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论点是“有念头,也有资源,但是因为时机未到,仍在自己的岗位上保留一定收入开展创业”。
创业就是创造价值。也就是说,创业创造了某种能以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满足社会需求的事物。因此,社会得以用有限的资源满足更多的需求,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越来越多的人走上创业的道路,创业者都很苦,他们殚精竭虑,可是大量的创业者却还是在赔钱。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到自我超越需求,达到第四层尊重需求成家立业,需要满足前面的安全需求前提,才能启动创业!霍夫曼船长在《让大象飞》一书中也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创业者在创业前应该做的相关准备的很好的方案和建议。书上在六个方面对创业需要准备做了充分的讲解六个方面是:一、寻找方向:找对浪潮再起步;二、准备启航:如何组建初创团队;三、打造产品:爱它,但不要太爱它;四、锁定市场:吃透客户;五、持续创新:基业长青的秘诀;六、 高速运转:走在市场的前面。从里面我们可以学到创业成功的三个条件是:找对人、做对事、速度快。现在自己的岗位上打通你的人脉资源、找到客户痛点磨砺产品、再逐步搭建自己的销售网络,再启动自主创业,才是上上之策!
樊登原来是一位老师,他在给大家上课的时候,发现大家都让他推荐书单,当他再问大家书看得怎么样的时候,大家的反馈是书买了,看不懂、太难了。他就琢磨如果把自己读过的精华讲一年写50本给他们,每人收300元的年会费。这样既能帮助他们轻松的掌握知识,我也能获得一部分收入。反正没什么成本,他就决定试试,如果错了就不干了,继续当老师。他在课堂上把这个想法告诉学生后,就有人交钱。他回家开始准备PPT,每个PPT大约写5000字左右。但后来我发现即使把书精简成PPT还是没人看,不看书的人照样不看PPT。但他已经收了十几万,也舍不得退给他们。樊登的创业之路也是一边工作一边创业开始的。
樊登老师,原来是大学的老师,在创业的初期他也没有辞职。一边给别人讲书写PPT,一边当老师。那时的副业已经超过了主业,但时机未成熟,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学校放假事宜,让他主动提出辞职去做樊登读书会创始人。
还有俞敏洪老师,一边当大学英语老师,一边做校外培训,当时的校外培训挣到的钱早早超过了他的大学老师收入,但是也没放弃大学老师,一次的处分事件开启创业新东方!
他们都是在主业上先保留一部分收,积极为副业做好准备,在时机成熟时才开始了创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