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大家好,这次研习我收获非常大,从满肚子对读经教育的问号到现在内心的坚定不移和法喜充满的感觉,很想跟大家分享。
教授的老实大量纯读经,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是很难接受的,想想,只读经,孩子不用劳动吗?不用学习别的吗?只读经怎么行?一直死读书,读成书呆子怎么办?如果只读经就能读成好人的话,那古代那么多读书人读了那么多经怎么没读好?教授在讲座中的回答大意是读经不一定好,不读经肯定更不好,不读经就是个呆子,书呆子已经不错了!这个答案我实在不满意,因为我辛苦读半天万一读成书呆子我也是不愿意尝试的,我必须从理论上完全认可,能从理论推导出“我这样做一定能好!”,我才愿意实践的。
当然,经典是好东西,吴鸿清教授说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就是用经典作为教材,用经典教孩子就是用好奶粉喂养婴儿,现在体制内学的教材是三鹿奶粉。所以是一定要读经的。看了陈大惠老师的《读书千遍》的节目,明白了老实大量读经就是修定做功夫的过程,所以也认可。
但是,纯读经不行。你想想,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干,只在那里读,背得再多有什么用呢?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孩子是需要落实弟子规的。弟子规是需要做到的,但是怎么让孩子能做到?我都做不到怎么要求孩子?即使我做到了,孩子就能做到吗?如果说龙生龙凤生凤,孩子的改变一定要家长好才行的话,那拿老师来干嘛?有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不管家长好不好也能把孩子教好的?
人都是可以教好的,但怎么教呢?人是有无限的光明无限的智慧无限的德能可以开发的,人的追求从基本生活满足开始到最后必定是走向这里,就是自己自性智慧的开启,实现生命境界的提升。王教授总结这叫开发人性,根据人性开发程度的不同,有不同的级别,佛家把自性开发圆满的人叫佛,差一点的叫菩萨,再差点的叫罗汉。儒家把人性开发圆满的叫圣人,差点的叫贤人,再差点的叫君子。人性开发圆满的人通达人性,有着无穷的智慧,所以别人看他那么好自然就会来亲近他跟他学,他会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教给学生不同的方法,他跟学生分享他体悟天心的心得,由此帮助学生也开发了他们的人性,让他们的生命更加光明。这样圣人就成了教育家。
所以,我们自己没有开发好我们的自性,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孩子去亲近圣贤亲近经典。但是,经典这么好,孩子不喜欢怎么办?弟子规这么好,做不到怎么办?打孩子又不行。霍韬晦教授讲性情教育,要开发孩子的性情,需要有性情的老师和家长。可我就是一个性情不好的人,怎么办?我努力想改很久,总是不得力,怎么办?
虽然早就看过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也看过孟丹梅老师的“这个世界还有人可以飞翔”的文字稿,知道胎教要多听经典音乐,多看经典名画,多读经,但曾听过一个老师分享说她怀孕时就是按王教授教的,播放器放了八个,自己大量读经,结果孩子生下来哭闹得不行,她在台上忏悔说因为她性格没有改,怨恨恼怒烦没有少,所以,孩子也好不了。所以,根本还得自己修身养性。加上读经宝宝高昂的价格,我就没有兴趣去深入了解了。所以怀孕期间,看书多,读的少,只是每天一部《地藏经》。听也只是白天听一些古琴和经典,晚上就关了只剩佛号了。直到宝宝出生五个月时我无意看到一个六个月的读经宝宝认字的视频,确实惊到我了。迅速了解之后才知道闪卡背后是七天真开发右脑的科学理论,一下子就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真是肠子都悔青了的感觉。虽然错过了钻石期,但3岁之前都是脑神经发展的黄金期,所以,立刻借钱都请回了读经宝宝的教具,参加了智慧母親专修班的学习。越学对胎早教认识越充分就越懊悔,立志一定要再生一个纯读经宝宝!
