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始观察
初始观察是深度观察的前提。初始观察者要能够把握和变换不同的角度,随时放开五官,自由地感受生活,感受外部环境的任何微小变化,敏锐地发现、捕捉外部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一件平淡无奇的生活小事或者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过去没有发现的东西,产生一种独特的感受、知觉,并积极思考、记忆。
二、捕捉特征
观察事物的特征,主要是捕捉事物的存在特征,包括自然形态、生态、风貌,有关场面、布局、环境,人的性格、气质、行为、人性的善恶,社会生活、时代文化、伦理价值取向,历史演变、趋向、发展等。
1、捕捉特征的观察总体要求。要立足于整体,获得所要观察对象的整体感受;要对事物的个体性差异、独特行方面予以细致深入观察;要准确到位,观察者要具备敏锐的捕捉能力。
2、基本方法
(1)变换观察角度去捕捉。有意识的改变观察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认知结构和目的。比如,目的从“证实性”变为“证伪性”。改变方位去观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变换时机去捕捉。当我们感到无法捕捉和把握对象的特征时,有可能是观察的主客观条件还不成熟,或者客观方面原因或者是主观情感、认知、情绪不到位的原因,那么就要停下来,找到原因,认真准备,创造条件,获得好时机,以敏锐、准确地捕捉到对象的特征。
(3)通过与其他事物比较。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生活中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两件事、两种行为。任何事物的个体独特性、差异性,都是在“群”“众”中才显示出来,没有“群众”做背景参照,是不可能有个体的独特性的。第一种是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对观察对象予以全面、整体、深入的把握与捕捉;第二种相类似的对象进行共时性的比较;第三种是将观察对象置于运动过程中来对比进行前后不同阶段的特征;第四种是对象本身进行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比较;第五种是异类事物比较,捕捉本质特征。
三、深度观察的方法
“观察是为了写作”。在初始观察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写作动机,以具体的写作目标为依据,对所观察的对象进行有意识的思考。
深度观察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内省(向)性观察,必须进行自我(心灵、精神、情感、人格)的反省。
1、记忆与深度回忆。就实际的观察行为对写作的功用,深度观察是写作材料生成、成长和主题构思的过程,所以,要对观察对象进行深度记忆和回忆,回忆就是对往事的再生。
2、想象与联想。深度观察要达到力求把握世界、人和人的心灵的本质及其相互生存关系,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前一只眼睛是想象,后一只眼睛是联想。”
3、审美移情。深度观察要有极强的穿透力和内聚力,需要观察者对自我情感的移植或将对象情感向自我心灵移植,达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观察效果。
4、直觉与心灵顿悟。直觉推动心灵顿悟,启动写作灵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