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刚出生,医生护士们都很喜欢这个混血宝宝,来查房检查的时候都忍不住多看几眼。"她有双杏仁眼呢!" 实习小护士抱起她端详说。"爸爸说法语,妈妈说中文,孩子以后就是双语宝宝了。"
作为父母我们自然对这个杰出的"作品"自豪。可对于双语宝宝的养成,我却知并非像小护士说的那么轻而易举。
在法国,如果看见一个亚洲面孔说着一口接近母语的法语,还能偶尔夹带些不分声调的中文,基本可以判断ta是从小随父母移民,在法国长大的,去当地的中国城超市,经常会和这样的华裔不期而遇; 有的多少夹些口音,也可能是高中后过来的。
而我身边也有另一部分人群: 父母其中一方是法国人,另一方是中国人的结合,从幼儿园就接受法国的教育,用法语思考。我们的孩子,将来也会加入到这样的人群。
南特也有这样一个中法协会,会每周把这些孩子放在一个班补习中文。但是据了解,一周一次的中文课,长期下来,似乎中文进步并不明显,因为孩子们在一起课上练练中文蜻蜓点水,课下又照常用法语嬉戏打闹。注意观察,不难发现,这群孩子很多是能听懂中文,但还是会用法语来回答,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本能的"语言反射"。相反,有些孩子从国内度一个小假回来,中文突飞猛进,因为和家里亲戚朋友的小伙伴们都说中文。大概孩子们都有求同感,害怕和周围的小朋友不一样,如果周围的小朋友都说着法语,ta自然觉得自己的中文是弱势的,没有身份认同感。
现在,我也坚持和她说中文,但是很难说将来她一定能双语互通。
我也无意于把蓝莓培养成双语宝宝,孩子会对母语有自然选择。打娘胎里,她已经听到了世界这头传来的各种不同声音。初生,她是一个世界公民,词典里没有母语和外语的区别。
试想一个法国妈妈教自己宝宝说法语,会如何教?她会指着一样东西,直接告诉宝宝这个物品的法语名称。把物品和法语直接联系在一起,这决定了宝宝是否养成了法语思维的习惯。这时候,法语就成了她的"强势语言"。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法国的许多学校也会把中文设立成第二外语。我身边接触的中法家庭的孩子,在法语或中文环境下长大的,各有"强势母语"的侧重。
有研究发现,即使那些熟练掌握了四五种语言的人,也只有一种语言能支持其深度思考,但没有形成“强势母语”的孩子,往往会丢失深度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有人问我,更愿意她用哪种语言作为母语?将来在家里用中文和我说悄悄话或者吵架?让她的爸爸在一旁干瞪眼,还是一家人被法语同化,从此她会帮我纠正法语发音?
这个问题,就如给一个新生儿做教堂洗礼,让她先入了耶稣,将来长大,再让她重新选择自己的信仰。
做父母的,只能在一旁陪伴,而她对语言的信仰,是她人生再造的过程。但首先,我希望她对自己的身份有认同感,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