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坤元散文
我的第3本书《青青楝树果》

我的第3本书《青青楝树果》

作者: 蒋坤元 | 来源:发表于2017-10-19 22:04 被阅读76次

1998年12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散文集《青青楝树果》,这是我的第三本书,这本书印得非常漂亮,现在读它仍然是生机盎然的感觉。也就是那一年,我与江苏文艺出版社领导王慧骐相识了,他当时还是《东方明星》杂志主编,就是他的极力推荐,1999年让我的散文走红大江南北。他在主编的《东方明星》编发我我写的四十多篇散文,而且都是以“本刊特别推荐”的名义推出我的散文。

先介绍一下《青青楝树果》这本书,我有幸得到了《新民晚报》夜光杯著名编辑曹正文写的序言,并且这篇序言在《新民晚报》发表,由此我们相识,他在“读书乐”版面上陆续发表了我十几篇散文,苏州作者写的文章能够在《新民晚报》发表没有几个,我是其中一个,这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此后我出版的书,他都在晚报上给予宣传,有苏州作家问我,你的书怎么能在《新民晚报》发布呢?我自豪地告诉他,我认识曹正文,他是苏州人,我也是苏州人,我们是自己人。真的,他对我们苏州作者还是偏爱的。他在序言中叫我“唐诗宋词”和《古文观止》多读几遍,我买了这些书,很惭愧,没有好好地读。

这本书里,《姑苏晚报》记者刘放又为我“再来一序”,他写得妙趣横生,只可惜这个微信容量小,只好删节。曹正文是我的好老师,那么刘放就是我的好兄长,此后他又写了我多篇文章在报上推介我,还用《姑苏晚报》一个版面采访我,现在这篇专访只要打开百度就能看到,让我在苏州真是出了大名。

这本书后还附有三个跋,一个是美女殷岚写的《装饰心灵》,一个是才女吴采连写的《青青河边草》,还有一个是记者李嘉球与吴靖宇写的《泥土的芬芳》,这三个跋我会各自另文介绍,请关注。

再回到《东方明星》杂志。

1999年第三期《东方明星》几乎是我的特刊,封底一个版面全部是我的,还有一个版面发了亦然老师写我的文章《送你一眼“憨憨泉”——记青年散文作家蒋坤元》,还有两个版面发了我的一组散文,叫《蒋坤元散文作品选》,一下子推出了我的十篇散文,要知道这是一份面向全国的杂志啊!王总是诗人,他在《东方明星》杂志的封底为我写了一首诗:

携着乡野鲜活的气息

带着憨憨的纯朴和真诚

一位来自江南水乡的青年作家蒋坤元

把一幅幅现代农村的风俗画

捧到你的面前

这就是《青青楝树果》——

一部画一样美的散文

在这个茫茫的人海里,我遇见了他,就遇见了诗,就遇见了传奇。所以可以这样说,我今天所有取得的一切,也有他指引我的方向,让我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幸运!王慧骐老师,在此我恭恭敬敬地对你说,谢谢你的爱!

我的第3本书《青青楝树果》

我的第三本书《青青楝树果》有沪上名家曹正文作序,此文发表在1999年5月7日《新民晚报》,文章如下:

蒋坤元书友曾经给我投过票,我也发过他的稿子,什么时候,记不得了。在我的印象中,给《新民晚报》写稿的作者数江苏最多,苏州地区的作者又占了头名。

我是苏州人,不是因私心而偏爱苏州作者,实在是苏州有一方滋润心灵、激扬文字的水土。苏州不仅有亭台楼阁、水上人家,而且姑苏多才子、多状元,明清时代的状元,苏州又占了榜首。说到苏州的人才,举不胜举。唐伯虎、祝枝山、皇甫冲、冯梦龙、徐祯卿、毛宗岗、误伟业、金圣叹……都是苏州人,蒋坤元也是苏州吴县人,也喜欢舞文弄墨,虽是农民,却占了姑苏水土之灵气,遂成作家。

