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作者: 回不回头都是岸 | 来源:发表于2019-01-26 19:15 被阅读3次

    一、管仲变法:两千多年前的凯恩斯主义

    1.士农工商:户籍制度雏形

    2.放活微观、管制宏观。对内刺激商品经济发育,对外降低关税。从财政税收价格方面加强宏观调控

    3.盐铁专营的始作俑者,“唯官山海为可耳、——形成中国寓税于价的理念

    4.鼓励消费的异端思想,岁凶歉收时,进行宫廷修建,促进就业

    5.以商治国的理念,在后世没能流传的原因:以商治国思想彻底破产,与儒家思想格格不入

    二、商鞅变法:命令型经济

    以农立国,控制粮食买卖、工商业重税,户口登记限制人口流动,取缔货币,以物易物。实行军爵制度让孔武之人有机会进入统治阶级,郡县制度让中央和地方制度分配建立基础。两个理念:不能让民众太富足,强国比富民更重要。中国沿袭了千年,一直未能摆脱“儒表法里”

    三、汉武帝变法:顶层设计的集大成者

    1.文景之治政府全面让利,放松管制。1.商人集团崛起“素封”,2.地方势力庞大,中央集权旁落“八王之乱”,3.权贵与商人交易同盟,破坏吏治。

    2.武帝改革:国营化经济,前提1.政治集权与统一思想已经形成;2.抵御外族入侵的一致口号;3.文景之治留下的巨大财富。产业改革:盐铁酿酒,促进了规模经济;税收改革:让中产阶级破产。负面效应:政府信用透支,民间毫无契约精神。国营企业在办大事的同时,民间铁器质量低劣。——《轮台罪己诏》。盐铁会议受指责的几点:1.与民争利;2.重大弊端3.权贵经济,但是儒生们又拿不出新的办法。

    四、王莽变法:第一个社会主义者的改革

    1.世族经济威胁中央集权,闭门成市,严重阻碍商品流通

    2.改革三战场:财政货币和土地。国营化改革剥夺了民间利润,币值改革让金融秩序大乱,土地国有化引起中产以上利益集团的集体反抗。与汉武帝改革相比,没有处理好的关系:1.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关系;2.改革与民心的关系;3.集权改革与民间财富的关系;4.改革与官僚执行能力的关系。东汉末年开始的动乱引起了过敏思想大解放,工商经济大倒退,渴望统一在中国人民心中打下基础。

    五:唐代:最大的盛世与最小的政府

    1.科举制度是对世族模式的彻底反动;许多国家在开国之初都是以轻徭薄赋、休养生息为主的,后期慢慢坚持不下去,主要是养官、养兵成本巨大。中唐后刘晏恢复专营,但是经济治理出现两大毛病,土地需求巨大,出现不断兼并,二是中央、地方财政对资源管制的依赖越来越大。民间资本流动出现了日渐恶化的趋势,工商业利润基本上没有向产业转变,不存在积累放大的社会机制,而是进入消费市场、土地和高利贷领域。

    六:王安石变法:最后的配套制度改革

    杯酒释兵权:兵权上收后,中央财政多数用于军费开支;

    对集市等民间经济宽松,对专营等极为严格

    士绅经济定型:宋代允许官员经商、不抑制土地兼并、对垄断资源进行授权经营

    延和殿廷辨,王安石变法的弊端:均输法让衙门成为权力空前膨胀的“政府型公司”,与民争利。市易法让政府垄断所有商品,破坏城市商业秩序;青苗法在基层执行变样,使农民备受盘剥。且王安石听不进不同意见,道德高尚,百毒不侵,这样的人需要特别警惕。

    七、明清停滞:大陆孤立主义

    1.四大基本制度恶化。1.地方高度集权2.全民思想高度控制3.科举制高度控制社会精英;4.宏观经济高度管制,对外遏制国际贸易、对内只能男耕女织;

    2.闭关锁国:1.向西关闭丝绸之路,2.向南禁海运。

    3.形成散沙阵,松散的一户一织,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也就无法形成资本主义

    4.城市化率急剧下降,城市为政治权贵控制,非生产制造中心。

    5.闭关锁国的自转惯性:1.土地广袤、粮食充沛足以养活全体国民2.人口众多,足以满足工商生产的市场需求。

    6.工商经济陷入官商泥潭,折中制、折色制、行商制度,产生晋商、徽商、十三行商人,财富增加与市场充分竞争无关、与产业开拓无关、与技术革新无关,因而与进步无关。明清商人赚钱越多,安全感越低,始终没有培育出商人精神,从知识精英到他们都没有认为是个独立的阶级 7.康乾盛世社会超稳定,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上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的突破。

    八、洋务运动:缺乏现代性的现代变革

    1.缺乏制度顶层设计2.未涉及财政、货币和土地政策3.不是普惠性的经济振兴运动,朝廷收入仍然以来农业税、盐税和关税4.现代化有余,现代性不足,未涉及政治改革

    九.从民国到现代

    军阀极度自由——蒋介石国民政府高度集权,国家主义促使经济高速发展,但是在敌产国有化中失去私营企业家的支持、在货币改革中失去城市居民的支持在土地改革中失去了农民的支持——建国后计划经济资本管制、生产资料管制、流通渠道管制——消灭私营经济—建设三线—回收土地,控制粮食交易、推行票证经济、控制人口流动,推动了迅速发展且在资源短缺情况下物价平稳---改革开放面临三大困境,意识形态顽固抵抗、旧体制低效率、找不到资金人才,没有合适的经济理论—农民自由化—推进经济发展—中央的放权和非均衡战略—吴敬琏与厉以宁之辩---物价闯关失败----80年代民营经济新发展—分税制改革,衍生出土地财政---98年城市化、进出口自主权、房地产市场三驾马车—国有企业抓大放小---四万亿的第六次国进民退

    结语:回顾历史的基本面

    统一的文化是所有变革的前提

    分权与均富是永恒的话题

    三个战场:国有经济、土地、金融

    四个力量:互联网、ngo、企业家、自有知识分子

    中国四大意识缺失:地方缺乏自治意识、政府与民间缺乏契约意识、知识分子缺乏独立意识、企业家阶层缺乏阶层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tw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