由读经宝宝教具开始听孟老师的课,越来越感受到孟老师的智慧,敬佩之情慢慢产生,她是王教授的学生,她做的一切的根源都来自教授的读经教育的理论,她也是在王老师的指导下一步步成长起来,她也帮助了很多老师妈妈成长起来。可我看教授的文章还是看了跟没看一样。所以,我很想搞明白真正的孟老师学到手的能够把人教好的读经教育到底是怎么回事。听朋友介绍说很多学堂的堂主都去精谦研习中心取经,我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试试看,我想解决我那么多的疑问。
课程一开始是先让我们读《礼记学记》,看看课程表,要最后一课才串讲,并且要读上200遍才能听串讲。我确实没想到课程不是先讲读经教育而是先读《学记》,一读就拍案叫绝,确实关于教育的文章,没有比这篇更经典的了。当然,当时的我绝不会老实读200遍才去看串讲,我自己先百度了一下译文。结果,我发现,我不懂那个地方,马上百度看了译文之后,没多久就忘了。好几次都这样,就像我孕期读《孟子》,只读了两遍就去查译文,翻着译文感觉都懂了,但很快不看译文只看原文又不懂什么意思了。直到最近读孟子有几十遍以后,我发现确实很多句子不用看译文已经能读懂了。有些实在不懂的地方,因为读熟了再看译文,一下子就记住了。于是,我开始不管译文,就是老老实实的读了。读读好像也大概懂了的感觉。
正式的学习从《赞天地之化育与替天地之化育》一文开始,说读经教育是顺人性开发人性,开发人性的工作是老天,老师只是协助,不像华德福是老师代替老天来开发,又辛苦效果又不好。对这篇文章我觉得并不能解决我的疑惑,因为真正的教育是开发人性的工程,这一点是凡是对教育有思考的人都会赞同的,但是凭什么说读经教育是最好的开发人性的教育呢?我不服。人家伏羲教育也是顺人性,人家伏羲娃娃多才多艺的,人家经典也没少读,凭什么说你比人家好呢?
接下来就学习了《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这篇文章,这次通过柯老师的讲解,我终于弄懂了什么是读经教育!原来,读经教育不是我之前以为的读经典的教育,而是指在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以经典的眼光,按最符合人性发展的方法对人性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的教育!说得最通俗易懂的就是“该怎么教就怎么教”。那该怎么教呢?这个听起来很不着边际,它是怎么落实下来,一步步展开发展出来形成完整的读经教育的理论和实务体系的呢?
首先,做教育要抓住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是成人,成人的标准是在人性的光明面的开发。佛家的明心见性,儒家的良知良能,现代人讲的无限智慧和潜能,都是人性的光明面。这些大概念说起来太虚无了,如何能落实到实际上来把握呢?
那就是要把握“人性内涵的全幅性”和“人性发展的全程性”。人性的内涵是无限广大的,怎么能了解它呢?只能从人类已经表现出来的成就来返回去推证人性的本质,去探测人性的内涵。人类的成就就是人类各方面的文化成绩,从文化的全面性,就可以窥探人性内涵的全幅性,中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凡是人类理性的成就都是有价值的,把握人类文化的全面性,就把握到开发全面人性的方向了,所以,教育的目的就可以定在中西文化的全面学习上了。
人类共同的愿望往往是人性直接的呼唤,人类文化更是人性的真实显示。我们用教育的手段把人性蕴含的内容尽情地开发出来,也可以说是把人类文化的全面成就交付给一个人,便达成了教育的目的。也就是说无论学什么都能学成最好的,学书法能成为书法家,学音乐能成为音乐家,学数学能成为数学家,进入各行各业都能做到最好。这样的教育不就是最大限度的开发了人性了吗?
这么好!听起来都不敢相信?真的可能实现吗?怎么做呢?
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把握人性的另一个关键点,那就是“人性发展的全程性”。因为人是从小到大慢慢成长的,身心灵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有不同特点的,《礼记-学记》上说“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所以针对生命成长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给予适合的教育才能最大限度的开发人性。
说的很好听,那具体落实下来该怎么做呢?从“人性内涵的全幅性”和“人性发展的全程性”这两点来把握人性来开发人性,必定有三个原则要把握才能做好,那就是教育的时机、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
其中最最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的时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是以教育的时机为基础来有针对性的选择的。虽然说人性是一样的,但不同的时机开发人性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人的很多能力都是用进废退的,不抓紧时机开发一旦错过了要想再开发就非常非常困难了。
吴鸿清教授的伏羲教育强调“教人伦,顺人性,终生受益”,他也有该怎么教,就怎么教,怎么教效果好,就怎么教的思想。但他是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反省改进的,比如说他发现从一年级开始学写毛笔字跟从三年级开始学的孩子到了四五年级写的水平差不多,多花了时间的学习效果并没有同步增长,可见多花的时间是浪费了,就应该改进,以提高效率,所以他说学毛笔字的课程可以安排得更晚,将前面的时间用于更需要及早熏习的科目,比如音乐美术。
这跟读经教育简直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但非常可惜伏羲教育是从体制教育开始的,所以即使是最早最小的幼儿园孩子都已经错过了胎教的9个月和0-3岁的教育了!而这个时间段的教育的重要性和决定性是后面的教育没法比的!
