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洞见”针对今年全国乙卷作文的材料所表达的观点及用到的素材拆解

“洞见”针对今年全国乙卷作文的材料所表达的观点及用到的素材拆解

作者: 幽兰香 | 来源:发表于2023-06-07 17:32 被阅读0次

时间:159/365

高考第一天,第一堂语文考试刚结束,全国考卷中的作文就冲上了热搜,各种分析性的文章,下水文就如雨后春笋洒遍全网。

看了洞见公众号的文章《读懂2023高考作文题,我才顿悟什么是真正的大格局》,确实是高手行文,层次极高。比常人的思维高了不知道几个层级。观点独到清晰,素材丰富多样,正反对比,辩证分析,旁征博引,思维强大,说理透彻,让人不得不信服。

在这想把这篇文章的行文观点与素材拆解一下,学习作者的构思行文思路。

1.

2023高考作文,全国乙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者引用高考作文题目后,马上引孔子的名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如果你要自己有所成就,先要去成就别人。

所有大格局背后,都是一种成全。”

这个观点何其精准!说实话我看到作文材料首先想到的观点就是合作共赢,单打独斗是无法成功的。

这个观点很大众,但仔细推究还有些偏颇,并不符合材料内容核心。

材料是抓住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去劝解,为了让你的灯更亮,你吹灭别人的灯,这种做法不但不能让你的灯更亮,反而会更暗淡。

同样,你阻挡了别人的路并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那准确的做法是什么,答案几乎呼之欲出。那就是彼此成全,彼此成就。通力合作,才能共赢。

一豆之光太微弱,照不亮多大的地方,如果一屋子人的灯光,就可以让整个屋子成为光明的道场,照亮每个人的前路。

这就是彼此成全带来的奇迹。

接下来作者从三部分列举不同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每个事例之后都有金句作结,更让人醍醐灌顶。

2.

第一部分,作者举了两个事例,都是反面的事例。

一是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原本袁术袁绍两兄弟势力最大,大有一统北方的势头。他们两兄弟却因嫡庶问题互相拆台,最后被曹操离间,兄弟反目,拿刀相向,结局就是被曹操一一打败,曹操统一了北方。

兄弟俩拿着一手好牌,却因为私心互相拆台,最后打得稀巴烂,还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事例后的金句:

“拆了别人的台,也给自己挖了坑。堵了别人的道,也给自己封了路。

当我们抓起泥巴扔向别人的时候,最先弄脏的是自己的手。”

另一个事例是春秋时期,晋国旁边的两个小国虞国、虢国。

这两个小国山水两连,本来还是同属姬姓的一衣带水的国家。两国如果团结合作,一致对外,存活的时间肯定会长一些。

可是虞国国君眼界狭窄,贪恋晋国送来的大批财物珠宝,连谋士劝戒的唇亡齿寒的道理都不听,最终借道给晋国。晋国灭了虢国,反手也灭了虞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假虞伐虢。

作家水木然说,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一直在相互为难。

总喜欢给别人拆台的人,未来的路只能越走越窄。

这样的事例,生活中比比皆是。

3.

第二部分作者从正面举例。先从知乎上的一个高赞问题落笔,“大凡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搭台,更善于补台。”

然后列举网友讲述的故事印证。

网友讲她爷爷爱看豫剧,一次看到豫剧《拷红》,爷爷评价崔夫人的扮演者是个高手,旁人不解询问,爷爷揭晓,原来扮演红娘的演员接连演出太劳累,状态不佳,是崔夫人的扮演者剧团团长,一直在给她补台,才是这出剧能精彩演下来。

那位博主最后感慨:

“年少时不懂,成年后才慢慢悟出其中真谛。那就是,合作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高水平的人,都会补台。因为他知道,一旦出事,双方都输了。”

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大家垮台。

很多时候,唯有学会通力合作,才能携手共赢。

接着作者又举一事例。

战国时期,梁国与楚国边界都种西瓜。梁国士兵善于管理,勤浇水,西瓜长得又圆又大。

楚国士兵却不管不顾,西瓜长得又蔫又瘦。楚国士兵又嫉又恨,不但不反省,还蓄意破坏。

梁国士兵气坏了,要以牙还牙, 县令宋就制止了:“冤冤相报,何时了?楚国的瓜是疏于管理,以后你们也帮他们浇瓜吧!”

