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秋前夕访张谷英村

中秋前夕访张谷英村

作者: 张先德 | 来源:发表于2020-12-29 05:08 被阅读0次

张先德

9月12日,2008年中秋节的前夕,我们有幸游览了张谷英村。这天上午,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我们一行四人在岳阳市人大财经委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了位于岳阳县张谷英镇的张谷英村。张谷英村其实是一片古民居,是一座历经600余年,仍风韵犹存的高门大院,清一色青砖灰瓦,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拥有1732间房屋,占地面积上百亩。现今聚集600多户,2600多人。它宛如一座古老的历史迷宫,吸引着国内外许多文人学士和旅游参观者。据传,张谷英元末明初迁居岳阳之际,居“石桥冲”,明嘉靖41年(1562年)由第6代孙思南公兴建当大门,清乾隆年间由第16代孙云浦公兴建王家段,后其兄力心公又在“上新屋”开基创业。于是张谷英大屋日趋完善,屋宇绵亘,檐廊衔接,如一条青色巨龙,环龙形山蜿蜒二里之遥,又俨然一个壁垒森严的城堡,一个遗世独立的小王国。

更为奇特的是,村子以先祖张谷英为名。传说洪武年间,先祖谷英公举家自江浙西迁至岳阳渭洞山区,择地而居,至今已传至第26代。其实,现今地名意义上的“张谷英”,本名渭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渭洞还是一个行政乡。600余年之前,谷英公为何选择了这里?其身世为何又留下莫名的谜团?现在我们已很难弄清楚了。可在清乾隆33年的首修族谱上,并无谷英公生卒年代及身世之记载。到了1993年,张氏后人再次集资整修其墓,才添上简约的记载,由此牵起人们的种种猜测。

进入当大门,依次跨越四个渐次增宽的天井,便站在了堂屋正堂,也即祖先堂。正中神龛上,供奉着谷英公坐相,虽其只是随意地穿着灰色的便袍,却仪表堂堂,似乎无时无刻不在眼睁睁地观望后人,其威严令人不寒而颤。其上又赫然挂着一幅大匾:世业崇儒,也威严得逼人。据说,每逢祭祀时节,张氏后人都要在这举行仪式,纪念始迁祖谷英公。那该是一个怎样庄严的场面:香雾缭绕间,一位身着长袍,头戴礼帽的年长者,正领着族人齐刷刷地跪下……

此刻,张谷英大屋,深沉地伫立于朗朗的秋日之中,展示着一种神秘、幽远的意蕴。这应是一个奇特的家族,六百年间,当然有过升沉荣辱,但在祖辈的教训面前,张氏后人明白并坚守着自己应该珍惜和恪守的生存状况。

怀着一份景仰与好奇,我们随导游走进这古老的民居。屋外艳阳高照,气候炎热,屋内却阴凉怡人。在前厅,有几位年迈的阿婆在聊天,悠闲而惬意,与老屋和谐地融为一体,仿佛已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演绎为一幅悠远的灰灰的厚重的山村油画。

从当大门至正堂,有四个奇特的天井,天井里铺着长条花岗石,与地面齐平,只隔着窄窄的缝隙。运运气,由二步而三步而四步而五步,步步高升至正堂。旋即,在一个厢房内,我们又看到一长方形天井,底部用长条石铺得平整,四角各闲置一圆圆的石蹬,花纹精美,却呆呆愣愣地蹲着。天井正中有一小圆孔,导游说,这是古人用来观日影计时间的,过年时可用于插摇钱树,其结果已不得而知了。

张谷英大屋,除却座座古老的房屋,占据这庭院世界的要属那206座千姿百态的玄妙的天井。天井相伴着历史走进今天,雄姿一如当日,却从没有自傲,没有自以为是。岁月的沉重中,它们坦荡如君子,泰然自若;满身沦桑灰暗,却永远平和沉稳。每一座天井,都如一幅生动深厚的画,一首浓郁的诗,或大气磅礴,或质朴憨厚,或灵动婉转,或风骨遒劲。每一座天井前,我都不由自主地驻足,品读历史留下的无尽况味与悲凉。我想我是在翻阅这古老家族的历史,翻阅着神奇的隐者历史,那般的雄浑,那般的莫测,那般的沉重,那般的不屈不挠,全在小小的天井间渲染得淋漓尽致。

阳光透过森森的天井,斑斑驳驳,交织出冥冥的云烟氤氲,弥漫着一种深不可测。头脑里蓦地没有了往常的世俗的浮躁,心不再有昔日的漂泊和游离。在一座座天井的瞩目中,我发觉我无法走出它们的目光。仿佛间,有身着长裙幽怨如水的闺阁女子站在天井旁,忧郁地凝眸着头顶上那线孤天,滴哒的雨声如胸间的愁怨绵绵不已。于是,细细地翻阅这神秘的鸿篇巨制,我窥见了历史的辽阔深燧。

