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简史》
世界简史看了个起头。以前总觉得曾经中国的蒙古能够达到接近欧洲,中国的版图可以那么广阔,后来衰落真的是太可惜了,但其实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国家的繁盛与衰落,不过是稀松平常的事,和人一样,有起有落,也有被人遗忘的时候,更有走向终点的时刻。也许历史能够给现代人以教训和借鉴,让“这一世”延续的更长一些,所以才能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耶稣的务实的布道方式:先讲一个有关日常生活的小故事,赋予这个故事一条道德启示,在结尾时,再请求路旁的听众接受他的新思维方式。
微信公众号文章
-文章脉络
抛出产品经理工作几年遇到瓶颈的问题,安抚观众情绪,总结出工作几年收获的基础能力:
1.熟练掌握原型工具
2.能写规范的文档
3.能把控评审会的节奏
4.能和开发讨论实现上的难点
5.能说服领导协调资源
进入文章主题,阐述文章的核心:产品之道。
产品之道包含3个方面
1.洞悉人性
2.商业能力
3.人文素养
最后从这3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提供给观众具体的实现方法,3个方面的阐述则分为知识体系和实践方法两个方面。
抛开所有内容,光而言之整体的方法论就是,多看多实践,多总结记录,多复盘。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螺旋式的上升。
-个人感受
结构清晰,有一定的干货,对产品基础能力的总结可以作为参考,对产品之道的总结个人感觉还是比较到位的,从这三个方面来看,洞悉人性是为了抓住用户,因为人是一切的基石,商业能力则表明了你能够为公司带来的价值,在这里用户需求和商业目的的矛盾就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因此如何平衡这两点是一项核心能力,作为职业人员,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最后人文素养,有点不好评说,即使在本文中,最后也显得有些草草了事的感觉,但个人觉得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给产品或者企业披上了人性的外衣,在精神上能够润物细无声地弘扬它所代表的一种观点。类似宗教。从这个角度来看,将乔布斯称为教主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和引领时尚还不一样,而是让你信奉一种观点,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看作是一种科学简约主义宗教。
在书单方面,看过了这么多书单,也曾跟着书单一本本去看,但并不是看到的书单就适合所有的人,书单里的所有的书就适合自己,比起看书名,知道是某人推荐开始阅读,不如从这本书里找到一个兴趣点入手,看评论发掘其中有意思的内容是一个方式,就个人而言,书籍的装帧,翻译的语言,也是可以引起兴趣的点,以后可以继续发现更多的阅读方法。
实践方法中的提问角度和方式值得借鉴。
--文章细节挖掘
对于《女人的起源》这本书比较感兴趣,所以去搜索了相关信息。结合最近正在看的《世界简史》不禁觉得历史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越来越觉得“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话值得反复咂摸。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我们有无数的前人提出了各种理论,去论述历史的进程为何会如此发展,以及如何发展(历史的发展必须有其证据),而内化到产品中去,其实就是一个发展进程的缩影,也就是为什么会有产品生命周期这一说,这是必然的规律,兴衰盛亡,不可避免,重要的是要抓住关键节点,及时实现跨越或者转型。因此,分析点在于如何去发展,为何会如此发展。
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还想到了罗马帝国,文明这类游戏,这些东西之间紧密的联系和不同的衍变方式不禁让人感到奇妙无穷,所以说,这也算是学科之间,兴趣之间,事物之间相互的促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促进自己不断地推进一个内容的学习。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也有不同的理论:
1.劳动说: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2.水生说:阿利特斯·哈代 伊莲·摩根《女人的起源》《水猿》
3.狩猎说:莫里斯《裸猿》,后发展到《裸女》
很棒的一篇文章: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63397/
一点感触:大多数事物并无定论,只是取相对可信,小心验证,不可轻信,所以构建知识体系是个动态的过程。
一个吐槽:豆瓣评论中文章的排版,字体太小,行间距过窄,看长文的话非常不舒服(Mac)
--几个方法
学习方式:
1.看书
2.看自媒体文章
3.看咨询机构调研报告
4.研究各种产品
5.总结复盘(写博客,写公众号)
竞品分析
抓重点
分析商业
做记录
张小龙演讲
定位,心理诉求。
微博:安慰感,排除孤独感,获得成就感等等,就个人而言变成了一种获得信息的地方,社交,侧重于发现同类的人,网络最初的起源:通信-沟通信息。
将系统管理员具象称具体的产品经理-人面对人的沟通,亲切感,现实感。
一个产品只能有一个定位,做一件事情,有一个主线功能。微信-沟通。
幸存者偏差,不要强化数据分析的作用,审慎分析这是真实情况还是情不自禁在为自己的主观想法找理由。
用完即走,因为有他下次还会回来的自信。
插件化思路,产品架构,产品的初期应该去检测它是否有生命力,而不是盲目拉动用户。当我们做第一版出来时,应该做的事情是放一部分用户进来,比如10万用户,然后这10万用户能不能产生一个自然的增长,是不是会有一些用户口碑、用户示范的传播,那才是体现你这个产品是不是好产品,是否有生命力的一个表征。