我们要开发人性,开启人类本有的高度智慧,而高度智慧的表现的结晶就是世界上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而文化的学习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浸润的感受型(感性思维主要是右脑起作用),一种是要理解思考逻辑型(理性思维主要是左脑起作用)。而对应人的生长发展阶段,大概也可分为13岁以前的幼稚期和13岁以后的成熟期。幼稚期的发展是成熟期的基础,幼稚期是脑神经构建的时期,是人格背景形成的时期,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幼稚期学习的特色不是运思、理解、分析、实用、发明,而是直觉、吸收、记忆、储藏、酝酿。后者是前者的基础,没有吸收和记忆,也就障碍了理解和实用。
而13岁之前又分为0-3岁,纯粹右脑起作用的全幅吸收期,3-6岁是从左脑到右脑的转换期,6岁以后基本都是右脑起作用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右脑的的开发和研究越来越深入,发现了右脑的开发对人类智慧的开启,对潜能的开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像“过目不忘”这样的视觉照相记忆功能就是经过开发右脑的孩子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只需要在孩子出生后0-3个月时用闪卡的办法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开发这项功能,这就是那些读经宝宝几个月就能认识几千个汉字的关键秘密所在。
有人说这么小认这么多字有什么用?确实,认字不是目的,目的是开发孩子右脑的照相记忆功能,这些功能是用进废退的,错过时间不开发,要想再开发就难了。而开发好了的孩子以后再学习任何东西,基本就是过目不忘的,因为他是用右脑在学习,右脑就像照相机一样,再多再难的书看一遍就记下来了,所以,普通的孩子的学习能力怎么可能跟他比呢?!所以,大家可以想象我当时在孩子五个多月知道这些的时候那种肠子都悔青了的感觉!!
所以,越小越早的教育越重要。这里还有个关键点,那就是你不教,它也在学,如果你没有刻意教,你把她放在什么环境,她就学什么,学什么会什么,并且蕴藏在孩子的生命深处,一辈子都很难洗掉。
古代还好,即使不教,随便把孩子扔那里不管,孩子也是在比较自然的环境中,听听虫鸣鸟叫,看看自然风景,也不错,但现在的孩子,在污染的自然环境中,在手机电视的污染下,耳濡目染都是不美的东西,真善美是人性的追求啊!可惜我们现在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远离真善美了!很多用心的父母费劲心思都要给孩子买进口奶粉,穿进口衣服,请金牌月嫂。但是自己却玩着手机,看着韩剧,打着麻将。天天给自己亲生孩子喂着精神上的三鹿奶粉却不自知,真是悲哀!等到大了,再去找好的学校,好的老师补习,费钱费力费时!典型的先污染再治理!可人性的污染比河道的污染可难治理多了!!
