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妈妈21年了。

当妈妈21年了。

作者: 咚咚2 | 来源:发表于2019-05-16 09:19 被阅读0次

儿子在毫无铺垫的情况下向我发起了让我无比紧张的提问,“你有资格做我的父亲吗?”我一下子被问懵了,竟半天不知如何回答。我后来知道,他之所以这么问我,就是为了让我能参加他的家长会。也就是这一问,让我陷入了沉思——我真的有资格做他的父亲吗?

01

其实,我真的不了解我的孩子,

更不了解他的心。

我儿子13岁了,在别人眼里其实还是个满有个性,还算是个不错的孩子,玩的好,学得也不错。虽没有铺垫,但我知道,这个问题他可能酝酿了很久。儿子长这么大,直到现在上初一,我没有一次去开他的家长会。还美其名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能搞定的事情,一定就不要找爸妈。其实,内心是那颗更为短见和功利的心在做怪,只不过是披着美丽的外衣。

我想起了两三年前有一天,儿子因犯错被我和夫人男女混合攻击。那天他哭着给我说,“你们就知道暴力,根本就不理解我”。“怎么不理解你了?别给我乱扯。”“你理解我的内心吗?你们安静地陪过我多长时间?你们真的替我想过吗?”“怎么不理解你了,我们不陪你你不好好的吗?再说,自己独立应对一切不是很好吗?再说,我们忙得死去活来,挣钱不还是为了你吗?”“我不要钱,我要你陪……”

现在想起儿子最后那一声歇斯底里的哭喊,我还心如利剑刺过。

虽然儿子独立性很强,基本从小的事情都自己干,但毕竟还是个孩子,他还需要父母的高质量陪伴。这个高质量陪伴,是真正把自己身心都教给孩子的时刻,而不是人在心不在的陪着。如果没有这样的陪伴,孩子沉迷游戏,那又有何错?把孩子教给长辈,教给保姆,这更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没有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出问题那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于是,我们就开始了另外一种模式——被恐惧和焦虑控制之后的再控制。形式就是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各种辅导班满天飞,还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落在起跑线上。殊不知,这种以爱的名义的作为实际为一种从精神到肉体的控制,孩子慢慢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慢慢变成了宅男宅女,慢慢失去了自己。

我知道,天下的父母都爱子如命。但如今的天下,却少有父母真正懂得如何爱自己的孩子。绝不夸张。

儿子这次的家长会我参加了,但这次家长会让我大跌眼镜。

参加这次家长会的不到40人,大家关注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其次是如何控制孩子玩游戏,用手机,关注青春期、价值观和其他的极为鲜见。更不可思议的是,家长在会上搜肠刮肚地交流如何通过设密码等方式想防贼一样防着孩子与手机和互联网的接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希望,我能理解父母的心情,但你想过如果孩子离开了互联网如同什么吗?如同我们离开了空气和水——因为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这是他们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把孩子当独立的人,更没有真心理解孩子玩的权利,更没有理解玩对于孩子的意义。记住,如果我们只关注分数,那我们必将失去人。

反过来说,你不让孩子用手机,上网,作为父母的你可以不用吗?别美其名曰地说为了工作,用手按着你的心脏,扪心自问下,你都是用手机是在处理工作吗?为什么准许你放火,却不准许孩子点灯?

大脑不关注无聊之事。我总认为,孩子喜欢玩游戏,用手机,那起码还是好事,如果连这个都没有了,加之我们没有其他让孩子可以感兴趣的东西,那孩子对这个真实的社会可能就没有任何留恋了。一旦被刺激,可能就会产生你我都无法承受的后果。

最近,青少年学生自杀的案例频出,尤其几个星期前上海那个跳桥的那个17岁孩子对我刺激最大。当孩子决绝地离开这个世界,我们所谓的爱和教育还剩下什么?何况,玩,对于孩子来讲就是学习,就是成长。何况,玩,是孩子最重要的权利,也更是自我成长的机会。根本上说,这都源于父母对孩子的不理解,不尊重,源于父母对孩子的疯狂控制。

   

02

说是为了学习,

其实少有父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学习。

不用辩解,更不用怀疑,现在我们很多人只盯着学习的表象,不然,不会全民对分数和升学有如同宗教般的虔诚。因为我们可能不懂学习,更不懂教育。

学习,是学习者对兴趣的主动探究,是对未知世界好奇心的满足,学习水从舒适区到冒险区的每一步迈进。所以,孩子的学习和我们成人的学习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成人会为“有用”学习,而孩子会为“有趣”学习。我们成人会用时间成本和辛苦标准化训练来追求学习成效,而孩子会用独特的自然体验和主动探究来完成学习。这两种学习效率高低不言而喻,但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确熟视无睹。勒庞所说的“乌合之众”,我不知道包不包括我们这群极致追求应试教育的人。