《青青栋树果》(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是蒋坤元近年出版的第三本散文集,他的前两本《梦里水乡》、《心有诗意》,我都读过,这些小散文文字轻盈,很有真情实感,也如“青青栋树果”一般散发出泥士的芬芳味。这第三本书中有“读书有味”一章,写作者对读书的迷恋,对作家的崇敬之情,字里行间透溢出一个书迷的痴情。这使我想起我执编“读书乐”十一年间的岁月。这十一年中我收到了一万多封书友的来信,他们或寄来稿子,或畅谈读书快意,在今天这个社会里,金钱与名利迷惑了一部分人,但真正爱书的还是大有人在,坤元也是其中之一吧。我想,这位农民出身的作家,既无门弟之庇护,又无名家之提携,能够走到这一步,主要还是喜欢读书,是书给了他意志和力量,是书给了他启发与精灵,在默默的阅读中,书卷气让人生变得美丽,蒋坤元的美好憧憬正是从书本中得来的,正是从读书中开始的。

蒋坤元的散文以短小精悍取胜,他写得朴实而有真情流露,还带泥土味,我觉得他是脚踏实地的结果。他写的“爱的霓裳”与“面对自己”两章,读了好像与作者在闲聊,作者从文字中透溢出自己的追求,以及作者的个性与爱好。我以为,这本散文集的文字是流畅的,有人认为,写文章总得讲究文字流畅,其实不然,我每天收到不少来稿,文字不流杨的不在少数,初为文者能把文字写得流畅也不容易。当然文字流畅是写文章的第一基本要素,还要讲究风骨,讲究立意,讲究文采,这些都有待于作者去努力,好在作者还年轻,又生活在人杰地灵的苏州,如果再把“唐诗宋词”和《古文观止》好好读几遍,想来文字一定会更洗练,立意一定会更幽深。 祝蒋坤元来年在文山上更上一层楼。

我的第3本书《青青楝树果》

刘放在我第一本书里写了一跋,又在这本《青青楝树果》里“再来一序”,因为序言很长,这里节选部分:

沪上名家曹公正文欣然为我友蒋氏坤元后生新著作序,我这作朋友的本不该再画蛇添足地序言了。名家的序,犹如歌曲前奏,或悠扬婉转,或宁静恬美,能把听从带到特定的意境中,凝神敛气,待歌手亮嗓一唱,立马哗地掌声四起。相反一个一般主持人,喋喋不休,废话连篇,是会倒尽听从胃口的。这样的主持人有还不如无。所以,识趣的人是不会在已有名家作序的朋友书前做什么蹩脚主持人的。但是,蒋坤元客气或说是义气,仍执意要我加盟。我说,那就写一跋吧,你的第一本书《梦里水乡》我曾写过一篇,附在书末,让读者读完书后对作者有所了解,真实客观就行,不显山不露水。可蒋坤元要的仍是序,那就只有厚颜戏改《三国演义》的孙刘联盟而成曹刘联盟了。望曹丞相后人海涵,阿斗后人粗陋,但自知之明犹未全泯,人们常说的不是有良师益友一词么,先生良师,不才益友,倒也说得通顺。良师在前,益友在后;良师横向支指点江山漫评坤元作品长短,益友纵向如数家珍陈述小蒋为人作派短长,如此而已。

小蒋属兔,身材魁梧,面色黝黑,说话却轻言细语,国语带浓厚的吴语底色。所以,这位属兔者仅凭眼观不行。眼观其虎背熊腰,绝难领略半点兔性,得听其言,倒是可捕捉到这只兔子敏捷、勤勉、贡献大,不咬人等兔性的。当然,接触过,相处过,印象相应加深,多方面的性格,优点的,缺点的都可以得到一把,就像伸手提过长毛兔,手指间总沾上软软绵绵的兔毛。

