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无逸说(muisetu2019)
远观自己、相互扶持,航向不确定的世界

远观自己、相互扶持,航向不确定的世界

作者: 長行 | 来源:发表于2019-06-25 08:08 被阅读0次

藍佩嘉/臺灣大學社會學系

◆ ◆ ◆  ◆ ◆

各位毕业生、各位家长、各位老师、以及现场的啦啦队、亲友团,大家好。很荣幸有机会代表台大社会系的老师跟大家说几句祝福的话。其实,我自从十八岁高中毕业后就没有参加过毕业典礼了,自己的大学、硕士、博士毕业典礼都没有参加,原因有两个:其一,因为典礼上的致词通常都很冗长、无聊,其二,因为我的哭点很低,在这种场合可能变得非常狼狈。今天,我会努力让这两件事不要发生。

首先,恭喜大家顺利毕业!过去这四年来,你们很认真地完成社会系繁重而扎实的训练,你们不仅在课堂与图书馆里学习,也进入不同的田野操作深入访谈、问卷调查、参与观察,许多人也在社区、街头、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等进行公共参与的实作,关心社会改革的议题。作为老师,我们从你们身上也学到很多。

我在过去八年来开授《社会心理学》的必修课程,每一年的期末作业我都请同学回顾他们的亲子关系与童年经验,并且回答以下的问题:你的父母(或其他主要照顾者)来自怎样的阶级背景,对于他们的教养方式有何影响?又形塑了你怎样的秉性与机运?修课人数在九十到一百二十位之间,每年我都大略统计了同学们家庭背景的分布。

平均来说,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来自于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但也有一半是所谓的「第一代大学生」,他们的父母没有机会念大学,有些透过做小生意改善了经济处境,也有一定人数的学生,来自劳工阶级的背景,他们的父亲是黑手、司机、作业员,他们的母亲是店员、菜贩、清洁工。

现场的毕业生中,如果你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你应该感到非常骄傲,因为你的努力突破了结构的限制。骆明庆、林明仁等学者利用台大校务资料或是全国的税务资料,都发现亲代的收入、资产愈高,教育支出也越高,而子代越容易就读公立大学、顶尖大学。不论是在过去独尊联考的时代,或是多元入学的管道,都出现类似的现象。

但是,请不要忘记,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也受到学校老师及其他社会的善意支持。许多来自阶级弱势家庭的同学告诉我,因为遇到一位相信他的老师,因为未婚姑姑的细心呵护,让他们接触到更丰沛的教育资源与发展机会。当这些同学穿越阶级界线或是跨过城乡差异,来到台北、台大求学,这样的经验往往带来许多非预期的文化冲击。我也想告诉你们,这些不安全与挑战所培养出的韧性与弹性,在未来都会成为你人生里丰硕的养分。

许多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同学,看完我的研究论文后惊讶地说:「啊,原来父母为我做了这么多!」当然,我相信你自己一定也很努力,但是,有很多像我们一样努力的人,他们并没有类似的机运,因而在遇到某个瓶颈时滑落了。所以,请你记得,形式上的「公平」,并不是实质的平等。

在台大教书、读书的我们,其实未必会成为「人生胜利组」,但无疑是教育制度中的得利者。我们享有的资源与特权,应该让我们在未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不是用来讥笑别人分数或薪水比较低、排除没有机会的人。在社会学的课堂上,我们一再强调「同理心」是一种重要的素养能力,这不是要你同情不幸、可怜弱势,而是能够透过分析与比较,看穿结构与社会不平等的作用,进而反思自身的限制与盲点。

菁英资源和阶级优势提供了我们社会流动的入场券,但这样的位置也构成视野的阻碍,让我们看不见人们差别的处境、容易掉进个人主义的陷阱,甚至偏执于单一、扁平的评价标准。拉开距离观察自己所站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到更立体的社会图像。不要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而要透过世界来认识自己。

我也要感谢在场的家长,当初,你们的孩子在选填志愿时,能够尊重他们的选择,后来,也没有逼着他们转到貌似较有市场价值的科系。身为父母或老师,我们的角色是什么?我想借用心理学家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的比喻,我们要做孩子的园丁,而非木工师傅。木工师傅在意的是精确规划,企图降低混乱与不确定。

但其实,教养更像照顾一座花园或菜园,我们只能定期浇花施肥,给予充分的日照与安全的环境,大自然、风土、天候都充满不确定性,开花与结实令人惊喜,但虫害等意外也难以避免。未来的路上,请继续给予孩子们支持,让他们有摸索与尝试的机会,让他们逐步打造自己人生的蓝图。

为人父母者,需要提醒自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为人子女者,也要记得「你的爸妈不是你的爸妈」。我不赞同父母理所当然地要求孩子承担感恩或回报的义务,但我也不认为子女有把父母无条件的呵护与支持当成天经地义的权利。待会请抱抱你的父母与家人,他们也是脆弱的、他们也有自己的人生与困顿。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中,让我们摸索照护彼此的方式、寻求相互滋养的可能。

