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番茄炒蛋和戈徳温法则

番茄炒蛋和戈徳温法则

作者: 赖美云的小面包 | 来源:发表于2017-11-04 23:41 被阅读169次

    参加读书俱乐部的第二周,这周精读的书名字叫做《白板》。作者斯蒂芬·平克是MIT认知神经学中心的掌门人,2013年被《前景》杂志评为“最伟大的思想家”,代表作有《语言本能》、《思想本质》、《心智探奇》等。《白板》作为平克“语言与人性”四部曲的最后一部,何帆老师推荐的理由是“更接地气、更有助于我们省察人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这本书通过对约翰·洛克“白板论”卢梭“高贵的野蛮人”笛卡尔“机器中的幽灵”等主流的“人性论”进行颠覆性挑战,破而后立,站在科学和常识的角度揭示的人性奥秘,进而建立起新的意义和道德观念,重塑对人性的信心。

    番茄炒蛋和戈徳温法则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叙述“人性论”的经典大部头(而且关于“人性”的讨论向来是最富争议的话题之一),如果只是利用睡前碎片化的时间阅读前面的章节,经常会出现“'真正的人性'究竟是什么?作者究竟站在那一边?”的想法,所以推荐大家如果想仔细阅读的话,看的时候最好抽出整块的时间来看,最好看纸质版的。不过就像没人说得明白量子理论一样,书的最后平克也确实没完全确定“人性”是啥(黑人问号脸)。所以我对这本书的看法是:书虽名为白板,但意图是尝试横跨感知科学、心理学、语言学、大脑解剖学等领域这些个新的角度提出反驳白板理论的人性说。就像《奇葩说》那样,提出自己的角度并进行辩论,言之有理就足以让大家信服(诸如此类提出新角度的书有很多很多,平克另外一本著名的书《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是从文明的发展如何使暴力减少的角度阐述观点,戴蒙德的《枪炮、钢铁与病菌》从环境对人类历史影响的角度否定人种决定论等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附简单的思维导图。

    番茄炒蛋和戈徳温法则

    1、“白板论”的兴起及关于人性的“新观点”

    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一书中写到:

    让我们假设人类的心灵如同通常所说的那样,是一张没有任何印记的白纸,不存在任何思想,那么,人的心灵是如何形成的呢?人类大脑中所具有的复杂却无穷无尽的想象力是从哪里来的呢?人类拥有的推理知识和能力又从何而来呢?对于该问题,我的回答是来源于经验。

    这就是著名的“白板论”。洛克这番话的目的在于反对天赋神论、君权神授等观念,谋求不同族群人类的政治平等地位。人类的心灵既然是“没有任何印迹的白纸”,不管国王、贵族、教会还是平民,大家在政治地位上就应当是平等的。“白板论”提倡的是“人生而平等”的理念,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受到很多社会进步反歧视人士的欢迎。(但也正应如此,现代以来西方社会急于拨乱反正而兴起的逆向种族歧视、女权主义、提高社会福利和改善教育环境等政策又矫枉过正,反而更加深刻地伤害了更多社会群体,引起社群分裂和动荡,这些是反歧视的后果。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做这样的解释:凡是有稀缺就有选择,而有选择必有标准,必会产生歧视,歧视的存在有必然性。)

    同时还有那些想要改造社会的人。“儿童的心灵是一张白纸,教育可以让他们成为美丽的图画。”一张白纸,只要我们运用的方法得当,就能让成绩差的孩子学得更好,让贫困的人都富裕起来,让有进攻性行为的人得到矫正,让自私自利的人变得大公无私。(但是其中也催生很多剑走偏锋的实验狂人,比如20世纪的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约翰·华生,利用噪声惊吓改变幼儿的行为,其行为和“电击狂人”杨永信简直一模一样。)

    2、反驳“白板论”

    流行的人性观认为,人是理性的、自由的、平等的,人们乐于接受这种观点。但事实上,人是非理性的、不自由的、不平等的。平克即是依托于近现代最新科学发展成果提出自己对人性论的看法。

    关于理性。人的大脑是一种极其糟糕的设计。我们的大脑中有最新进化出来的大脑皮层,也有当我们刚进化成哺乳动物的时候就有的小脑,还有当我们是爬虫类动物的时候就有的脑干。我们的感官系统,其实也是有缺陷的。我们的感知未必是真实的,我们的大脑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而且,即使大脑下达了准确的指令,我们也未必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所以人是非理性的。

    关于自由。基因和环境也不在我们的控制之中。也就是说,我们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生在什么时间和地点,成长的社会环境如何,都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那么,我们就不能说,我们的行为是自由的。人其实是不自由的。但不自由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说:“人并非他物,人只不过是自我的创造者。”反思自由意志不是为了让我们陷入宿命论,为自己找各种外在的托辞,而是为了让我们经过省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关于平等。作者指出:“白板论”错误的地方在于忽略了遗传因素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基因。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不同。基因之于我们就如同处理器、显卡等配置之于电脑。通过对双生子、兄弟姐妹及养子女的研究,平克阐述了行为遗传学的三条法则:人类所有的行为特征都是可遗传的家庭环境的作用要远远小于基因的作用但在人类复杂的行为特征方面,相当一部分比例的变异不能用基因或家庭作用来解释。

    特定的家庭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智力和个性发展没有系统性影响。如果说有影响,关键是“父母与子女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一种人际关系。平克据此认为,父母应把孩子视为人际关系中的同伴,而不是有待涂抹的白纸或有待塑造的一团胶泥。平克提醒:“我们将孩子视为了一块白板,正是这一点让我们忘记了其中最根本的问题:他们是人。”

