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萦忆铜川
序、
不知不觉,已经离开铜川多少年了。从来不需要提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有人一说起什么什么煤,什么什么铜,或者一提起什么什么川,我的心里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你,想起了我魂牵梦萦的铜川。在许多人眼里,铜川就是一个地理概念,而在我心里,铜川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故事的地方,那里不仅曾经生活过我的亲人和朋友,同学和伙伴,而且有我的童年,有我的青春,还有我的爱恋与遗憾。
一、这里有一条沉默的河,
一条穿城而过的小河,名字几乎被人们忘却。一路上蜿蜒曲折,也曾经波澜壮阔。无论是得意还是失落,她依然坚定执着。她的碧波映照着天空,她的心中渴望着黄河。虽然被愚昧的人类粗暴污染,内心里依然在谱写一首奋进的歌。——为漆水河而作
铜川市属于东北西南走向,从北到南,东西两面是连绵不断的群山,一条川流不息流的河流穿城而过,将铜川市一分为二,整个铜川就在这两面群山之间的河流两岸建设发展而成。所以铜川从空中俯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川”字。穿城而过的这条河就是著名的漆水河。
据考证,漆水河属于石川河上流源头,而石川河则是黄河支流渭河的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铜川市焦坪北山和耀县(铜川市耀州区)瑶曲镇的北山,自西北向东南,弯弯曲曲流经铜川市王益区和耀州区,跨越渭南市富平县,蜿蜒流经西安市阎良区和临潼区,最后于西安市临潼区的交口镇奔流进入渭河。石川河的上游就是漆水河和沮水河,二水南下于富平县境内洪水乡岔,一路沉浮长达144公里,盛产细砂、鹅卵石,为石头之川,故称石川。石川河上源分为二支,东支是漆水河,又称铜官水,西支沮河为石川河正源。漆水,又称漆河,以源头多漆树而得名,源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东北凤凰山东面的崾崄梁下,与宜君县西南哭泉梁的塔尼河汇合后入金锁关,南偏西流,汇聚马杓沟、雷家河,穿过铜川市区,再汇合王家河、小河沟之水一路向前,于耀州区城南流入沮河。全河长63公里,流域面积814.7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1‰,年均径流量0.38亿立方米。上段基岩裸露,中段为灰岩地段,河床多砾石,下段进入地堑式断陷盆地,河谷展宽。沿河两岸水泥窑场、废渣碎石遍布,阻碍行水,易发洪水灾害。
魂牵梦萦忆铜川(一)——王金启铜川本来以煤炭而闻名于世,辉煌时期曾经被称为光荣的煤城。在铜川矿务局建设和发展壮大时期,这里的河南人特别多,也曾经被陕西人称为“小河南。”由于过去漆水河长期泛滥,铜川人民曾经深受其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铜川市出了一位善于治水的市长,被人们尊敬地称为“铁市长”,他就是张铁民。据报道他为官清正,擅长治水,不仅为铜川漆水河修筑了坚固而永久的堤坝,而且在治理西安过程中,也充分发挥了他治水的特长,加宽加固了西安市全城的护城河,至今人们津津乐道的西安市护城河公园,当年的铁市长功不可没。洪水因为泛滥而令人敬畏,市长因为治水而青史留名。人们记住了铜川,记住了煤炭,记住了铁市长,却忘记了那些几十年如一日在铜川矿山奋战的煤矿工人,忘记了这条穿城而过的河流。
我在铜川生活工作的时候,虽然天天都在河边玩耍,一开始并不知道这条河的名字。那时候已经多年太平,自从铁市长修筑堤坝之后,多年来也没有发过洪水,河水基本已经污染,濒临枯竭。每天下班之后,由于精力充沛,青春活力无处发挥,总是和几个年轻人走在河道的鹅卵石上,沿着河道走上很远很远,说一些漫无边际的话语,想一些想入非非的心事。有时候我就常常想,这里那么多的鹅卵石和石头,怎么没有宝石和钻石哪,但愿我可以在无意之间,能遇到一块意想不到的的奇石,给我带来奇遇,改变我的命运走向,但自己也清楚,这不过是一场可笑而多情的梦想而已。不必太在意,也不必过于认真。哈哈一笑,青春年少。我真正知道这条河的名字,还是阅读当时的《铜川报》,那时候《铜川报》上有一个栏目,名字就是“漆水”。从此我知道了她的名字,也曾经默默地想了很多很多。