……

小蒋有时固折得有趣。比如当代作家作品中,对于“小女人”散文一脉,在文坛被权威人士批得灰头土脑落荒而逃时,他却竭力推崇,撰文辩护,谁说“小女人”散文不深刻,他反讥道,我看你也深刻不到哪里去。非但如此,他还一一点评本地“小女人”散文作者,弄得他自己倒成了大观园中的贾宝玉似的。其实,小蒋在异性交往中是非常谨慎的,他酒量可以,不过要看在什么场合发挥,如果为了客户尽兴,一瓶两瓶啤酒,他可以一口两口让它们瓶底朝天。但舞厅里的酒,他半点不会粘唇。有一次,东家豪爽,包下舞厅和若干陪舞小姐,每个小姐送百元小费一张,小蒋却未下舞池,让陪舞小姐陪茶,听他侃文学,被做东家的嘲为白白浪费了一百元钱。相对那些谈吐高雅、风度翩翩的才子,小蒋是个真正的读书人。曹正文先生的序中着重谈了这一点,他是慧眼识珠。小蒋不忌讳自己农民作家的身份,自报家门都是“我伲乡下人”,但你走进他的家,坐进他的书房,瞧他敲打电脑写作,再回顾他三千多册中外名著,你才能体味这个农民作家的自豪,他不是老板,只是个企业供销员,原料采购进来,产品推销出去,凭他的外粗内细,也凭他多年的坦诚勤勉,深得老板器重,有工资奖金,有出差补助,收入较为可观。他自诩的“发财”,往往是指他几年置下这三千多册书,每年发表散文百余篇,并出版三本散文集。说实话,与他交往四年有余,这个吴县渭 塘人还是给我留下不少困惑的,我不明白他对家乡怎么有如此恒久的感情,写不完道不尽的渭塘。想想渭塘有蒋坤元这样的儿子,真是有幸。有朋友说,蒋坤元是一部渭塘的活词典。其作品的结集,也是可以仿效文坛上一部有争议但确实是精品的《马桥词典》而取名《渭塘词典》的。我不知渭塘这个地名的来历,只是联想到传说姜子牙渭水上直钩垂钓,不知此渭与彼渭有无瓜葛。蒋坤元痴情买书卖文,也如姜子牙一样“志在千里”吗?而一个个方块字读起来写起来是多么的艰难呀!有机会,我还想寻机与他叙叙这个问题。叙序相通,读者朋友若有兴趣,也是可以找他一叙的,此人极随和,有趣味。若此,岂不也是再来一叙(或序)了吗?

我的第3本书《青青楝树果》

我的书《青青楝树果》书后附有三跋,跋一《装饰心灵》是美女殷岚所写,全文如下:

初见蒋坤元,那是在报纸上,他的一篇篇乡土小文时不时地映入眼帘,我猜想他定是个笔头很勤奋的人,后听几位文友不时地谈起他,说他在物质富裕之后仍能执着于追逐他的“精神家园”:疯狂地买书,痴情地写作,不停地出书,并把他的书当作名片分发……言谈之中都流露着对他的几许敬佩。

再见蒋坤元,那是个泛着冷风的阴雨天,他高大魁梧、憨厚朴实的形象亲切得一如邻家刚当兵归来的大哥,后来得知他真的当过兵,对文学的痴迷也正是在那一段从戎岁月中积攒下来的。他诚恳而谦虚,认为自己之所以喜欢文学,热衷于写作,只不过是修心养性,陶冶情操而已。在物质条件富裕之下,他并没有沉缅于灯红酒绿和纸醉金迷的怪圈中,而是把别人“转圈子”、“筑长城”的时间去固守一纸一笔、一方荧屏、一屋书城。那种男人所固有的劣根性在他身上找不到半丝影子,以致于我曾笃性的“男人有钱就变坏”的理论无形中得到了驳斥,更使得他所生活的小镇上的人们都把他当作好男人的楷模来效仿。

写此文时,恰逢蒋坤元第二本散文集《心有诗意》出版。当他顶着酷暑手捧着新书送至我们“白云泉”文学社时,我翻看着他那百余篇散发着浓郁的人情生活味儿的小文时,我又一次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打动了。

是啊,在这个谎言太多、赝品横流的境遇中,真情实意地写作不能不说是一种高尚的品格。这正是“文学装饰了你的心灵,你装饰了别人的心灵。”

我的第3本书《青青楝树果》

我的书《青青楝树果》书后附有三跋,跋二《青青河边草》是才女吴采莲所写,全文如下:

曾读过蒋坤元先生散见报刊的许多文章,印象中宛如一棵棵乡间小草,并不特别引人注目。最近,细细读了他的散文集《心有诗意》,顿时豁然开朗,没有摇曳多姿的文笔,没有绮丽多彩的诗句,但篇篇朴实亲切、真情流露,感到他用辛勤汗水汇成的小河,浇灌出了一片温润的青春草地。

