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过后,我讲了错题后,照例让孩子们拿回家让家长看看,因为好多家长已经不止一次地询问孩子成绩。第二天,我问孩子们:“有没有家长觉得你考得很好?”第一排有个男孩立即把手举得高高:“我,我爸说,本想着我能考及格就不错了,没想到我考这么好!”“哦,是吗?那你可有个好爸爸!”我顿了一下,微笑着说。
说话的男孩叫胡昊琳,一双亮闪闪的眼睛,看上去机灵可爱。刚升到这个班里,因为他大胆举手,积极发言,再加上性格也活泼,所以他留给我的第一印象特别好。我格外关注他,并且喜欢他外向的性格。随着教学进度的深入,他又一次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居然经常不写或者少写家作,而且他写的语文作业中,竟然没有标点符号,这让我大跌眼镜。老师喜欢的他竟然是这样一个偷懒、习惯差的孩子?
经过了解,才知道他爸爸妈妈都到外地打工了,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隔辈亲是亲,但在学习上、习惯上,还真管不了!有一次,他奶奶到校门口接他,顺便问了他孙子的学习,我把情况说明后,他奶奶说:“只有他爸能管住他,我回去就给他爸打电话,让他爸批评教育!”。那一次过后,我明显感觉,他变了,上课听讲更加专注,作业也写得明显比以前认真了。我总算暂时长出一口气,可过了不到一星期,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作业又不能按时完成,我只好让他抽课间补上,课后还找他谈心,告诉他,父母打工不容易,爷爷奶奶年纪大了照顾他更辛苦,要学会自理,好好学习来回报他们。慢慢地,他的作业能按时完成,尽管偶尔还会偷懒。我想,孩子的小毛病不可能一下子就改掉,作为老师,要有耐心,更要对学生有信心。
很快,期中考试来临,我鼓励他仔细审题,认真答题,争取考到85分,结果他考了80分,连班平都没达到,他的爸爸竟还表扬他考得好,真是“知子莫若父”啊!看来他的爸爸也知道自己孩子是什么样的。而他也喜滋滋地自认为考得不错,我也真是无语了。但转念一想,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赞美,不能因为冷冰冰的数字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要想办法增强他的自信,才能下次考得更好。
德国著名的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每读到这句话,我就会静下心来想:在课堂上对讲了好多遍,还听不明白的孩子;到班里好长时间还没有拿出书来的孩子;迟迟交不上作业的孩子,我要学会慢下来,给他们时间,不再大声吆喝,不再催促,不再严厉批评。要给他们时间,相信有些孩子只是开花比较慢,慢慢等待,他们会开花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只要耐心地等待,他们一定会开出绚丽的花!
下课后,我找到他,很温和地对他说:“胡昊琳,老师也觉得你这次考得不错,但我觉得你没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如果你上课再专注写些,作业写得又快又好,期末考试你会考得更好,90分没问题!你要相信自己,好吗?”“好,老师,我会做到的。”他大声回答。孩子毕竟是个孩子,他们的心灵是纯真的,作为老师,要维护孩子的童真,要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看待分数,少用分数来评判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耐心,需要时间,别着急,慢慢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