所以,胎教早教的重要性实在是应该排在所有教育之首!但是现在的人最不重视的就是这个阶段的教育!而这个阶段如果把握好了,基础打好了,后面再建高楼大厦是非常容易的。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教授没有强调的,而是王凤仪老善人强调的,那就是根本教。就是在怀孕之前对男女青年的教育,让他们能调整好自己身心灵的状态,才能感召到好的孩子。那成人怎么教育?还是读经!为什么?这一点晚点再说。
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就是对人生乃至于对整个天地宇宙最有意义的可以让人性在最短的期间之内达到最高开发效果的内容,这种内容叫做“经典”。关于这句话,普通人很难理解,像我以前就很抗拒,凭什么你说他是经典他就是?即使他是经典,凭什么就能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高的开发效果影响我的生命呢?比如说那些经典的曲子,我听着不好听啊,那些经典的世界名画,我看着不好看啊,他有名气就是好的吗?所以花钱大幅打广告造声势有了名气的东西也可以叫经典吗?这是非常大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这里必须要谈到现在的一些科学研究的成果:
日本江本胜博士的《水知道答案》的实验,不了解的自行百度。简言之,就是善和恶的不同心念会影响水的结晶。而人体的70%都是水,所以,善和恶的不同心念会影响我们自己的生命。
西方量子力学的科学家从能量的层面来分析,一切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的,而一直无限细分下去之后,科学家发现最小的粒子居然不是粒子而是能量团,也就是没有可见有型的物质!这就是佛家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能量磁场。人也一样!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招人喜欢,有些人不招人喜欢的背后的原因就在于她们的能量磁场不一样。能量磁场是分等级的,美国著名的精神科医师大卫·霍金斯(Dr. David R.Hawkins)的“能量级别论”研究告诉我们,善的能量级别高,恶的能量级别就低。如下表:
1. 开悟正觉:700~1000
2. 安详平和:600
3. 寧静喜悦:540
4. 爱与崇敬:500
5. 理性明智:400
6. 宽容原谅:350
7. 希望乐观:310
8. 淡定信赖:250
9. 勇气肯定:200
10. 骄傲轻蔑:175
11. 愤怒仇恨:150
12. 渴望欲望:125
13. 恐惧焦虑:100
14. 忧伤懊悔: 75
15. 冷漠绝望: 50
16. 罪恶谴责: 30
17. 羞愧耻辱: 20
低于10的人,亚健康、慢性病或者病重
接近0级的人,频临死亡。
没有人不想过健康快乐幸福美好的生活,而要做到的话必须改变你生命的能量磁场等级。这才是人生该努力的方向!但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就往外求,但怎么求也求不到。为什么很多人即使有了钱也不快乐,那就是因为不管外在条件如何,你的能量磁场等级是由你的心境决定的,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间,生命的境界却是在一念之间,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人生就是由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组成的。想想如果没有你的念头,你在哪里?
科学家还印证了另一事实,那就是“能量是可以转换的”,可以从振频低的一极转换成连续体上振频高的另一极,这一事实对人类来说可是个大好消息,这表示我们是可以经由一些方法来调高我们自己的能量。为了说明能量是如何从低振频转换到高振频,必须提到1665年荷兰科学家贺金斯(ChristianHuygens)所发现的“共振原理”(entrainment):当两种有着不同周期的物质能量相遇时,振动韵律强大的物质会使较弱的一方以同样的速率振动,而形成同步共振现象。也就是说,强大韵律的振动投射到另一有相对应频率的物体上,而此振动韵律弱的物体由于受到相对应频率之周期性的刺激,因而与较强的物体产生共鸣而振动。
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有没有跟我一样有心潮澎湃的感觉呢?!这个初中就知道的物理常识居然是我们理解读经教育的关键点!我们自己频率低,要想孩子频率高,经典就是真正高频率的东西,虽然我不觉得他好,那是因为我的频率太低了,不识货!所以很多妈妈都说越看越觉得好,那就是自己频率提高了的缘故!所以,不用高频率的经典跟孩子共振改变孩子的频率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提升孩子的震动频率呢?
知道这些之后自然就能推导出教育的方法。那就是人能怎么学习,就怎么教!譬如在人生的最早期,是听觉神经先发展,所以在胎儿期就能够听,能听的时候就给他听就这么简单!出生以后渐渐能看,能看就给他看,就这么自然。那听什么看什么呢?听当然就要听最美的声音,一个是旋律的优美,一个是有智慧的声音,看就要看最美的书画,看有智慧的文字。这些古今中外公认的经典就是能量震动等级最高的,靠这样的强大的外在磁场来影响我们的生命能量的震动频率,提高我们的生命境界。
所以,为什么把握教育的三原则之后,落实在实践的检验标准是:及早读经、老实读经、大量读经、快乐读经?按能量等级来看就很好理解了。
因为越小的孩子,比如胎儿婴儿没有自己乱七八糟的想法,是完全吸收被动影响的。所以,你给他提供高震动能量的环境,他的生命自然就是高能量的等级,如果你不给他提供,那依现在的社会条件,自然是低能量的。所以,等他大了,他的惯性是处于低能量的话,想往上走,阻力就会越大。因为这里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吸引力法则,简单点说,就是“同类相吸,同频共振”,我们的思想、情感、语言、行动结合在一起后的能量形式将会吸引与其本质相同的人事物,也就是消极能量吸引消极能量,积极能量吸引积极能量。所以,年龄越大,他处在他的那个频率就越久,就越难改变。但反过来如果你想改变,就越需要读经!