这里有阳光雨露,有清晨的风、黄昏短笛、黑夜的寂静,有内心的独白,也有对周围的无奈,一颗善感的心在乡间欢呼、感叹和叹息。蒋坤元以乡人特有的朴实、憨厚、率真的个性,非常勤奋地写作。从《梦里水乡》到《心有诗意》,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来说,确实是不平凡的。从这些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文章中,为我们了解今天的农民,特别是富裕起来的农民,打开了一扇扇窗。从这窗中,我们能看到农村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令人欣慰。作者本人在结婚时只有几间低矮的平房,而今在镇上买了新居,拥有了现代化的生活条件,不仅家中飘逸书香,还用电脑写作。可是,从字里行间我们不免为农村富裕后精神生活的“短缺”而担忧,倘若作者不是找到写作这种“自我拯救”的方式,也许会成为舞场高手、美容院的常客……这个背后就是一个深沉的社会问题,因为中国农村人口占八成,文盲农民又不在少数。

蒋坤元用自己的笔写身边的琐琐碎碎,写他乡间的鸡毛蒜皮,我惊讶于他如此真挚的情感关注小人物的欢乐、辛酸、寂寞和凄凉,在他的笔下,这些小人物有血有肉,如《破头巾》中的老妇将着身子拾稻穗,他怜惜道:“一阵秋风吹过,老妇头上的破头巾像一面小旗乱飘,我真担心它会被风掠走……”

有人说,写作无技巧就是技巧,读蒋坤元的散文就感受到了这一点。他的文字是老老实实的大白话,但不乏农民式的幽默俏皮,无拘无束,不少文章小中见大,妙趣横生,如《乡野瞎吹》中,一些农家领先一步安装抽水马桶,而下水道的污水都流向了河浜,于是作者说“香了一家,害了大家”,其实这倒是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农村住宅的规划问题,值得有关部门重视。

同样出生农村的我,看到许多农民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似乎只为两件事:儿子和房子,前者延续香火,后者为了面子。蒋坤元可谓新一代农民的榜样,他追寻精神家园,于是宽广博大的大地回赠他一双慧眼,文思如清泉般汩汩涌出。

眼中有泪,心中才有彩虹。痛苦,成为蒋坤元的一笔宝贵财富,他曾因“精简”而失意彷徨,但他很快地挺起胸膛,正是艰难困苦锤炼了执着坚强的性格,使他在崎岖的文学之路上不停跋涉,以拳拳寸草之心报答故乡。

我的第3本书《青青楝树果》

我的书《青青楝树果》书后附有三跋,跋三《泥土的芬芳》是记者李嘉球、吴靖宇采写的,发表在1998年8月5日《苏州日报》上,全文比较长,这里节选部分:

在江南密如蛛网的河浜里盛产一种河蚌,青兮兮黑糊糊,的确是其貌不扬,然而正是它们用自己的生命孕育出了一颗颗晶莹闪亮、光泽绚丽的珍珠,给人类奉献最珍贵的珠宝,农民作家蒋坤元就是像河蚌一样奉献珍珠的人。

7月下旬的一天,蒋坤元来到报社办公室,怯生生地给我们送上他的第二本散文集《心有诗意》(第一本散文集《梦里水乡》)。一副土头土脑的傻模样,黑黑的脸膛,两道浓浓的眉毛,外表很粗壮,难怪许多不熟悉他的女孩说他像个乡下开拖拉机的。然而就是他,用那双粗壮的手写出了一篇篇充满乡土气息的散文,成为吴中大地上有点小名气的农民作家。

今年36岁的蒋坤元,家在吴县市渭塘镇骑河村,农民的儿子早当家,为了挣几个工分,小时候暑假里,蒋坤元冒着烈日参加“双抢”,割稻、脱粒、拔秧,撒猪灰,早出晚归,什么累和苦都受过。

像众多的农家孩子一样,蒋坤元也想跳出“农门”,可命运不听他主观愿望的安排。高考落榜,无情地打破了大学梦。18岁投笔从戎,想远走高飞了,他工作认真卖力,多次受嘉奖,首长决定推选他去读书,毕业后即为排级干部,可是遇上部队裁军,结果仍未圆“将军梦”,解甲归来还是和老祖宗一样种田。他身上有中国农民的美德,勤劳纯朴,即使是跑了供销也是如此。他说:“我在村办厂跑供销,一年到头没有星期日,起早贪黑,但我一点也不觉得苦与累。看到工厂发了,我跑腿劲更足。另外,我还得侍弄家中一亩二分责任田,田里的水稻、小麦和油菜什么的长势收成并不比人家差。”