面对同样的功能,竞争对手的功能,如何选择?尽可能站的比别人更高一些,而不是把跟随当作一种策略。所谓站的更高就是说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功能再好但它不是一个扭转战局的决定性的东西,那宁愿不去做它也没有关系,可以去想新的办法来做,否则在气势上就会输给别人,随后承认它是一个好功能,但我们不做它,同时用一些别的方式做更好的东西。
按规则行事,不按规划行事。3个月的积累和感知,作出总结。
抱着求知的态度争论,而不是谁是谁非。
价值观
什么是让创造发挥价值?围绕公众平台来说的话,公众平台从它的诞生到现在,大家一直觉得这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利用这个平台可以获得粉丝,可以做营销,可以做推广,但是可能很少会想什么是公众平台的价值观。
公众平台到底想要变成什么?公众平台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公众平台的目标是要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发挥出它的价值。
所以从公众平台秉持的目标来说,我们是希望让这个平台里面涌现出更多的有创造力的事情出来,而不是说这个平台就是一个做流量的地方、大家可以在这个地方导流量,不是这样子的。这里我们是希望所有围绕微信开发的第三方都能想一个问题,你到底是想要用这个平台来做什么,是想要给你的用户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服务,还是只是想利用它做一个流量的导流?如果只是做一个流量的导流,那不是平台所愿意看到的。不管平台的规则怎么样变化,只有有创造性的东西、有价值的东西才是微信所倡导的,不管平台有什么变化,大家都不用担心我做的事情会不会被平台封杀。
为什么要让商业化于无形?我们发现很多人比我们更着急微信的商业化,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们确实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它的商业化和用户的价值、用户的体验是并不矛盾的。好的商业化应该是不骚扰用户,并且是只触达他需要触达的那一部分用户,可能有一些人不玩游戏,但是并不妨碍另一部分人去玩游戏,玩游戏从系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商业化的过程。同样大家也会看到微信朋友圈的广告,我们也很高兴的看到朋友圈广告经过了一年的时间,很多的用户还在期待能看到一个朋友圈广告,因为平常他很少看得到,当用户有这样的心理,我们会觉得这个事情是对的,因为用户不反感它,甚至有时候会比较期待。我昨天还看到一个视频广告,觉得挺好的,但是当时我在底下评论了一句,有点开玩笑说“货不对版”,因为朋友圈广告的内容和真正的尝试有点不太接得上,有点欺骗用户的嫌疑,但这是一个广告创意的事情。所以从微信来说,我们希望微信能做很好的商业化,但是它不是基于骚扰的、基于流量变现的商业化。
多抓鱼--不被打扰的社交
为什么要让商业化于无形?我们发现很多人比我们更着急微信的商业化,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们确实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它的商业化和用户的价值、用户的体验是并不矛盾的。好的商业化应该是不骚扰用户,并且是只触达他需要触达的那一部分用户,可能有一些人不玩游戏,但是并不妨碍另一部分人去玩游戏,玩游戏从系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商业化的过程。同样大家也会看到微信朋友圈的广告,我们也很高兴的看到朋友圈广告经过了一年的时间,很多的用户还在期待能看到一个朋友圈广告,因为平常他很少看得到,当用户有这样的心理,我们会觉得这个事情是对的,因为用户不反感它,甚至有时候会比较期待。我昨天还看到一个视频广告,觉得挺好的,但是当时我在底下评论了一句,有点开玩笑说“货不对版”,因为朋友圈广告的内容和真正的尝试有点不太接得上,有点欺骗用户的嫌疑,但这是一个广告创意的事情。所以从微信来说,我们希望微信能做很好的商业化,但是它不是基于骚扰的、基于流量变现的商业化。
这里的重点其实是,它也是一个商业化的产品,但是它在对用户非常有价值的基础上来做,不是作为一个广告塞到这里的,是你的好友获得一个券分享给你的,这是很不一样的。
小程序应该算是服务号的升级版和轻量版(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让用户不用装那么多app),服务号则集中了订阅号的自媒体功能以及轻量化应用的功能。订阅号和服务号的区别不在于功能的区别,而是因为目的/需求的不同导致了功能的不同。
iPhone为什么只有一个按钮
严肃的说,只需要这一个按钮,其他的操作通过软件内的手势操作,分成了三个层次,回到首页(或说是从首页开始)-选择进入一个app(你想要去到的那个世界,我想购物,我选择进入购物的世界,打开淘宝,打开京东等等)-应用内操作(通过界面手势交互实现)。通过点按次数的不同,调用多任务管理,但仍然属于同一层级,即应用间切换(也可以说,从一个维度上是1,但是从另一个维度上确有多,在空间维度上是1,但在时间维度上变成了无数)。
反过来的思考方法是,找到产品中唯一需要的那个东西,如果只给自己一个选择,会怎么选。
在微信的发展过程中,用户是否已经变了?用户所追求的是两点,一是新鲜,二是刺激,当时微信摇一摇还可以算是新鲜的事物,在新鲜的这个角度上,微信抓住了这个机会(从时代特点上来说,是从移动通信/基站转向网络通信),然后通过精心发展成为留存在用户心中的习惯产品,但现在的用户对于网络如此熟悉,需要强有力的刺激性产品,所以个人觉得抖音是这种产品。而这个时代的新鲜产品,大概就是人工智能,ai等等。
一点发现
QQ邮箱的订阅,阅读的时候划过页面会自动标记为已读,感觉对于一个强迫症来说很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