当然,一切能够提升能量的方法都是可行的,不过,最方便快捷直接的方法确实是读经!当然,及早读经只能是尽早,知道就开始做就是最早了!
反过来,如果一个懂得吸引力法则会运用的人要想真正心想事成和得到真正的幸福更是要读经。因为“同类相吸,同频共振”,如果只是按情绪导航,那很容易符合我们的习气秉性时我们觉得很开心很爽,就继续错误的行为而不自知,等到突然大难临头时还觉得冤枉,殊不知真是自己的无知造了多少罪业都不知道,而圣人体悟天心告诉我们的都是真实的真理,只有听话照做,人生才不会走弯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好,就需要反省我们是否亏孝?因为我们对我们父母所做的形成的磁场必然会感召孩子对我们同样的磁场,以此类推,为什么要感恩恭敬万事万物,因为对面的一切都是镜子,我们对镜子做的一切,都会得到同样频率的东西,所以,如果没有经典的正知正见的指导,很容易走很多弯路!我这些年走了这么多的弯路确实就是没读过圣贤书的结果!
老实读经的“老实”包括两点,一是尽量读真正的“经典”,不一定从蒙书开始,这个观点很多人不认可,包括我以前也半信半疑,后来知道读经宝宝的卓越表现之后,觉得读经宝宝可以不从蒙书开始,但普通的孩子没有那么好的基础,是不是从蒙书开始要更好接受一点?并且还要加上吟诵。孩子更喜欢学。这些确实都是以大人的心来猜测孩子的。忘了孩子本身的本自具足的光明,本性是跟最高频率能够共振的。但是如果你怀疑,那根据吸引定律,你必然会找到很多支持你继续怀疑的证据来证明这样是不好的,蒙学是一定要学的,因为吸引定律让每一个人从自己的角度看都是对的。所以,如果不跳出自己的局限,很难相信自性的圆满具足,相信宇宙的神奇。而这个相信的力量是巨大的,是频率高低分界的很关键的临界点,这就是所谓的“信为道源功德母”!
再来说为什么要大量,基本的原因就是在13岁之前尽量给他输入酝酿,越丰富越饱满越好,就像打地基越坚固越好。所以说,应该先学说文解字还是先读经呢?德高望重的净空老法师说的学习次第是要从说文解字入门的。这次我也整明白了,先在该大量输入的时候输入,打好基础之后,再从说文解字开始学,一定事半功倍。
尽管知道要大量读经,但是为什么孕期也好,即使是买了读经宝宝的教具也好,经常都还是犯懒,即使时间有,也懒得给宝宝读那么多呢?直到这次我才一下子想明白为什么必须大量!因为念头决定思维,思维固定成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所以,我们要想孩子真的好必须从孩子的念头上下功夫。特别是对于3岁以前无意识吸收没有自主意识的婴幼儿来说,你给他的一切输入至关重要。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秉承父母的习气秉性而来的,如果不进行干预,那基本就是父母的翻版,只有持续大量的输入经典的正能量,每个当下去影响他的念头,慢慢的他自然会变化气质。同时母亲读经典也是变化自己气质的最佳方法!
但是,为什么我之前读那么多经没收到好处?现在却认可了呢?这里面有好几个关键点,待我慢慢道来。
我在怀孕前为了求子就读过300遍的《地藏经》,孕期也是一天一部,加起来快六百了。怀孕前《论语》就读了一百遍了,以后断断续续也读了近五十遍,前面12章还默写过,《老子》和《说文部首540部首》我都很快就背下来了,这些以前的读经经历并没有让我感觉特别好,因为很快不学习就忘了。何况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所以,我更加不想读经了。当然,因为“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是针对大人而言的,孩子读经是储存酝酿的过程,所以孩子是需要读的。那大人为什么要读呢?