……

蒋坤元在部队干过枪械修理工、炊事员、连队文书,搞过通讯报道;复员后在乡里当过文书、工厂出纳会计,而干得最顺的是跑供销,至今已干了七、八年。在人们的头脑里,跑供销的个个精明活络,能说会道,而像蒋坤元这样的“憨坯”也能跑遍大江南北,一年能跑几百万元的业务。再说跑供销要“动”,而写文章需要“静”,两者似乎是水火不容,而蒋坤元却能以“静”克“动”以文胜武……

……

靠勤劳致富,蒋坤元家早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小康,但立志做新型农民民的他追求的是高尚的精神生活,他不会抽烟,他将别人跳舞、搓麻将的时间用来写文章,一块块豆腐干给人们展现的却是一幅幅带头乡野气息的现代农村风俗画,让人们感受到现代乡村的变迁和人情风貌。在他家中最漂亮的是他的书房,藏书已千册以上;最值钱的是1995年花一万五千元买的486电脑,他依然不断地在做作家梦,他的第三个“孩子”《青青楝树果》不久又将诞生。

“当农民我默认了,家乡肥沃滋润的土地是我的根儿,那泥土味跟花儿一样芬香,明白此理后,我便一头扎在泥土里,重新编织一个农民的故事。”蒋坤元如此说如此做,他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着新一代农民形象。

我的第3本书《青青楝树果》

1999年12月5日《姑苏晚报》刊登了署名韩涛的文章,题目叫《好一棵楝树果》,是读我的《青青楝树果》一书的读后感,全文如下:

去晚报遇朋友,闲聊中他送书一本,书名《青青楝树果》,作者蒋坤元。因与此公见过一面,也多少知道一点他的与众不同,故捧来便读,谁知竟一口气读完,感慨良多。

认识蒋坤元是从散见在晚报等副刊上的豆腐干文章开始的,印象有点鸡零狗碎、村谈巷议、家长里短的,大白话而已,总不以为然。后从一篇介绍文章中,对蒋坤元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感觉到确实不易。一位农家后生能在耕耘之余于文学的小路上轧闹猛,居然出书成了作家,这本身就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置身于乡村泥巴中能与文学为伍,难能可贵。尽管如此,我对蒋坤元的文章还是大不以为然的,虽然那篇《祖父》曾经让我有过一次小的感动,但今番读《青青楝树果》,我竟为自己的不以为然而郝颜不已,一枝一叶熟视无睹的东西,在他的笔下似乎随手拈来,竟然不加修饰都能让其显现出亮灿灿的光泽,倘无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情无亿倚,心也无从化作笔下汩汩爱意来。通读《青青楝树果》,你会发现读的就是蒋坤元,他的所见所闻所悟所行所忆……一位朴实的庄稼汉以其拳拳之心,敞开宽厚的胸怀拥抱生活用品,赞美人生。蒋坤元实在是在写着他的人生自传。

与蒋坤元在酒桌上见过一面,我说见过他的书,虎背熊腰的他显得一种稚气来:啊,在啥地方?我说在新华书店。他憨厚地笑着举杯,为他的文学知己,当然也为他自己的作品。那天他醉了,尽管他一再言称要戒酒了。可酒席上有他的启蒙老师,他的醉态也可爱,不善言语的他喋喋不休着。蒋坤元似乎十分在意别人对他作品的非议,其实大可不必的。你的楝树果就是你的,是青青的楝树果,是好一棵楝树果。

我的第3本书《青青楝树果》

这篇文章摘自新浪博客,作者野麦穗,他写读我写的书《青青楝树果》,但我不知道他是谁,借这个机会,我谢谢他的恭维。此文如下:

我手上的这本书是一九九九年王慧骐先生在南京送给我的。几年来,我翻了好几遍,书中流淌着的清澈见底的文字,鲜活鲜亮的叙述,俯拾皆是的童真童趣,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蒋先生的文章谈不上什么大摸样,一路平实地叙来,并不时渗出些小情感,小智慧,小哲理,小感触,或放出一点小火花,自自然然地给文章添味,增色。熟话说文如其人,文品折射着人品。看了书前二序,尤其是刘放先生的序,我对蒋先生是什么样的人,可以说是有了了解;由此再看蒋先生的平实为文,便越发觉得蒋先生的可爱了。