各位毕业生,你们即将离开这所系馆、这个校园,甚至这个国家,航向下一阶段的人生旅程。出发前我想送给大家四个社会学的护身符,希望它们在未来的道路上陪伴你,就像我时时提醒我自己:

首先、带着做田野的勇气体验起伏的人生。十多年前我开了一场小型眼部手术,当医生剥开我的角膜、完全没有光的那一刻,我感到极端的恐惧,突然我想到可以这样鼓励自己:「你就当作在做田野观察好了!」瞬间我勇气充满,细心「观察」(虽然看不到)医生说话的口气与动刀的方式,好像回去可以写两页田野笔记。

我跟大家保证,未来的人生绝对比统计考试、研究法团体报告来得困难许多,你一定会犯大大小小的错误,你难免会经历失败与挫折,你必定会有时感到徬徨无助。这些时刻,我希望你能带着做田野的心情来面对人生,不论研究发现为何,过程本身便是重点。祝福你内心中有不灭的田野魂,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燃起勇敢与坚持的火苗。

第二、怀着好奇心拥抱多元、不确定的世界。不安全与不确定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常态,产业与科技日新月异,全球与在地交互影响。大学教育能提供给你的,不是人生的地图或说明书,而是探索的罗盘与工具箱。我希望你们的眼神中能永远闪烁好奇的光芒,视不安全与不确定为改变与创新的契机,不断质疑单一的框架或二元的分类,同时尊重不同的文化价值、生活方式、家庭组成,因为,唯有在生态多元的菜园里成长,我们才能欣欣共荣。

第三、时时反思自己,重建结构的砖墙。过去有些同学跟我说,社会学学得越多,越感到无力。课堂上谈到的问题,父权、种族歧视、阶级不平等,感觉都是我们无力改变的巨大结构。大家要记得,我们从来不是自外于「结构」,我们就是「结构」的一部份。

如果结构象是一道墙,这道墙之所以被筑起,是因为每个人都贡献了一块砖,也就是说,结构之所以延续再生产,是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习焉不察地「做性别」、复制种族刻板印象、漠视阶级不平等。墙既然是人们打造的,当然也就可以由人们拆除、重建。改变绝非一蹴可几,但绝对是可能的,让我们一块一块砖头地来吧。

最后,我期望你们能够温柔地对待自己、扶持他人,做一个凝聚社会的照护者。也许有一天你会成为父母,或者,你会用其他的方式来共同拉拔下一代的孩子。你不需要发大财、成为台湾之光,甚至征服宇宙,但祝福你们能成为更好的照护者,滋养自己,也扶持他人。谢谢大家。

说明:本文转载自巷仔口社会学(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9/06/03/lanpeichia-4/)。Cover Image: Photo by Tomo Nogi on Unsplash。

相关文章

  • 远观自己、相互扶持,航向不确定的世界

    藍佩嘉/臺灣大學社會學系 ◆◆◆ ◆◆ 各位毕业生、各位家长、各位老师、以及现场的啦啦队、亲友团,大家好。很荣幸有...

  • 2017-12-30

    足以配得上你 和你三观相投,且能与你相互扶持

  • 相互扶持

    有一天和朋友们出门游玩,忽然下了暴雨,附近只有一个破草房,朋友们赶快躲了进去也不再顾忌房屋是否干净了。,可无奈风...

  • 相互扶持

    阳光下 你头上的银丝熠熠闪光 弯曲的脊背似乎压的你喘不过气 你是那么的苍老 需要老伴扶着你的臂弯才能慢慢挪步 你们...

  • 相互扶持的背影

    去年暑假,为了完成姥爷的心愿,我们一家人一起去登泰山。 来到泰山脚下看着在云海中隐藏的山顶,我和哥哥不约而同...

  • 相互扶持的意义

    一早起来,在知乎上读到一篇文章,写的不错,谈王首富这几年处理资产的经历。文章说到王首富在事业顺风顺水之际,飘了起来...

  • 相互扶持的爱

    1 睡了两三个小时后,先生去上班了。 刚到单位便打来电话安慰我。 “没什么,想开,自己调节好情绪,坏情绪对事情没有...

  • 相互扶持的日子

    带老大时,基本上是我一个人在忙前忙后,孩子病了上医院也是我一个人,自己搭车去医院,自己挂号,自己找专家,自...

  • 求贤若渴

    人才观 1, 人才是有想法的,不盲目,是有主见的。 2, 人才是有方法的,是相互扶持,相互配合的。 3, 人才是有...

  • 独行与众行,皆美好

    人生是一场持续前行的旅程。 时不时,会遇到几个三观相合、有缘相伴的,于是大家相互扶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远观自己、相互扶持,航向不确定的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yz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