精谦研习的师资班要求包本《礼记。学记》,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录像包本,以前背《道德经》都只是录音而已。面对摄像头来背,确实不容易,熟读200遍以后,背是能背了,但是对着摄像头,要从头到尾一个字不错的背下来,确实非常不容易,这么短一篇文章,我明明会背的情况下,都录了五次才过关,不是这里少了一个字,就是那里少了一句话,确实需要高度的认真仔细才能完成,确实需要心平气和有一定的定功才能完成,思想稍微开小差就容易卡壳,死活想不起来了。当我反复几次终于包本成功以后,确实内心里面非常喜悦,非常有成就感。确实这种快乐非常充实!这才只是不到1500字的短文而已,那想象一下那些包本几十万字经典的孩子会有怎样的定力?!
这里面有两个点需要特别注意:
1.不认真不用心指读的话,读再多遍也背不下来。在研习班还听了体制外业余读经包本十几个孩子的蒋婉老师分享就是很多孩子读了很多遍都背不下来,仔细观察就是读太快了,没用心指读。我读《地藏经》就是这样,有口无心的读,满脑子打妄想,所以读那么多遍了连第一章都背不下来。
2.能背了之后,还要不急不躁稳定发挥才能面对摄像机镜头包本!这是一个训练心理素质的非常好的办法。回想我中学六年成绩都不错,都是班上前几名,年级二三十名左右,是很稳定的,但是高考居然连个重点本科都没考上,第一次掉到年级一百多名,就是心理素质差,发挥失常!我想如果我能通过包本训练包很多经典的话,肯定心态能调整的很平和了。
当然,仅仅这个理由是完全不够的,因为包本的平和是通过努力就可以做到的,虽然长期下来对心性平和肯定有好的影响,但对于我这样的成人要真正改变性情,还是不够的。
这个时候,我重新看了孟老师推荐的必读文章:王财贵教授2008年讲于鹿鸣学堂的《教育的智慧学》。孟老师推荐这篇文章为必修课的第一篇时说,“这篇文章跟王老师其他的演讲很不同,这是王老师20年以来,在讲读经教育理论的过程中,唯一的一次以孩子的人性中的这种生命价值的光明的这种本体作为对象,来给我们大家讲一讲,你如何看待眼前的孩子,你是把你眼前的孩子当作毛病习气一大堆的问题的存在,还是把这个眼前的孩子,真正的能够了解他内在的无限的光明和内在的生生不息的价值的自主意愿。因为你如果把一个孩子看成一个问题的存在,那你一定会像警察抓小偷一样,在你这样的一个态度下,孩子的生命的成长是相当有限的,有的时候往往是基于你对他问题的关注,他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无论是婴儿幼儿还是少儿,其实他的这种双重的世界,双重的这种人性的承载,你要如何的辨别?你要肯认确定他的光明性是他人性之所在?还是他的现实性、局限性是他的生命之所在?其实这个问题在中国的儒家是个大问题,因为你这个问题搞不清楚,你治学的方法、对于生命成长的方法就搞不清楚,那么你自己成长的同时当然我们作为一个人,当然希望更多人的生命都能得到开发,所以你不但自己治学的方法搞不清楚,你如何去协助他人?如何去面对孩子家人?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时候面对其他的生命?那你施教的方法也一定会有问题。所以,王老师的这篇文章我称作是必修课里面的重点,相信大家读了以后会对人性有相当的了解,会在生命中升起一种无穷的力量,你对你的孩子会永远不失望,你对你自己也不会失望。不管我们现实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限,你都是很坚定的相信人性是光明的!”
这篇文章,我以前看过,根本看不懂。这次再看我发现我一个很大的进步,真的好像能看懂了。起码看的不头疼了。因为在研习班,对教授的文章是一句一句读下来,分析下来,所以就能懂了。而我以前像看普通书那样匆匆读过,心浮气躁的,确实很难读懂。
这篇文章里面,教授说先从“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做起。我那几天就实验了一下,就是先让自己静下来,无论发生什么事,我先静下来定下来,对自己说“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心就能平静点。自己稍微有点变化考验就来了。正好先生那边发生了很让人着急上火的事儿,我确实定住了,妈妈气的骂人,我也没被妈妈带跑,内心很平静,有了这个平静我就有了点儿智慧,说了几句善巧方便的话让我妈的气也消了。本来事情不是大事,但平时我会着急,一着急就一定会大骂先生,但骂也没用,已经那样了,我心里也理解,但就是忍不住要骂他来消我的气。同时妈妈骂他的时候,我又良心上觉得先生冤枉想帮先生解释,越解释我妈越生气,连我一起骂,结果就是大家都是一肚子的气和各自的冤枉委屈。这次事情的过程中好几次都快要发飙的时候,我就提醒自己“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提醒自己一切的心法在于相信自己和别人都有无限的光明,有这份相信在,整个人感觉就是开朗的了。说起来也奇怪,人心变了,周围环境都是有所感应的,我家阳台有个仙人球,我妈养了十年了,从来没有开花过,那天突然开花了。百度了一下,仙人球开花的寓意很好!代表着生命的顽强、代表着人生的幸运,同时也代表着吉祥如意。真的让人惊喜!
