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做了面条,因为孩子的习惯早上起来必须喝奶,我想试图去改变这个习惯,让她早上以主食为主,加之孩子的就餐习惯很不好,不会乖乖坐在餐桌前就餐,喜欢到处跑,这也是我一直很头疼的事情,因为一旦错过敏感期去培养习惯的时期,后面想要纠正真的会花上几倍的功力,所以我今天想尝试正面管教的方式,这个过程我很犹豫,我担心自己是否把握好了正面管教的精髓,也如果因为我某一个环节的细节把握不清,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在第一次孩子拒绝吃面而吵着要喝奶时,我告诉她吃完了面才可以喝奶,非常抵抗,后面我准备了鸡蛋和她喜欢的百香果,供她选择,她依旧大哭大闹来抵抗,中间反复进行了三次“哭闹大战”。《孩子挑战》里面提到,所有的孩子行为背后都有一套目的,她企图用哭闹换来我的妥协,也确实前段时间我一直在尝试改变这个喝奶的习惯,结果中途都是因为她的哭闹而放弃了,而我也因此被她训练出来了一套行为模式,她一哭,我就给她奶喝,而她也加强了自我的认知,如果我哭闹,妈妈就拿我没办法,就会顺从我,从而也形成了她自我认知的一套循环机制,这种机制也会迁移到生活中其它方面,只要我哭,妈妈或者别人就会对我妥协。虽然这是大部分孩子惯用的伎俩,家长也都明白问题的来源,看懂了孩子的目的,可是接下来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正确的引导。大部分的家长依旧是,你哭闹,我妥协或者是你哭闹,我吼骂,这些方式可能暂时缓解当下的问题解决,但是本质上孩子在这个过程并没有经验的习得。
如果用吼骂让孩子停止行为,即使屈服也是出于你的权威,当他有一天有力量去反抗你,你也会得到同等或者更惨烈的对待。如果妥协去处理,孩子只会越来越没有边界感,得寸进尺,而且同样的问题会反复出现,当你有一天没有妥协时,她会用新的方式来挑战你,接下来你会面对没完没了的育儿问题,弄得自己精力疲惫。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就是我们面对孩子的情绪,温柔且坚定,我平和的告诉孩子她可以选择吃桌上任何食物,也可以选择不吃,即使在这个过程中哭闹再严重,仍然抱着她平和的说你可以选择,中间大哭大闹了三次,她一直在拒绝选择,我也一直在挣扎,但最后她自己平静下来我再抱着她,再次询问她是否选择,她答应了,于是乖乖的坐在椅子上享用了她能够接受的食物。
我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否正确,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是感觉到我有“权利的争夺”,我给出的选择也仍然是想证明我有能力改变她的这个习惯,但是看到孩子坐下来没有再提出喝奶,乖乖的吃饭却也是我想要的结果。
功力不够,还需继续修练,迎接接下来的挑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