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生活的“腾怂”
宁夏的方言比较有意思,什么腾怂,碎怂,腾球高,日厌死了之类的话,听一遍还有点莫名其妙,这都说的啥跟啥的,习惯了以后,一天不说上几遍还感觉日子里面缺了点子啥。这到底是为啥,或许这就是生活带给人们的乐趣。
方言,是一个地方的灵魂。就打我的老家河南来说,吃饭不说吃饭,好生生的吃饭硬是说成“喝了没”,我想这与地域还是有些很大的关系,河南人日常喜欢喝稀饭,烧一锅沸腾的白开水,搪瓷大碗稀糊的打大半碗白面糊糊,顺着锅贴一路倒进锅里,滚烫的白开水在柴火的火力助攻下,扑通扑通的一阵子就把白面稀饭撩骚的冒着气泡。
我的父母就特别喜欢煮个稀饭,随便炒上个土豆丝,大白菜,一碗咕噜咕噜烫嘴的白面稀饭,左手抄起馒头咬上那么一大口,嘴唇轻轻的贴在碗边呲溜的喝上一口,别说有多么的爽快了,就连浑身的血管都会畅快的流下汗水。
这也是生活,腾怂的生活就是吃饱了蹲在墙角晒晒太阳,用心的在棉袄里面捉几只虱子耍上一下午,待日落西山,扯着鬼都不愿意搭理的破锣嗓子,唱上一曲过时的难听的歌曲,也算腾怂的追求了。
不过,生活里面到底有多少个腾怂,十个,百个,还是千个?估计连生活自己都说不清楚是对还是错。腾怂有腾怂的乐趣,腾怂有腾怂的追求,前几年有个段子:一个记者问放羊娃,放羊为了啥?放羊为了卖钱;卖钱为了啥?卖钱为了娶媳妇;娶媳妇为了啥?为了生娃,生娃为了啥?为了继续放羊。虽然这只是个段子,真假暂且不谈。这娃的思想在我看来就是腾怂的思想,没有追求的人生,让自己只有一次的生命围绕着放羊—赚钱—生娃—放羊开始了无休止的磨盘式的生活。
现在,这种放羊娃的腾怂人还有没有,我不敢说没有,也不敢说有。或许我们每个人潜意识的都有一个腾怂的身影,好处是我们控制住了他,将它禁锢在了思想深处的盒子里,周边还紧紧的五花八绑的将他栓的死死的。生怕哪天他挣脱出来统治了我们的思想,让我们也成了腾怂的奴隶。
以往我也写了不少诗情画意的文章,多少都发自内心,但多少又有点没啥意思了,写字嘛,不就求的是将心里的话写出来说出来。生活啊,就是这样,当想把心里话说出来的时候,才发觉不合时宜,不说吧,难受,说出来吧,生活难受。看来防来防去,生活留给我们的平台,终归也把我们列入了别人嘴里的腾怂行列。
到头来,回头看看,还是不要做这生活的腾怂为好。我们是有思想,有能力,有梦想的年轻人,偿若没有了斗志和激情,岂不是就成了社会上的行尸走肉。
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你来我往,人情往来的亲情味道。生活又是什么?生活就是这人生道路上的调味品,酸甜苦辣咸,人生有味才是一场风风火火过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