但是反过来想,我早就知道这些呀,老善人早就说过,天性是善的,秉性是恶的,习性是有善有恶的。所以,他教我们“去习性,化秉性,圆满天性”每个人天性都是圆满的,就是佛家所说的每个人都有佛性呀,这些我早就知道呀,为什么发生问题时以前定不住呢?以前心里也是念着阿弥陀佛,也是念着“找好处认不是”,为什么以前还是忍不住发火,这次却没有刻意去忍,而是真的没发火呢?
更神奇的是,这次我还有一个巨大的进步就是面对零食居然不馋了。我有顽固的贪吃的习气,面对好吃的东西一点儿定不住。这种一点儿不贪吃并且心情舒畅看谁都顺眼的状态在以前打佛七或者是其他道场专门培训的情况下,也出现过。但是一旦回家,面对现实的烦恼,很快就打回原型了。所以,我都好久没有找到这种感觉了。这次居然在家里找回了这种状态,我真是太惊喜了。
为什么之前读那么多经典不行,现在居然效果这么好呢?王教授的心法到底是怎么起作用的呢?还是得回到吸引力法则来解释,那就是意识的根源的面向问题。也就是面对自己和孩子的毛病的时候,如果念头是聚焦在毛病上,那必然是负面的想法,这样必然会吸引更多同频同质的念头,所以,越来越不好。而如果遇到问题,聚焦的重点是,我跟孩子都是光明具足的,那就是正面的想法,那就会吸引更多正面的东西,所以,越来越好!就这么简单。所以,相信之后,持续修炼自己正面思维的心法,是很关键的。
所以,对于我这样的人,这样读经之后明显都快乐了很多,那对于本来就很快乐的孩子读经怎么会不快乐呢?天天跟高频率的磁场共振怎么会不快乐呢?当然确实有读经读的不快乐的,那就需要老师家长去反省在教法和心法上哪里有错。如果方法对了,想不快乐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总结起来,读经教育有不同于其他普通教育的五个方面的特质:
1.理论的根源性。2.内容的完整性。3.操作的简易性。4.效应的笼罩性。5.验证的广大性。
这个以前我早就读过,但是坦白说,没太读懂,并且根本也不信,觉得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谁不说自己教育理论好呢?市面上那么多教育理论,你要是认真去听,各个都确实很有道理的。所以,我根本没有认真看。但这次认真研习下来,真的是拍案叫绝相见恨晚的感觉!
1.理论的根源性
读经教育从普通人对教育的向往开始,一步一步的追溯到教育的本质,再从本质出发,构建起整套理论。从一般人对品学兼优的向往,推到人文与科技的学术规格,再推到中西文化的全面发展,最后归结出人类理性的本具的能力和永恒的要求。然后从人性下放到文化,依文化的表现看出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达到的目的和责任,依教育的文化责任和学习心理的发展特质两面开出三个基本的原则,最后从教育的三原则落实为合情合理且简易有效的全套读经理论。所以,读经教育理论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步步为营的思考结论,它的理论富有原则性、深刻性。
2.内容的完整性
我以前以为读经教育说的纯读经和老实大量读经,只需要读经,别的都不用干了,其实就是对读经教育内容的完整性的误会!这里所说的完整性,不是说读经本身是完整的,而是说读经理论对人生有全面的考量,因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考量,强调以终为本为主的原则,但不忘知终亦知始,从本以开末。所以读经教育理论不限于读经,而是以读经为核心,而具有全方位的扩展性。
首先,读经的“经”的含义是广大的,举凡人类智慧高明的成就,人性应该开发的所有的生命内涵,都属于“经”的范围。而凡是按照人性而教学,也就在他恰当的时机,以经典的眼光来选取教材,依照最自然的方法来教他,就可以叫做“读经”。
读经教育教学的科目,除了文字以外,其他各种课程也都是读经关照的范围,也都可以运用读经的观念去做高效的教学。譬如:音乐、美术乃至体育、数理等。所谓音乐美术读经,就是认定艺术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艺术的心灵。而艺术心灵以能鉴赏为本,能操作为末。所以艺术的读经教育从听看名曲名画开始,先培养出高度的鉴赏能力,将来要学技巧,也就有了良好的根基了。所谓体育读经,也就是做对身体最恰当的教育,所以,体育不仅是运动,应该比运动更深一层,也就是除了外练筋骨皮之外,还要内练精气神。比如中国武术、太极,印度瑜伽等。
