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一些浅见
说起读书,我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缺求知欲,但是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品读几本书的时间,很多人都没有。我也一样,所以最近尝试着“挤出"一些时间来,让自己读几本书,在这个过程中,我庆幸自己做到了,于是对于读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浅见,希望能够得到朋友们的批评和指正。
首先是关于内容的记忆。在读书过程中,每读完一本,我都会去回忆一下,从这本书中获得了哪些知识,但很多时候都是一头雾水,为此我深感郁闷,后来开始通过书籍和网络学习一些读书方法并将这写方法运用到读书的过程中,让我惊奇的是,在尝试了这些方法之后,的确令我收获颇丰!
读书方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好的读书方法能让我们事半功倍,花同样多的时间,收获更大的成果,正如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都是通过我自己的实践所得,希望能对正在读书和即将要开启读书之路的朋友有所帮助。
引起我对读书方法关注的导火索是《对白》栏目中作家马伯庸录制的一期节目,在节目中他讲述了自己走上写作之路的过程,其中谈到一种叫做”八面受敌读书法“的读书方法,这种读书方法的发明者是宋代苏东坡,其精髓在于“博观而约取”。我的理解是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知识点更是恒河沙数,想要全部掌握和记忆显然不太现实,所以只能“约取”,重点关注那些对我们有用的内容,这种带有目的性的阅读,记忆效果十分显著,真心推荐朋友们尝试一下。作为“八面受敌读书法”的践行者,我收获颇丰,也是第一次领略到用真正好的读书方法去阅读给我带来的“过目不忘”的效果。所以后来的时间里我更加关注读书方法,同时也通过学习更多的读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以至于让我拨开了困扰多年的关于读书的迷雾,从而让我开启了一条崭新的读书之路。
在众多的读书方法中我还向大家推荐一本日本作家桦泽紫苑的《过目不忘的读书法》,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讲述读书的重要性,可能有凑字的嫌疑,也可能是从一本书的系统性来讲所必须的,总之类似这种教人多读书的教诲太多,可以忽略。在这本书中我所“约取”的是关于记忆的知识,在对于大量输入和输出之后从而形成永久性记忆的这一观点再一次被我践行并且所有收获,这更加让我对好的读书方法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
很多事情往往是水到渠成的,在我开始关注读书方法的时候,同时对阅读也有了一些自己浅显的见解和认识,我且厚颜谈谈,如果对朋友们能起到一点点的帮助,我也将深感荣幸之至。
关于从阅读中获取知识,我总认为应该是由点到面的进行,我们需要一个契机,通过这个契机而引动周边的知识,这需要善于发现问题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这个好奇心也需要有度,至于度的大小,则要根据自己的需求为原则。举个例子:小学生看《成语故事大全》,一般来说,知道故事的梗概和掌握成语的意思就可以了,自主阅读的话不会有更多的延展,这就是所谓的点;如果是成人阅读,好奇心就会更强列一些,很多人会去在弄懂成语含义的同时,了解一些历史背景知识,这时的面就相对于小学生又大了一圈;如果是文学、史学家去读,还是同样一本书,那么这个面就要被无限放大了。对于这种方法我自己总结为"刨根问底“法。就是不断对自己提出问题,直到你对再提出新的问题失去兴趣的时候,也就到了这个面的边缘地带,这时就可以停止了,否则在进行下去,你的记忆力会因为从主动索取到被动接收这一出发点的改变而对你所看到的内容开始进行排斥,从而不会再有收获。如果有朋友不是很理解我们可以再去谈一个更具体一点的例子:成语:“夜郎自大”,我们所能通过这个成语对自己进行一下测试,看看您的“面子”有多大,首先是成语本身的意思、其次是成汉语故事的内容、再次是关于夜郎国的探究、再次是关于夜郎国历史背景的探究、再次则是关于成语形成的历史时期的探究、再次是关于为什么要写成“夜郎”自大,而不是写“滇王自大”、再次夜郎王是不是自大,为什么自大等等,当时我在研究这个成语的时候着魔似的查看了很多典籍,包括《史记》中的记载乃至一些地方县志的记载,甚至我还翻看一些考古文献,我感觉知识从一个点在向一个面无限的放大,直到我意识到,我并不需要像历史学家或者考古学家一样去知道更多的内容。也许这些内容对我来说可能是鸡肋,但是我想用这种方式更直观的和朋友们探讨这种方法。类似的情况在我的阅读过程中比比皆是,我最深切的体会是当我再次看到“夜郎自大”这个成语的时候,仿佛一下子就能透过文字,无比通透的感受到一个立体的深刻的夜郎王。那种通透的感觉让我倍感舒适,更加深了我的记忆,我想对于这种已深入颞叶的记忆和在需要时下意识的自由调取的状态,应该才是真正的汲取了一本书的养分吧。
我想我应该是庆幸的,我更乐于将我的庆幸和朋友们分享,但是鉴于能力有限,也只能言尽于此。如果您也一样正在阅读的迷雾中穿行,读到这篇文章时,如果对您有些许的小小帮助,那么我将由衷的感谢和深深的欣慰,最后,愿我们在读书的道路上亦师亦友相倚为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