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垃圾分类推行之后,小区就不再楼下设置垃圾桶,要丢垃圾就到大门口统一的垃圾处理点。每次丢垃圾,基本都会看到一对灰白头发的老夫妻,在垃圾点前守着,整理垃圾,老人收垃圾之余,会和来丢垃圾或经过的人,打打招呼,有些认识的还聊上两句。
垃圾点前有条小路,我们从那里到大门口更近些,于是上下班常走小路。下班回来,上班经过,老人看见了,总是招呼一句:下班啦,上班啊,我们就回应着点点头,嗯。
有时会觉得尴尬,走进小区左拐,一眼就看到老人在整理垃圾,打招呼还是不打呢,要说什么呢,“忙着呐。”这语气好像对老人似乎不大礼貌,“您忙着呐。”又有点儿太刻意了。要是老人面对着自己,只能笑笑往那儿走,走进了,老人先开口,“下班啦。”忙不低嗯一声低头往前走。要是背对,那就更尴尬了,寒暄一下吧,不知道说什么,不说吧,又怕老人突然转过身来,逮着自己悄悄走过去,连个招呼也不打,有点儿忒不懂事。于是只好加快脚步匆匆往前走,希望老人不要注意到自己。
这大概就是网上明显的最近流行的I人了。我是非常不习惯和认识却又不太熟的人打交道的,从小就这样。小时候,我们一群小伙伴去摘桑叶,有一棵桑树略高大,很难够到叶子,邻居家的堂妹跑到附近一个在干活儿的老人身边,甜甜地叫他爷爷,请他帮忙摘桑叶,老人直接给她折了几枝,我羡慕的不得了,却不敢过去问一句,好不容易鼓足勇气请求帮忙,老人调侃地笑着对我说:“她叫我爷爷,你叫我什么啊?”我的脸涨得通红,到底小的不能再小声地憋出一句爷爷。
老人常说三岁看老,以小见大,我那堂妹,自小到大,都是人称八面玲珑那种人,是我到如今依旧深深羡慕的对象,而我为人处世的笨拙,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好一些,所以只好尽可能地呆在自己舒适的区域,尽量地避免让自己尴尬的社交,像只鸵鸟,把脑袋往沙堆里一埋,似乎这样就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似的。
生活不会总让人躲在小小的避风港里,那些让自己不安的关系,比如一分熟的点头之交,两分熟的同事,甚至五分熟的虽然一起长大却因久不联系而疏远的亲戚,既然无法逃避,就尽可能成熟地去面对吧,又不是洪水猛兽,有什么大不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