有时候,我常常站在漆水河岸边,看着远去的河道,听着哗哗流淌的声音,心仿佛也随着流水流向了远方。就是这条河,滋润着铜川市的花花草草,就是这条河浇灌着铜川四周的土地,就是这条河,几经曲折,最终追随着母亲河,流入了大海。
魂牵梦萦忆铜川(一)——王金启二、这里有一座座美丽的桥
左岸是你,右岸是我,我们中间的距离,仅仅只是隔着一条河;你在天涯,我在海角,思念像一条美丽的彩虹,一端连着你,一端连着我。你在故乡,我在异地,感情如一座静默的深山,一头扛着晚归的斜阳,一头托起初升的明月。
据我所知,整个铜川市从北关开始到川口结束,在漆水河上一共架着八座大桥,每一座桥都各具特色,但大都属于石头所砌的石拱桥类型,这八座桥分别是北关桥,三里洞桥,青年路桥,大同桥,体育桥,红旗桥,宜园桥,川口桥,其他七座桥梁都不怎么出名,唯有一座桥,好像是墙里开花墙外香,貌不惊人却名声在外,这座桥就是大同桥。好多外地人都说,铜川的大同桥全部是铜做的,当然这也是铜川人引以为豪的一座桥,只不过铜川并不出产铜,就是铜川真的出产铜,也不会铸造一座铜桥,所谓的“大铜桥”也只是铜川人自欺欺人、聊以自慰的一种以讹传讹,其实名不副实。但如果你真的到了铜川,登上大铜桥看一看漆水河两岸,其繁华程度,红男绿女、灯红酒绿,其实一点也不亚于大都市。
在我的印象里,漆水河上北关那座桥看上去古朴典雅,有一种古老的历史沧桑感。三里洞那座桥虽然属于小家碧玉,但也庄重大方,十分稳重。青年路那座桥经过几次整修之后,看上去就像农民进城,棉袄换西装,旧貌变新颜了。体育桥因为有一座体育场而在铜川十分显著,走上去完全可以体验一把现代都市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但由于熙熙融融人来人往的人群,又觉得仿佛是微型的清明上河图了。红旗桥一听名字就知道是毛泽东时代的产物,也符合那个时代许许多多工人农民的性格,直来直去。宜园桥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独木桥,非常能够衬托漆水河的壮阔。除此之外,河上还有几座无名的小桥,令我常常想起大渡河上的铁索桥。颤颤巍巍的,随风摇摆,胆小的人走上去,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唯有大同桥,是中间一根巨型的竖杆,两边是多条钢索拉起,远远看去像一把古老的竖琴,在弹奏着动人的歌曲。目前铜川的桥,大同桥早已经被甩在了后边,最壮观的当然是那些高速公路上架起的一座座大桥,不仅气派壮观,而且连绵不断,横亘于山川之间,像一条横卧的长龙,气势雄伟,气概磅礴。
魂牵梦萦忆铜川(一)——王金启三、这里有一个凄美的民间故事
因为懂得,所以心痛;因为珍惜,所以流泪;因为高洁,所以芬芳;因为忠贞,所以永恒。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听外婆给我讲了很多很多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故事,其中四大民间故事特别令人难以忘怀。那些故事好像就是刚刚发生,好像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有好像都是我自己的经历一样,深深感动着我,似乎融入了我的血液。其中孟姜女的故事更是让我刻骨铭心。特别是叶圣陶先生撰写的《孟姜女》,更是让人终生难忘,堪称珍珠之中的珍珠。回忆起来,孟姜女的故事仿佛历历在目:
