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许多学校的班主任岗位,多是由新入职的年轻老师担任。普遍来说,很多班主任都会比较反感以下3类家长,希望大家不要成为其中之一。毕竟班主任也是人,难免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移情”到孩子身上,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一、三不喜
第一类:过度干预型家长
家长插手老师的教学工作,乍一看像是为孩子负责,为老师解忧,但静下心来认真想想,其实是给老师带来了巨大困扰。
因为过度的干预,不仅会破坏老师正常的教学节奏和班级管理秩序,还可能导致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陷入混乱。
另外,就算我们家长提的建议比老师高明,但换位思考下,如果老师去指导你的工作,指导你在家如何教育孩子,你会高兴吗?
所以,作为家长,为了自家孩子,就算你学历再高,在教育方面再专业,也要尽量克制下自己,不要好为人师随意干预老师的教学。
第二类:不配合老师工作的家长
比如,让家长志愿去学校门口维护秩序,去学校参加义教活动等等。
你可以认为老师安排的某些事情不合理,但是,就算是形式主义,我们也要配合老师,因为你不配合老师,老师就有可能“不管”你的孩子。
第三类:不讲道理、喜欢当甩手掌柜的家长
“你领着工资,就是要教好我孩子,教不好,就是你的责任。”
“别的同学怎么就比我家孩子成绩好,不是你不负责任、偏心,就是你水平不够,我要找校长换老师。”
二、四喜
特征一:懂点家庭教育知识的父母
父母具备一定的家庭教育知识,便能够理解并认同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沟通起来也比较轻松,所以,老师普遍喜欢这类家长。
特征二:经常跟老师沟通
通过与父母沟通,老师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习、优缺点等,减轻自己的教学负担,帮助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老师喜欢这类家长。
特征三:维护老师尊严的家长
很多家长,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甚至在孩子面前还贬低老师,这种做法不仅影响老师的教学效果,还会让孩子分不清是非,学着做“两面派”。
而从不在孩子面前贬低老师的家长,有不同意见直接跟老师沟通的家长,则更受老师欢迎。
特征四:配合老师工作的内容
学校安排给老师的任务,其实就像我们打工人完成老板安排的任务,如果家长都不配合,老师为难不说,还会挫伤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所以,我们如果有时间、有精力,老师安排的任务尽量能参加就参加,投桃报李,老师自然也会多加关注我们的孩子。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