    人的心灵不可能是一块白板,因为白板是不能做任何事情的。我们出生的时候就已经预装了操作系统,比如语言能力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天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孩子们根本就不可能在短短一两年时间内学会复杂的人类语言。当儿童跟着妈妈牙牙学语的时候,他们不是像鹦鹉学舌那样重复妈妈发出的声音,而是在认真地捕捉语言中的中心语和补语,并且注意它们出现的先后次序,然后再构建一套同这一顺序相一致的语法体系。

    但同时,遗传学也并不是决定论。我们也不应该根据人的先天差异划分等级。正是因为人生下来就是有差异的,才使得平等权利的原则变得更为重要。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从来就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要靠我们努力争取来的。这让我很自然的想起我的父母对我的教育,上了大学之后我妈最经常和我说的就是“咱们家的人都是属于那种脸皮比较薄的人,容易在乎别人的看法,有时别人的负面评价容易让咱们感觉受到打击而懊恼,这是咱们家里人共同的缺点,要克服”。在我爸妈的眼里我从来不是最聪明的孩子,因为我不是“别人家的孩子”,我是夏家的孩子,因此我的每一个选择,他们都尊重理解支持。在他们心里,我就是他们的骄傲。他们教给我的人生态度是:坦然接受我们无法改变的东西,但也要积极把握我们能够改变的。承认并接受现状,是为了更好的出发。(这周看了那个“番茄炒蛋”视频,炒鸡感动,感恩!)

    3、缓解挑战“白板论”带来的忧虑

    平克认为科学曾对人类自恋的三次羞辱。第一次羞辱是哥白尼的“日心说”革命。第二次羞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现在第三次羞辱来了,心理学、脑神经科学、遗传学、进化论等学科告诉我们,人不是理性的,不是自由的,也不是平等的。

    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曾经说,任何伟大的真理都是从亵渎开始的“所有能够教会我们谦卑的学问都是好学问。”当我们知道自己并非完全理性、完全自由、完全平等之后,我们才会变得更加谦卑,更加虚心。

    这让我想起本周一次研究生讲座上,一位研一的师弟上台讲从影视文化中看社会政治。他讲到一个关于民主的观点:现阶段谈论专制和民主对中国人民来讲有些过时,中国人民已经有自信谈论优政和劣政,正如在某些会议上也肯定了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中国这五年来的飞速发展已经用实际证明正视问题实事求是才能解决问题。我觉得说的很对呀,可是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同学点评说他观点偏激。抛开讨论的内容不说,我觉得“辩论”这个现象很有意思。无独有偶,最近还听到一个类似的故事:著名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还是哈佛大学校长的时候做过一个演讲,他在演讲中说,“劳动力市场上到底有没有性别歧视,不是那么容易确定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工资差异,也可能是由于天赋等其它因素导致的。但在数学等学科里,考高分的往往是男生居多,两性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番话引发了轩然大波,被指责歧视女性,在媒体的推动下竟促成萨默斯辞去哈佛校长职务。大家其实都误解了萨默斯的观点。他的意思不是说在科学领域里面男生一定比女生能力更强,他讲的是男性的方差比女性的方差要大。换句话说,在拿高分的学生群里,男孩所占的比例要高于女生,但是在最差的学生里,男孩也比女孩多。跟男生相比,女生的分数更为平均。这两个例子印证了所谓的戈德温法则的有效性。美国著名律师麦克·戈德温发现,当人们在网上讨论一个公共问题的时候,要是互相打起嘴仗,对立的双方最后都会把对方指责为希特勒或法西斯主义。所以我觉得,我们常说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其实并不容易。就像上周何帆老师说父母教育对于孩子的作用不大时,在读书交流群里大家也是一片反对,其实事后想想,对于别人的不同看法,我们是不是经常会断章取义地选择性忽略而坚持自己的看法有时甚至有些顽固?有一些乍一听能够刺痛我们的话,即使我们不认同,其实心里也会有所思考。坚持非黑即白常会让人变得狭隘。

    4、关于本书和作者

    如上面说的,作者平克正是目睹了西方社会反歧视过程中这些正反实例,洞察出如果不回到最本初的话题,即有没有人性,人性是什么,不建立在坚实的科学成果和理论基础上来回答这些问题,那么无论做出怎么样的判断和行动,都是徒劳无功,甚至是一错再错的。可悲的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甚嚣尘上的思潮和运动,又有多少会去考虑其底层的生物科学,甚至是社会科学基础呢?无非是反过来在利用人性的弱点在贩卖私货,谋取私利,制造更多的混乱和不公。(就如同近期的“自动驾驶”热潮背后,大量对汽车毫无了解的玩家相继入场,他们靠着demo去融资,却压根没听说过什么是“车规级”,什么是“标定”,什么是“故障诊断”。同理可见高唱“电动汽车取代内燃机汽车”论调的人。当然研究内燃机的我们也要有危机感,要有所行动,这是后话。)

    作者的贡献在于及时拉住西方社会思潮中不顾及,甚至故意漠视基本科学常识的错误倾向,向读者展示了脑科学、心理学等科学领域内的思想共识和经典案例,从而能够将原先混沌不清的社会争议标本剖析在明亮的学术实验台上,让稍具科学素养的普通人都能够从中做出正确的判断,相信平心静气去看待人性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然而有时真理不是愈辩愈明,很多社会现象的变化也未必是有理走天下。作者可能也是深感西方社会中日益混乱的价值观正在掏空表面上坚固繁荣社会的根基,本身也无力改变什么。所以也只能做到将所有道理都说出来,所有材料都摆出来,但在全书中也并不能完全解释人性究竟是什么。虽然很遗憾,但凭一己之力能做到这点,也是不易了。

    不禁感叹,人性真是复杂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番茄炒蛋和戈徳温法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aq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