秦始皇时候,有个女子名叫孟姜女,嫁个丈夫名叫万喜良。两个人感情非常好,可惜结婚才一个月,官府就征万喜良去当差。并且限期很紧,立刻就得动身。到哪儿去呢?到北方的荒凉地带去。去干什么呢?去修筑万里长城。多长时间可以回来呢?谁也不知道。当时各县各村都征人,人数成千上万,万喜良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真是个晴天霹雳。没出这件事的时候,一家人无忧无虑地过日子。公差一上门,马上就把家庭拆散了。公差凶极了,催人上路,就像屠夫赶猪样一样。孟姜女又是怕,又是恨,心慌意乱,一时也不知道怎么样才好。她跟着公婆送丈夫到村口,那里挤了很多人,送人的,被送的,都含着眼泪。她恨时间太短,说不尽很多话,身体要保重啦,热冷要留心啦,常常捎信回来啦,能回家的时候赶快回家啦……说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公差催着赶快走,送行的跟上路的这才分开,却还是我追着望望你,你回头看看我,直到彼此瞧不见影儿。
魂牵梦萦忆铜川(一)——王金启孟姜女跟着公婆过日子,她体贴地侍奉公婆,跟丈夫在家的时候一样。公婆见孟姜女这样,心里也就多少感到了一些安慰。
可是万喜良一去就杳无消息。孟姜女时常到3村口去看,希望过路的人给捎封信来。好容易遇见几个从北边来的人,问他们见着万喜良没有,他们都说不认识。孟姜女又时常抬头望天空,希望鸿雁落下来,脚上带着万喜良的信。可是一群群的鸿雁飞过去,一只也没有落下来。万喜良在外边究竟怎么样了呢?累了怎么休息?病了有谁照顾?是不是平平安安地在那里?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孟姜女这样想想,那样想想,心里越来越不安定。跟公婆说起,公婆也说惦记得要命,脸对着脸唉声叹气,谁也没有好主意。
一晃几年过去,这一年又到了冬天。猛烈的西北风刮起来,吹到脸上像刀削似的。孟姜女想,丈夫在北方,北方的风比这里还要厉害得多。那里不但风大,而且满地冰雪。寒风和冰雪围住丈夫,他带的几件衣服肯定早就破旧不堪了。那怎么受得了?他怎么能够得到新的寒衣呢?他没法得到,除非自己给他做。他怎么穿上自己给他做的寒衣呢?他没法穿上,除非自己去给他送去。
于是,孟姜女就开始做寒衣。剪刀忙忙地裁,针线密密地缝,就怕穿在身上不够暖和,就做得特别厚。她一面做,一面祈祷北方的风吹得轻一些,天气暖和一些,不要跟丈夫为难。她一面做,一面默默地跟遥远的丈夫说话,叫他忍耐几天,自己正在为他做寒衣,做完就给他送去。
公婆也很惦记儿子,她自然希望媳妇能够为儿子送去寒衣。可就愁她不认得路,不知道儿子在什么地方,送不到。
孟姜女回答公婆说,自己不知道丈夫在什么地方,可是知道那个地方总在世间,秦始皇能把丈夫派到那个地方,她就能找着那个地方。公婆听她说得有理,等她完工,就让她即日就动身,快去快回。
她背起包裹,包裹里是自己亲手给丈夫做的寒衣,辞别公婆,就启程了。一路上鸡鸣赶路,日落投宿,一直往北方走。她知道只要方向不错,总能到达丈夫所在的地方。
她一直往北方走,道路越来越艰难了,可以说根本没有什么路,尽是崎岖不平的山石,山坡很陡,又盖了很厚的雪。她常常要两只手着地,在山石上爬,累得要命,呼呼地喘气,心好像要爆炸似的。背上的包裹也越来越重,仿佛里面不是衣服,是石头。这些她全不管,一心只想着丈夫在前边。自己要给他送寒衣,哪怕千难万难,非找着他,让他穿上不可。
一天,她望见远远的连绵不断的积雪的山上有一条曲折的黑线,心里猛地一动,莫非这就是万里长城?要是这就是万里长城,那么丈夫就在眼前了。她一阵兴奋,好像身上添了好些力气,走得更快了。近了,近了,黑线变成黑带子了,随后看得清城墙城垛口了。向左右两边望望,只见那城墙沿着高高低低的山峰伸过去,望不到头。最后她走到城墙底下,抬起头来看,有二十来个人那么高:这果然是万里长城!
那里只有奔腾呼啸的风,听不见旁的声音。只有几只苍鹰在高空盘旋,看不到旁的生物。筑城墙的人们在哪儿哪?丈夫在哪儿哪?孟姜女起初以为找到万里长城就可以找着丈夫,可是,自己现在明明站在长城脚下,别说丈夫,连一个人影儿也瞧不见。
她急着想找个人打听一下,就回过头来望。望了好一会儿,才看见山沟里有一家人家。她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开门的是一个老大娘,满脸皱纹,眼里布满了红丝。
魂牵梦萦忆铜川(一)——王金启孟姜女把自己的事情给老大娘说了,话没说完,老大娘的眼泪就扑簌簌地掉下来,他说:“你的丈夫就是万喜良?万喜良我认识,他是我儿子的好朋友。当时千千万万人都在这里修这该死的万里长城,他们俩常在一块儿。”
孟姜女问:“如今万里长城修好了,他到哪儿去了?”