他的文章中最亮的闪光点是“童心”。儿时的记忆是他不竭的宝藏,那些散发着乳香味的鸡毛蒜皮,仿佛是从作者的心底来的。这在第一辑共读童年中有更集中的体现。你看:青青的楝树果,绿绿的秧把子,吓人的小水蛇,让他高兴的花汗衫,装满稻谷的水泥船,廉价解馋的小甘蔗,放手洗澡的大铁锅,娶亲船遭遇的惊涛骇浪,总捉不住的鱼,摇着卖猪的小木船,让大人惊魂的脱粒场,让他老爸赔钱的瓜苗,被小伙伴撕坏的灯心绒衣裳,救他一命的十只鸡蛋清,为吃山芋烫坏小手的热锅子,可以燃烧的阳澄湖黑泥,难以忘却的踏布头,这些童年记忆中的东西,总有着一段作者亲历的小故事,看似随手拈来,其实作者是很用心的。

他的文章中浸泡着真诚和真情。这种金子般的真诚和真情在集子里随处可见。童年也好,与人交往也好,读书也好,他的笔总是真诚的,文字是清醇的,情感是纯洁的,漾动着人性的美。他呼吁留住真诚,他说诚实象树根,他的文章的标题也真诚得象他的所有文字。他写了不少女人,如一群文学美女(《小女人最美》),嘴巴甜甜的女孩(《有情书亭》),天生丽质的才女采莲(《认识艾奇》),给她写信的文学女孩(《有梦不寂寞》),象杨澜有美貌更有才华的陈小姐(《感受美丽》),乡村的金凤凰银凤(《凤凰展翅》),敲门的女孩小余儿(《女孩敲开我家门》),写诗的老板娘(《怎么想哭》)等等,他对这些女人、女孩的文字是很热的,有着泉水般透明的爱,无论怎么细品,都没有二味。他也写妻子、儿子、祖父、父亲、母亲、侄女,从不同的角度流露出自己对亲人的爱。晴谷的天真活波有趣,祖父的可爱可敬可怜,妻子的贤淑见识,在作者的笔下都很鲜活。他写朋友的文字,更能看出作者的胸怀、品格,他喜欢赞美朋友,这是为人不可多得的优点,他也很谦虚,总说自己写的东西不怎么样,而且不是言不由衷。此外,我对他拒绝诱惑坚守一个读书人的道德底线所表现出来的毅力和韧劲很是佩服,不容易,写出来同样不容易。

蒋先生的书还在架上,有空翻翻,确是件轻松愉快的事。

相关文章

  • 我的第3本书《青青楝树果》

    1998年12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散文集《青青楝树果》,这是我的第三本书,这本书印得非常漂亮,现在读它仍然是...

  • 简书钻,不是树上结的果

    我最喜欢楝树果,十几年前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散文集《青青楝树果》,这一本书里就讲了一个儿时采摘楝树果的故事。那...

  • 那时候楝树果是能吃的

    那时候楝树果确实是能吃的。但是,刚开始我并不知道楝树果可以吃。那时候的楝树果跟现在没什么两样,刚结的楝树果是青青的...

  • 我的书[08]好一棵楝树果

    1999年12月5日《姑苏晚报》刊登了署名韩涛的文章,题目叫《好一棵楝树果》,是读我的《青青楝树果》一书的读后感,...

  • 我的书[05]我的第三本书《青青楝树果》

    1998年12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散文集《青青楝树果》,这是我的第三本书,这本书印得非常漂亮,现在读它仍然是...

  • 我的书[06]《青青楝树果》序

    我的第三本书《青青楝树果》有沪上名家曹正文作序,此文发表在1999年5月7日《新民晚报》,文章如下: 蒋坤元书友曾...

  • 我的书[07]刘放:再来一序

    刘放在我第一本书里写了一跋,又在这本《青青楝树果》里“再来一序”,因为序言很长,这里节选部分: 沪上名家曹公正文欣...

  • 我的书[10]做黑泥的小男孩

    这一篇小文摘自《青青楝树果》一书,还有一张图片是表明这一本书的封面是上过《新民晚报》的。小文如下: 从前乡下穷苦,...

  • 怎样做父亲

    1 怎样做父亲?在我的《青青楝树果》一书里,写有一篇小文,这里抄录如下: 都说女人难做,都说做人难,我想说的是关于...

  • 作者野麦穗,讴歌蒋老师

    ——读著名企业家和作家蒋坤元老师的珍藏文章《我的书(09)读蒋坤元写的<青青楝树果>》 作者野麦穗, 讴歌蒋老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第3本书《青青楝树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gp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