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刘润老师的一篇文章,叫《教育孩子,为什么至今没有完美配方》,颇有感触,文章大意是讲滞后效应的,用了一个这样的提问作为标题,其实还挺吸引人的,那什么是滞后效应呢,其实也很好理解,佛家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里的时候未到,其实就是滞后效应,就是考虑一件事的时候增加上时间这个维度。
你一定也遇到过“淋浴的尴尬”?往左拧龙头,水越来越烫;往右拧龙头,水越来越冷。你只好往左、往右、往左、往右,折腾10分钟?始终调不到一个合适的温度。
还有就是“政策的舞蹈”?政策一收紧,经济就遇冷;政策一放开,经济就过热。用网友的一句话叫“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要回答教育孩子,为什么至今没有完美“配方”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教育这个很复杂的系统问题中,又增加了一个时间维度上的复杂性,因为从教育开始到见效,有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滞后效应。你几乎无法从今天的结果,画一根长达几十年的因果链,跨越数不清的人,数不清的事。谁能说孩子今天如此优秀,就是因为20年前给他报的那个奥数班呢?
其实,滞后效应带来的影响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笑来老师曾说过,进步最大的阻碍是“没有反馈”,一切的成长和进步都要靠积累,而且这个过程常常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当我们面对想要通过每天的努力取得进步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是获得不了有效反馈的,我们如何才能确定当下做的事情,一定会对将来有正向的影响那,很多时候我们是不知道的。
反观另外一个现象,现在的抖音、快手小视频这么火,正是因为它能给人带来及时反馈,不像每天需要加倍努力,要许多年以后才能看见成效的滞后效应那样。
知道了滞后效应带来的影响,怎么识别和处理好“滞后效应”呢?
第一,原因不一定在结果附近
你持续学习进步,一直没有看到结果,说明学习没用吗?当然不。原因不一定在结果附近,结果可能在几个月后的一场大挑战那里等着你。
第二,减少滞后,增加确定性
当这个星期比上个星期多运动了两个小时,某天又学会了一个新技能,立刻奖励自己,不要让奖励滞后,只有见识“滞后”带来的伤害,才会明白“即时”的可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