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我们靠书信交流,来来往往半个月才能收到回信;毕业以后,我们靠pp机联系,“嘀嘀”两声,就到处找公用电话;后来有了座机,每一个电话都要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姓名、号码都要记清楚,打电话需要翻看电话本,接电话先问你是谁,你找谁;再后来有了普通手机,电话都输在手机里,走哪带哪,方便快捷;现在有了智能手机,更加方便,功能也多,来电不仅显示来电人姓名,连是诈骗电话,还是快递电话,或者广告电话都显示得一清二楚。出门带手机比带钱包都作用大,丢了手机,那相当于丢了家产。
现在的手机质感好,屏幕又大,口袋里装不下,一只手玩不了,摔在地上那是常有的事,所以我就在手机上挂了条长长的黑色挂绳,没地方放的时候就带在脖子上。哪曾想,挂绳带着手机也随着风衣跑洗衣机里了,和衣服在洗衣机里旋转几下,就一命呜呼了。
手机报废了,很多珍贵的相片丢了,通讯录丢了,保存的短信没了,备忘录里的信息没了,收藏在手机里的很多东西都找不回来了,很是可惜,但也无能为力。
手机报废已接近五十天,数据的丢失已经习惯,只是在回忆的时候,感到很是惋惜。唯一不方便的是当电话打进来的时候,看到的只是一串串数字,看不到名字,接听时就不知道怎么称呼,只能稳稳的来一声“喂”,也不好意思问一句:你是谁?然后竖起耳朵,集中精力,努力辨别电话那头的声音。有的声音有特点,一听就知道,后面的交流就轻松愉快。有的声音半天听不出来,咱也不知道呀,咱也不敢问呀,只能就事说事,嗯啊半天,挂断电话,还得打听半天。有的疑惑半天,半信半疑,挂断后再找朋友确认一下。最让我感到难堪的是长辈领导的电话,接电话第一时间不能直接称呼,听出声音来赶紧解释半天,然后各种不好意思说一大堆。
看到来电显示的既熟悉又陌生的电话号码,如同近视眼没戴眼镜看到既熟悉又陌生的人影一样。没开车之前,我不经常戴眼镜,眼睛度数不上不下——300多度。不戴也不影响基本的生活,地上有根头发看不见也无妨,看书拿近点也不碍事。远远看见有人过来,身影很是熟悉,面带微笑向人家走去,走到跟前,人家一脸疑惑,“不好意思认错人了。”说完扭头就走。哈哈,近视眼的世界比较模糊,没有来电显示的电话一脸茫然。
原谅看到你不能主动打招呼,因为走不到你的面前,我看到的只是一个模糊的身影;原谅你的来电不能第一时间称呼,因为通讯录丢失,我看到的只是一串数字。
2019年6月11日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