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坚持分享第2152天2023.01.31周二
早上被儿子闹钟叫醒,眯了一会做了孩子们爱吃的煎饼,上午听杜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中间杜老师还提问到我,感到很开心。中午和晚上也都做了孩子们爱吃的美食。下午下组的讨论让我对评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晚上本想追剧,侯老师打电话,我们聊了将近两个小时,后来又修改一位老师的美篇。这一天从实而快乐,侯老师说我最近的状态好多了,我想这是坚持学习得来的。从一件件事情中磨练出来的,看到孩子们越来越优秀感动了我,做到女儿当下能做的,还有母亲给了我压岁钱幸福满满的,心中充满阳光,做好当下。
附:今天的听课笔记。1月31号 杜丽娟
合作对话的哲学立场:真诚而自然的态度传达重要的信息,被重视,独一无二值得专注倾听。
七个立场:1.共同探寻中的会话伙伴
“一起”
关系和谈话的并行:谈话的形式行成了关系,关系促进了谈话。
畅通融洽的参与到会话中,有互动,有参与的伙伴关系。
参与特质 邀请对方参与与合作并促乘谈话伙伴关系,欢迎和尊重的态度,很想与他们在一起工作,学习者的身份。隐喻:主人和客人
生活中怎么做主人和客人的?
做主人让对方感觉到舒服,不拘谨,温暖。
做客人不越界,让对方感觉到舒服。
隐喻,老师请家长的时候,谁是主人,谁是客人?
老师邀请家长时是主人,家长是客人,和家长共同聊孩子教育时,家长是主人老师是客人。(这只是态度上表现)
如果家长有拘谨的状态,老师又该如何做?
老师态度平和真诚。
假如家长态度不好,如何沟通才能缓解。(保持觉察)
杜老师及时和学员们共同探讨学习内容。老师邀请家长来学校来谈孩子的教育,或者到学生家中来聊学生的教育,这时的老师和家长谁是主人谁是客人?和家长沟通时怎样成为共同探讨的合作伙伴?
让对方感觉到温暖,舒服。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长。
〔杜教授及时让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及时肯定大家的发言。杜老师的谈话语气,态度,让老师们感到很温暖。课堂上互动内容丰富多彩,非常契合本节课内容,也让大家感受到沟通交流中的真诚、尊重。〕
在这个会话里面看到了什么?
关系(互动)专家
谁是专家?
对方是自己解决问题的专家(颠覆性的理念)视角转换和认知升级
尊重 -信任-好奇-兴趣-不评判不预设-空间
反思-探索-领悟
关系专家 互动专家 过程专家
差异:探索、挖掘和学习的部分
不是被化解,而是产生新意。如果想让孩子在家里面也像老师所描述的那样在学校也很活泼,作为家长该如何做?
合作对话适合多大年龄?
关于选择?哪个漂亮,哪个好看?
听听他是怎么想的。
自己是自己生命的主人,自己是自己解决问题的专家。(只要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在视频中五岁女孩做选择的时候,老师只是互动者)
不知道(noi_konwing)
“不知道”就是“不抱着知道的态度”
对话与邀请的专家
创造对话空间语境
心如虚空
“不知道”,让我们从如何指导别人生活,以及明白什么是正确问题和最佳做法的专家身份中解脱。我们不需要成为尽知一切的专家,这种不需要知道的自由,不得想象力与创造力有更大回旋空间,不知道在合作医院系统取向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枢纽。
--读书笔记
“不知道”,是对他人和世界的尊重,因为他们是他们,我们的确不知道,我们只是通过好奇去了解他们。
咨询中最难克服的也许是希望自己专业和知识技能有展现,有效果,最担心的是没有效果,所以咨询的秘诀便是不知道,那就是放下自己的知识,放下自己必须理解和解释发生的一切,放下希望一定有要有效果的期待,放做到心如虚空,心如明镜。
--学友分享
没有预设,没有期待,希望打开对方对话空间,是我们的期待。
不知道(not-konwing)
“不知道”是一种态度和信念
“不知道”意味着我们是对所知道的事情保持谦逊的态度。
“不知道”是尊重的倾听-用主动地、回应的方式听
“不知道”的定位并不意味着我们不知道任何东西,或者谈话时扔掉或不使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
小朋友自己的情绪调节录音播放,让我明白你给的经验是你自己的,通过谈话让他总觉自己的经验。
后现代不存在“要做什么”与“不要做什么”
只存在
做一个会听话的人
在您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希望学生听话,在您和孩子相处中,我们希望孩子听话,转变一个观点,让老师听话,让家长听话。
我们要两个耳朵多听,一张嘴少说。
听孩子或者学生的内在声音,行为背后的想法,情绪背后的期待,不仅要听语言是什么?还要听语言背后看不到的东西,有什么困惑,听语言背后真实的声音特别重要。
相互的转变
被塑造和再塑造在合作关系或与对话式谈话的空间和过程中,对话双方都试着相互理解与回应,就会被塑造和再塑造。
不确定
承担不确定的形成,尊重对方的“知”,放弃或搁置自己的“知”,参与共同探索。
双方共同创造出“意外”“惊喜”
对未遇见的改变持开放态度
日常生活
中小学教师沟通艺术
1.前提积极的态度,尊重,热情,相信,开放。
2.沟通的氛围 基础
平等,和谐,温馨,舒服,有空间,被理解
3.突破口 资源的取向
肯定,优点,聆听,好奇,回应,探寻
4.关于提建议 实施
放下,共创,提希望,谈分享
赋能要具体,激发当事人投入当中。激发当事人内在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