梁国士兵虽不乐意,还是照做了。赵国士兵被感动了,上报国君,国君给梁国送了许多礼物,两国也结成友邦。

这部分结尾处,作者又引用清代奇书《幽梦影》中的话:

“云映日而成霞,泉挂岩而成瀑,所托者异,而名亦因之。此友道之所以可贵也。”

最后以金句作结:“世间最难得的关系,就在于交相辉映,彼此成就。”

4.

第三部分,作者开头就引杨澜的一句话,你的活法,就是你的格局。

人与人能够彼此成就、成全,还在于你的格局大不大。格局小的人永远做不到,成全别人。

作者的例子是清朝的两位著名的画家金冬心和王铮的事。

金冬心的画技水平精湛,因此,王铮耿耿于怀,想尽办法要让他出丑。

在一次诗人的集会上,王铮出口写了一句诗,这句诗很不应景,眼看要被大家嘲笑,金冬心没有乘机嘲笑,却出口称妙,并在前面补了一句,让王铮的诗真的成为妙句。

这就是金冬兴的格局。

这则事例之后,作者又引了一个有寓意的动画短片的故事。

鹿和熊过独木桥互不相让。并把又来过桥的松鼠和兔子踹了下去。松鼠和兔子气坏了,齐心合力弄断了桥,鹿和熊掉了下去。

松鼠和兔子却互相帮忙,最终过了桥。

短片的最后打出了八个字:狭路相逢,共存者胜。

这一部分最后的金句是:

纪伯伦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结。

行走世间,学会相互搭台,彼此成全,才是一个人最顶级的格局。

5.

文章写在最后,是用一个漫画来收束全文的。漫画的内容是两头相向而站的驴,它们各自前面都有一筐草。它们都在向各自的方向使劲,结果谁也吃不到草。

后来两头驴思索了一会儿,终于决定改变方向,两头驴的方向一致了,先一起去吃一筐草,再一起去吃另一筐草。

用一句老话来说,就是“分则两败,合则两利。”

作者由此感慨人生,并又用金句作结全文:

“行走世间,常存互济心,抛开眼前一点得失,才不会孤立无援。”

阅读全文,作者见解独到深刻,事例丰富多样,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能吸引读者。全文金句频出,发人深省。

确实是深度好文,人生路上的大智慧。

相关文章

  • 请你不要说高中语文老师没读过《红楼梦》

    今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到了《红楼梦》,全国甲卷的60分作文,慷慨地用《红楼梦》中的片段做了材料。 ...

  • 吴猛强:下笔如有神(高考作文2022卷后记)

    2022卷后记 . (1) 大师作文如做题!! 那些高考作文,什么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全国1卷、全国2卷、北京卷、...

  • 2017年高考作文9套试题及专家名师解析

    2017-06-07 语文月刊 1.2017年全国I卷(乙卷)作文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高考作文

    2022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共命制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4套高考语文试卷。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紧...

  • 如何审题立意2021全国高考乙卷作文

    今年全国乙卷高考作文,难度适中,有回归传统作文的趋势,却在回归中有创新,在创新中保留传统。 请看题目: ...

  • 2022-06-07

    全国乙卷结合“北京:双奥之城”的材料,要求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感受与思考;新高考II卷的作文题...

  • 上官皖:2020高考作文(全国Ⅰ卷)怎么写?这样写!

    【上官皖:2020高考作文(全国Ⅰ卷)怎么写?】 这些年来,材料作文是中、高考必用手段之一,其实,把握好了观点,成...

  • 神奇的事情

    我是一名高二理科生,我写了一本历史书,一直在宣传。 然后,今年全国卷一的作文,全国卷三的作文都在书中找到素材(尤其...

  • 2022全国乙卷作文解析

    2022年全国高考乙卷作文题目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主要考查价值观。从任务的设置和考核的方向上,本题目都是202...

  • 2022全国甲卷作文解析

    2022全国高考甲卷作文考查类型为材料题,这种题的特点是观点藏在字里行间,需要考生自己提炼主题,本则材料提炼难度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洞见”针对今年全国乙卷作文的材料所表达的观点及用到的素材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fo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