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不完美,特别是孩子,总要有自己的棱角,这个棱角会让他身边的人,十分的不舒服,进而产生对孩子的抱怨,或者是开始和孩子来一场较量,来磨平孩子的棱角,让他“泯然众人矣”。
许多孩子就因为没有了棱角,而变得不再是“孩子”了,他们开始老态横秋,开始深于世故,开始琢磨别人,开始看别人的脸色,开始觉得人生实难,开始挖空心思的奉迎和迎合。
总而言之,他们变得不再是自己了,他们学会了投机取巧,他们见缝插针的偷奸耍滑,而不再全力以赴和坚持不懈,他们感觉那很吃亏,认为那样太不聪明了,好逸恶劳也就和他们的“聪明”,一起结伴而来了。
孩子们的变化,会让周围的人有一种错觉,孩子会说话了,孩子做起事来,也让许多人舒服了,为此,我们忍不住去炫耀,去对比那些仍在埋头苦干,仍在奋力前行又不管不顾的孩子,说这些孩子“太孩子气”了。
是这样吧,有些人,还是说我们吧,在很多时候,不单单是改变了自己的孩子,还不自觉的要改变更多孩子,是他们都变得成熟,变得一模一样,懂事,或者是听话。
可惜啊,孩子从小应该是不听话的,他们对什么叫懂事,根本就没有任何理解,按他们的感觉来要求,就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家长站在旁边就行了,而旁边不是家长的那些人,请你闭嘴!
孩子们都是凭借感觉来触摸这个世界,并且在这样的反复“触摸”中,渐渐的感觉到了这个世界,有的人也许会说,感觉是个特别奇怪的东西,他有的时候很明显,有的时候好像不存在,这可怎么来帮助孩子啊。
我的意见就是,咱们的不阻碍,让孩子自由的感觉,有棱角的去触碰,他们兴奋的时候,会冲过去,而想休息的时候,就坐在那里,用小手,用眼睛,依然在感觉,这也是“触碰”,并且还是很好的触碰。
因为孩子更多时候是这样的,他们在反反复复走进错误,就像在一个地方跌倒以后,他们会再来两次,而后边这两次,他们是有意的,但没有了第一次的感觉,于是,他们开始大闹。
不过没关系,等他们冷静下来,还会站起来,再走过去,再给自己机会,再一次“跌倒”,也许这一次就对了,要不,他们还会再事,总而言之,是一定要差不多了,他们才会大笑。
孩子上学以后,这样的反复还会存在,家长不理解,就会帮助,或者说孩子很笨,让孩子开始怀疑自己,又斜着眼,疏远身边的家长,认为这个人只能让自己受到羞辱,一切都在越来越差的让我们害怕。
当然了,我上面说的,是一种普遍情况,还有可能孩子进行了创造,对我说的“反复”,他们选择了更不能接受的方面,比如说一直做错一道题,事实证明,他是完全可以做正确的。
从心理学上来看,这让每个孩子都变得有棱角了,但这是真实的,也是最好的,我们应该享受这样的真实和最好,让孩子感觉到我们的赞许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