也代表每个人的生存姿态。一个人与生俱来就有沟通的需要和愿望,其人际关系和生命质量也常常因沟通受到影响。
根据萨提亚的模式,人有多种沟通姿态: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表里一致型等。
表里一致型是萨提亚所倡导的目标。这种模式建立在高自我价值的基础之上,达到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谐互动。这种模式的人言语表现出一种内在的觉察,表情流露和言语一致,内心和谐平衡,自我价值感比较高。
讨好型的人忽略自己,内在价值感比较低。言语中经常流露出“这都是我的错”,“我想要让你高兴”之类的话。行为上则过度和善,习惯于道歉和乞怜。
指责型的人则常常忽略他人,习惯于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给别人。“都是你的错”,“你到底怎么搞的”是他们的口头语。究其内在经历,指责型的人通常孤单失败,但他们宁愿与别人隔绝保持权威。
这是最常见的两种姿态。有趣的是,指责型的人通常会找一个讨好型的人做伴侣,相反,讨好型的人也倾向于选择指责型的。
超理智型的人极端客观,只关心事情合不合规定,是否正确,总是逃避与个人或情绪相关的话题。他们告诫自己:“人一定要有理智”,“不论代价,一定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这类人表面上很优越,举动合理化。而实际上,他们内心很敏感,有一种空虚和疏离感。
打岔型的人则永远抓不着重点,习惯于插嘴和干扰,不直接回答问题或根本文不对题。他们内心焦虑、哀伤,精神状态混乱,没有归属感,不被人关照,还常被人误解。
萨提亚成长语录
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
欣赏并接受“过去”,它是我们管理“现在”的能力。
改变是成长的起点,“希望”是“改变”最重要的成分。
我们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件,只能改变这些事件对我们的影响。
每个人都有能力找到内心的宝藏,她让我们有能力获得成功,并且成长。
冰山下的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