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是整个战国时代最令人不可思议的一个国家。它地处西陲,国力贫弱,在战国初期,饱受六国摧残挞伐,但是却在瞬息之间如闪电一般的崛起,最后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是什么给予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新的生机?秦国崛起的背后又有哪些东西值得现代管理学去深入研究和探讨?我将围绕“组织、人才、KPI”三个管理要素去试着解读秦国崛起的秘密。
人才
秦国变法强国始于秦孝公,而自秦孝公变法起,秦国便几乎网罗了当时最顶尖的人才。我们看看秦国历代的丞相:商鞅,张仪,魏冉,范雎,吕不韦,李斯,无一不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为什么一个弱小贫穷的秦国,竟能在不过百余年的时间里,招揽如此众多的人才?并且这些人才几乎无一例外的做出了让秦国脱胎换骨的功绩?
这一切的答案,便是来自秦孝公变法前颁布的《求贤令》。我将求贤令原文摘录如下: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这篇《求贤令》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影响。第一,直面先祖的过错和国贫弱小的处境。第二,需求明确,目标想象空间大。是寻求“强秦”之才,目标是要使秦国成为战国霸主,这中间可以给人才广阔的发挥空间。第三,可以裂土分享,回馈功臣。翻译成现代管理学的语言就是:老板沟通问题直率坦白,发挥空间大,回报丰厚,这是最打动人才的三个要素。试问这样一篇求情之真,求才之大,回报之丰的《求贤令》怎能不使人才怦然心动呢?
组织
战国大争之世,强大是唯一的生存法则。因此,组织的变革是极其关键的一个问题。战国初期,魏国率先开始李悝变法,使文侯武侯两代真正强盛,成为战国初期的超级霸主。但是自魏惠王后,魏国便每况愈下。楚国自吴起变法失败后,也一直是外强中干,不堪真正一击。至于齐国齐威王和韩国申不害变法,也是一代之强,甚至不出一代,便会呈衰落之势。
为什么只有后来居上的秦国变法却能够持续的强大?一个具有持续性发展的组织应该具有哪些特征?我个人认为有以下的几个特征:
- 全面深入的组织结构规划。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有一个总体的规划。李悝助魏文侯变法,以废除井田、奖励农耕、兴旺田业为主,但是却疏忽了军制、吏制、爵制、国制、民制的改革。齐国韩国则是粗浅的整军治吏的变法,没有涉及全面的组织结构变化,因此只兴盛了一代而终。
比如,在古代政治体制下,一个最小的全面的深入改革方案至少包含两个方面:耕和战。只有耕没有战,国富而军不强,一旦缺少核心名将,就会丧失攻城略地的能力。如宋朝自宋太祖之后,再无开疆扩土,只能谨守边界,然后慢慢被外国蚕食。只有战没有耕,军强而民弱,国家的运营便会缺少持久的能力。比如蒙古帝国,虽然凭借武力纵横欧亚,但是也在弹指之间就灰飞烟灭了。
-
不完全依靠人才自己,而是有一些基本的准则和稳定的法令制度,不能一人一法,组织自己有一定的可持续性。楚国的变法,因吴起惨死而中途夭折。没有稳定的法令去持续的发挥作用,只能很快的回到之前的老路上去。所以我们经常说,坚持什么基本政策几十年不动摇,其实就是在维持法令的稳定性,这样才会产生改革的持续效果。
-
需要有两到三代的变法人才储备和规划,没有长久稳定的变法接班人的规划。前代变法,后代复辟,根基不稳,必然是兴也勃焉,亡也忽焉。马云也曾经说过:“任何公司都要有接班人制度,任何岗位都要有接班人制度。没有接班人制度,麻烦一定大的,大家都知道这一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KPI
一种制度能否持久并且产生效果,其根本在于其能否将组织的利益与个人利益高度协调起来。若能够协调,那么个人就能做出有益制度的事情来。所以秦国变法的组织变革目标是怎么样分解为个人关键绩效指标呢?,
我们知道,战国争雄,比拼的是国力消长。什么是国力?第一,人口的多寡。第二,粮食的充盈,财货粮食经得起连年大战与天灾饥荒之消耗。第三,政府的组织效率,举国之力是否如臂使指。第四,政权稳定,国内无动荡人祸。第五,军力强盛,武器精良。这五个方面,就是强国策略的五个目标。因此,秦国的变法策略就是围绕这五个方面开展的。
我将商鞅的《治秦九论》原文摘录如下:
其一《田论》,立定废井田、开阡陌、田可买卖之法令。
其二《赋税论》,抛弃贡物无定数的旧税制,使农按田亩、工按作坊、商按交易纳税之新法。如此则民富国亦富。
其三《农爵论》,农人力耕致富并多缴粮税者,可获国家爵位。此举将真正激发农人勤奋耕耘,为根本的聚粮之道。
其四《军功论》,凡战阵斩首者,以斩获首级数目赐爵。使国人皆以从军杀敌为荣耀,举国皆兵,士卒奋勇,伤残无忧,何患无战胜之功?
其五《郡县论》,将秦国旧世族的自治封地一律取缔,设郡县两级官府,直辖于国府之下,使全国治权一统,如臂使指。
其六《连坐论》,县下设里、甲两级小吏。民以十户为一甲,一人犯罪,十户连坐,使民众荣辱与共,怯于私斗犯罪而勇于公战立功。
其七《度量衡论》,将秦国所行之长度、重量、容器一体统一,由国府制作标准校正,杜绝商贾与奸恶吏员对庶民的盘剥。
其八《官制论》,限定各级官府官吏定员与治权,杜绝政出私门。
其九《齐俗论》,强制取缔山野之民的愚蛮风习,譬如寒食、举家同眠、妻妾人殉等等。
image.png
此九点政策的设置,真的特别让人惊叹不已。在当时的一个落后的大环境下,不仅从根本上理顺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加强了政府的组织管理效率,增加了民众的稳定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政策目的极其明确,尤其是耕和战两个方面,绩效指标非常容易衡量,这也直接大大激发了秦国的生产力和战斗力。所以也不难理解,秦国如何能够快速崛起,最后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