那数理怎么也可以读经呢?因为如果数理是按照人性的发展而教,就可以叫做数理读经。人类的数理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人的认识心灵自然就有逻辑推理的能力和认识世界的好奇心,其理解能力是会随着生命的成长与日俱增的。所以,数学的教学应该善于鼓励和等待,根据每个孩子当下的理解能力进行自学,教师只是从旁指导就可以了。越大的孩子理解力越强,简单的数学自然一看就会了,生活中真正需要用的数学也就是简单的。那些很难很高深的是要专门研究数学的人去专研的,孩子能看懂很好,看不懂也不强求。
3.操作的简易性
所谓大道至简。因为合乎人性,顺乎自然,所以就简易了。只要观念上了解了,真的及早了,加上老实和大量,就好了。一来老师不必有学问,二来学生不必有程度。只要老实去读,念到很熟就能背,不仅有增进语文程度之效,间接有开发聪明之功,更有深远的文化陶冶之效。我们只有一桶水,全部给孩子,他也才一桶。所以,不是我们教孩子。而是我们指给孩子一条路,那里通向大海,让他想有多少就能有多少水。所以,我们只是协助天地之化育。
4.效应的笼罩性
这里讲的是教育的效率。很多人说只读经够吗?可以说够,也可以说不够。所谓不够,人生有那么多学问要追求,只读经怎么够呢?但所谓够,是就着他的笼罩性而说的,所谓的笼罩性,就是它高屋建瓴居高临下,它可以助长、帮助其他所有的功课。从这里说,读经何止够?可以说读经是万能的了。
最简单的证明是一般人都知道的“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语文学好了,其他学习就容易了。乃至依照人生的学习能力的发展,首先发展的就是记忆力,然后发展的是理解力。在记忆力发展的时机里,我们如果给他充分的资讯刺激,又可以建构脑神经系统。建构好的脑神经系统将来又可以供理解使用。所以,凡是从小读经的孩子就聪明,聪明的孩子思考力就强。另外,语文能力好的孩子就喜欢阅读,阅读多的孩子知识丰富,知识丰富的孩子思考力越强。
总之,读经就是增进聪明和思考力最简便有效的方式。他的效用是笼罩性的,从语文笼罩所有的学科,从记忆笼罩了理解,及早老实大量的读经对全幅的人性开展就可以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让孩子步上学习的康庄大道。此外,因读经的教育而形成的熏陶作用,让一个人默默中具有文化的情怀,甚至品德的情操和理想的追求。这一观念很重要,教育因以道德为重!而能量频率高的人自然就是有德之人。能量是不会骗人的,伪君子是不可能能量频率高的。很多有德之人即使是做再平凡的工作,也能熠熠生辉,那就是道德的光芒。
5.验证的广大性
说广是指例证很多,说大是说其影响深远。看看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读经的历史传统与废除读经之后这一百多年的结果与这二十年来推广读经之后的变化,就可以知道。当然,看见别人的验证再多都不够,必须自己亲身实践体会,当我自己改变时,才能真正认可。只要理论认识清楚了,做起来就肯定会有效果的,不信的人可以试试!
看懂了读经教育的基本理论之后,自然就能理解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再到文礼书院的千年之约。再读到《中华文化之源流与当代之传承》,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我居然能读懂了,一口气读下来,当读到“以读经教育复兴中西文化”和“新儒家的志业”时,内心无比激动,感觉整个人充满了力量,同时想到王财贵老师二十年如一日的推广读经,想到社会上的人对他的误会和谩骂,想到自己以前对他的误会,我真的泪流满面,激动之情无法言表!
感恩遇见,感恩精谦研习中心,让我不再错过,这就是我一直在苦苦寻找的最理想的教育之道!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