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提醒,心理课该停了,所以,今天做好了最后一次集备的准备。
早上醒来,沐浴更衣,准备酸奶,哈密瓜、西瓜切块装盘。
到办公室,被告知,主备人来不了了。
SO备课泡汤了,案例研讨至今没有人呈报,我启动了B计划:无人呈现案例时,我从简书中公开一篇。
小伙伴们陆续来了,宇飞缺席,YH代理主持人,林芳和宇飞的缺席让案例研讨多了些遗憾。
我没有被案例研讨本身启发,案例之外却有两处,引发了感触。
第一个地方
研讨结束后,我表达了真实感受,上一次的研讨我很有收获,今天的研讨对我没有帮助,YH说,你没有不代表大家没有。
对此,我回味了一下,我为何这样说?
H:“你能接住大家的意见,为什么接不住大家的认可?”
W:“这些认可在我的认知范围,我需要的是不同视角,能扩大我的范围,因为觉得不够,所以觉得没帮助。”
研讨完之后,我反思了一下“我的遗憾和不够”。
我们的研讨遇到了瓶颈,应该换种方式了。
我拿出手机调出已买课程,调试了一下,投屏在大屏幕上。于是,下一次研讨浮现在眼前。
第二个地方
Y在分享时,拎起了另外一个学生的事。
我感觉跑偏了。
那时那刻,我对主持人是有期待的,当我观察他没有丝毫打断意图时,我担心Y的跑偏会降低研讨效率,影响日后研讨节奏。(关于提升研讨效率这点,我经常和宇飞探讨,他也想摸索出一种恰当的方式来实现,当然需要引导和打断。)
我不知道当下的沉默里有什么东西,但我觉得得有人来承担起责任来。我看着Y,打断了一下:你是在引出另一个案例吗?
研讨结束后,留下的3个人,又来了一个小研讨,我的成长点就在这里。
YH反馈:我们的研讨不应该搞得那么严肃,你当时应该让杨把话说完,好在,你之后又缓和了一下,反正我当时是比较尴尬的,认为你这样做不合适。
这是一个价值100万的反馈。
(我知道,愿意及时跟你进行真实的交流,给你最真实的反馈,希望你做得更完美,对你保持美好期待的人,是不多见的。YH悄悄给我最真实的提醒,这不是第一次了。 我今天的打断,引发了YH和Y的不舒服,Y的不舒服,不好确认,但YH的不舒服来源于我生硬的越俎代庖,他只是反馈了我的方式,而没有反馈我带给他的不快,但能够及时且真实的交流这个不舒服,实在很难得。)
W:我没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我本来对你有期待,但你没有反应……我的打断,作为案例呈报人的身份有点不合适,但是,我觉得我的打断是必须的。
YH:不是说你不能打断,而是你当时的表情和方式,你的表情很严肃,让人不舒服。
W:是吗?这个我不清楚。(嘴上不服气,但心理已经打了问号)
H:我很好奇。如果熙娟老师在这里,她会怎么打断?
这是一个价值100万的问题。
最近我经常在她那里模仿熙娟老师的语气和语调,她已经GET到了。
今天,H没有评判“我的打断”,没有评判“我的方式”,而是用一个好奇问句表达了建议:怎么做能更好一点?
W:(我马上熙娟老师附体,秒变另一种表情和神态)ST呀,对不起哦,我打断一下哈,你是在引出一个新的案例吗?
这些语气助词,是有魔力的,它们能改变温度和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