三三两两的游人周而复始的来了又走了。他们在静静地聆听着导游的解说,或独自对着古老奇异的天井沉思。我想,人们来到这里,是寻找一种隐者的风范,寻找心灵深处的安宁。有意识或无意识,谁都希望拥有一个完美安静的人生,在这偏安于一隅的张谷英大屋跟前,尤为如此。

一种隐居生活态度,一种宁静的人生敬仰,一种不事喧哗的精神追求,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且成为规范人生的尺度,在历史的流程中发扬光大,它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是超越时空的。所谓,唯有隐者留其名是也。

穿行在高大幽静的大屋,仿佛穿越于深燧的历史深处,从某种意义上说,张谷英大屋如沧桑厚重的大部头丛书。其深厚的传统文化色泽在岁月的流动中,发展了,壮大了,光辉起来了。有古朴与纯净,更有闭塞与保守。这大屋及其始祖便成了典范的隐者。

青云楼,祖先堂西边,大屋弟子的私塾。踏上木楼梯,咚咚的响声一声接一声,固执地渗入大屋的角角落落。上得楼来,长久地凝望空落落的房间,恍惚间,一个个张氏学子正正襟围坐,冥思苦想,一动不动地盯着桌上的儒家经典。留着山羊胡子的老师则板着脸,兀自踱来踱去。碧绿的龙形山就在窗外,可曾唤起埋头故纸堆的学子们的向往?

再研习谷英公留下的可传到34代的族谱派语,更是意味深长:文丹志友仲,功伏宗法,其承继祖,世绪昌同,书声永振,福泽敦崇,流芳百世,禄位光隆。除前句不知所云外,后几句则无非是希望后辈继承祖先遗志,振兴家业,能“一举成名天下知”。于是乎,后辈们恪守着“兴门第不如兴学第,振书声然后振家声”的儒家信条,尊书重教,苦读诗书,学以成名者数以百计,乃当之无愧的书香门第。就在威严的当大门前,直直地立着八根方方的石柱,便是当年秀才中举后,荣归故里的系马石。

还有,大屋玄妙的天井、考究的正堂,洋溢着丰收、欢乐、祥和的雕梁画栋,精致细腻的梅花鹿、蝙蝠、古钱币、梅花的木刻花雕,无不喻示着张谷英人与外界息息相通,对现世世界的追求。看来,谷英公本着澹泊淡志,引张氏一族固守这方天地,长期与尘世若即若离,高墙大院曾成功阻隔他们的思想。但隐居山野的张谷英人并未彻底超脱,儒家入世思想同样浸润着这方水土。

走出大屋,绕村而过的清彻的渭溪水,正淙淙流向远方。而张谷英大屋,似巍峨的丰碑兀自伫立,幽幽着一种奇特的蕴味。                             

                      2008年9月15日

相关文章

  • 中秋前夕访张谷英村

    张先德 一 9月12日,2008年中秋节的前夕,我们有幸游览了张谷英村。这天上午,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我们一行四人...

  • 《中秋前夕访张谷英村》被抄袭?

    昨天(2022.2.20.)晚上,因为搜索“辽阔深燧”一词,发现本人的这篇文章有被抄袭的重要“嫌疑”。 见如下: ...

  • 张谷英村·六百年古代迷宫

    张谷英村位于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镇,地处平江、岳阳、汨罗三县市交界处。明洪武四年,张谷英村始祖张谷英自吴入楚,先迁新...

  • 张谷英村

    端午那天,全家驱车一个半小时到达张谷英村,传说中天下第一村的民间故宫。临入景区时老爸犟脾气上来,非要呆在外...

  • 岳阳美食记

    张谷英村2019年04月26日

  • 游张谷英村

    大巴车在颠簸的公路上左拐右转近两小时后,我和老公、儿子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张谷英村。 这个以先人“张谷英”命名的村落,...

  • “天下第一村”——张谷英村

    岳阳游的第二站是张谷英村,该村位于岳阳县以东的渭洞笔架山下,专家认为,张谷英村建筑规模之大,建筑风格之奇,建筑艺术...

  • 游张谷英村(一)

    去年的国庆假期,我们一家四口一台车,在岳阳短暂逗留后开往张谷英村。 午饭后从岳阳出发,因 自由行,不赶时间,一路溜...

  • 看不了北京故宫,快来打卡“民间故宫”张谷英村

    张谷英村,位于湖南岳阳以东的渭洞比价山下,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江南居民古建筑群落。以其始迁祖张谷英命名,至今已存在5...

  • 七律 游张谷英村

    文/天然水(原创) 山环水绕古村庄, 祖屋毗邻巷道长。 腊晒堂前春渐近, 梅开陌上梦留香。 传家耕读民风朴, 爱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秋前夕访张谷英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uc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