老大娘哭出声音来了,她断断续续地说:“埋了……没等到…..万里长城…..累死了…..就埋在…..万里长城……底下了…….你丈夫……我儿子…..还有…..千千万万…….累死的……全埋在……万里长城……底下…….”
自从万喜良被征出门,孟姜女虽然惦记他,但一回也没哭过,现在听老大娘这么说,禁不住放声大哭。那哭声凄惨哀伤,牵肠绞肚,简直没法形容。
她没料到那一回到村口送丈夫就是最后的离别,从此再也见不着丈夫的面了。她没料到自己辛辛苦苦做好寒衣,辛辛苦苦跑了那么多路,竟落了个空,穿寒衣的人已经埋在地下。她为这个哭,想一阵哭一阵。
她想起在家里在路上做的好些个梦,不是夫妻俩欢欢乐乐地在一起过日子,就是丈夫平平安安地回来,说从此再也不分开了。她想起自己编的小曲儿,虽然没有几句话,可是唱着自己心里就痛快一些,别人也喜欢听。如今证明好梦是空的了,小曲儿只能引起悲伤的回忆。她为这个哭,想一阵哭一阵。
她想公婆在家里怎样盼望,盼望儿子又盼望她,她想起公婆嘱咐她快去快回,最好是双双回家,至少也要带个平安消息。如今他们的盼望成了一场空,他们的儿子早已埋在长城底下。她为这个哭,想一阵哭一阵。
她不相信死了埋了就不能见面,她要跟丈夫间最后一面,哪怕是死了埋了。她不相信万里长城就能压着她丈夫的身体,万里长城原来是人修的,每一块砖头石头全是人垒起来的。什么时候万里长城倒塌,丈夫的身体显露,自己能跟他再见一面呢?她为这个哭,想一阵哭一阵。
她不住地哭,也不知哭了多长时候,只哭得天愁地惨,积雪变色。天空中风云奔腾,风声又大又急,好像海面上起了海啸。黑云尽在那里堆积,压得很低很低,几乎要碰着那些城垛口了。
忽然间,天崩地塌的一声响,长城倒了八百里!
魂牵梦萦忆铜川(一)——王金启这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秦始皇即刻就派人查究。查明万里长城是孟姜女给哭倒的,就把她抓住。秦始皇非常气愤,决定重重治罪,办她个车裂。可是又听说她长得美丽,就又改变了注意,说只要孟姜女答应做他的妃子,就可以免罪。
孟姜女听人传言,冷笑了几声,说做妃子也可以,不过得把万喜良他们的尸首捡出来,好好装殓,由秦始皇亲自祭奠。秦始皇满口答应,完全照办。
万喜良他们的尸首从倒塌的长城下捡出来了,还没腐烂。孟姜女果然有看见她的丈夫了,抚着他痛哭了一场,给他穿上她亲手做的寒衣。万喜良入了殓,秦始皇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朝棺材祭奠。
孟姜女转过身去,一头撞死在山石上。
孟姜女哭的时候,我也哭;孟姜女想的时候,我也想。孟姜女死了的时候,我仿佛也死去了一样。
在铜川北关,专门有一处祠堂,里面供奉着孟姜女,如今那里已经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姜女祠。远远地,我望着孟姜女的雕像,心里充满着无比的尊敬。唯有纯洁的爱情,才配称为爱情;唯有忠贞的爱情,才配称为爱情。今天我们在铜川瞻仰孟姜女,许多人都应当深思,当今社会变化万千,我们内心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感情。
由铜川市区向北大约十几公里还有一个地方,名字叫做哭泉。据传说,哭泉就是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地方。如今这里也已经成为旅游景点。距离哭泉不远,就是著名的金锁关,如今的金锁关经过政府投资开发,不仅有石林旅游景区,还有几百亩的向日葵也遍地盛开,向着游人招手致意。
每当我想起铜川,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孟姜女;每当我想起孟姜女,不由自主地就会想起忠贞而伟大的爱情。孟姜女的故事将千古流传,孟姜女的爱情将万古流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