学习主要用的是大脑,但大脑不关注无聊之事。否则,你看到的学习,或你督促的孩子学习可能不是学习,因为,他们对这样的学习没有兴趣。所以,他们没有动力,更不专注,最后敷衍了事,浑浑噩噩。大部分父母都相信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是能成龙成凤的,但如果孩子干的不是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你如何让他们与那些感兴趣的人去竞争?真正做自己感兴趣事情的人大都沉迷其中,甚至如同疯子一般,想想,未来的竞争,你的孩子如何与疯子竞争?

“兴趣是学习的最强劲最持久动力”,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句话。但有几个人知道什么是兴趣?什么是真正的兴趣?持续的好奇心就是兴趣。但我们现在的孩子还有好奇心吗?尤其是年龄越来越大的孩子。所以,不管我们是父母还是老师,所谓做教育,所谓做父母,除了让孩子尽早具备独立生存能力之外,呵护好奇心是最为重要的教育了。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孩子长大没有了创造力,没有好奇心,哪有想象力?没有想象力,哪有创造力。所以,在这一点上,如果我们不懂教育,不懂学习,我们还不如不做,不如不管。因为,我们的孩子天生手好奇心的驱使爱学习,也会学习。

父母所看到的玩,其实也是学习。只是,我们适当引导就可以成为最为高效的学习了。对于孩子,玩不仅是学习,更是独立成长的机会和权利。孩子尽情玩耍的机会,对孩子来讲是最基本的权利,需要我们尊重与呵护。

我们担心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问题,对于孩子而言其实不重要。请记住,教育上有句名言,“当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所有的方法都是有效的,所有的效率都是高效的。”作为父母,我们只有了解了学习,我们才能真正地帮助孩子学习。如果不了解,我认为,不作为都比乱作为好。

03

避免成为勒庞笔下乌合之众中的一员,

父母唯有不断地提升认知。

“群体往往不善于思考,他们只会单纯认定一种真理或缪误。因为他们具有太多的‘脑子’了,而这么多脑子中只有一种思维,便是群体的思维。”这是勒庞《乌合之众》中对群体的描述。庞勒还说,“群体积聚在一起,只有愚蠢,而不是聪明。这是个人意识在群体中不断缺失的体现,这样一种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无意识人格的得势,会让人完全服从于使之有意识人格消失的人,甚至在暗示下做出一些有违常理或者与他性格矛盾的事情。”

勒庞不愧为大师,这么多多年前他就针对群体做了如此精准的表述。我还不敢说应试人群算是勒庞所说的那个群体,但我觉得有很多类似之处。比如,我们明知应试教育有很多弊端,但我们还对应试如宗教般虔诚;我们明知身体比学习更重要,但还是用所谓的学习抢占运动的时间和资源;我们明知上个像北大、清华一样的名校如同赌博,但我们还迷信般相信自己的孩子都是人中之龙,人中之风,鲜有父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

究其原因,一旦挤上了这个群体的轨道,我们失去了基本的思考;一点进入这个群体中的一员,我们就非常易受暗示、易轻信他人,而且非常偏执和所谓强烈的道德感特征。时间的累积,疯狂的刷题训练就一定能考高分吗?高分就一定能能上好大学吗?好大学就一定能有好工作吗?好工作人生一定就能幸福吗?这个推理非常容易被推翻,但我们不愿意或不会思考,还美其名曰,“自己没有办法,自己也是受害者”。

教育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教育能让人成为人,成为一个个独立、自由的人。如果一种教育不能做到这点,我认为这不是真正的教育。父母的天责是把孩子培养成人,这个意义上,父母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教育者,最重要的教育人。教育孩子,不仅是父母的责任,其实更是父母修行的缘份,是一种充满美好和幸福的生命陪伴进程。

坦率地说,包括我在内,有很多父母是不合格的,或说是没有资格做父母的。我们总会用所谓的爱的名义扼杀孩子各种潜能,各种天性,比如孩子穿衣、吃饭、睡觉这些基本生存能力的退化就是父母扼杀和剥夺的结果,就是我们成人让孩子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结果。你不要认为这是爱孩子,其实这是对孩子自我成长机会的剥夺,是对孩子自我成长权利的霸占。

“父母是孩子的眼,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对孩子未来发展的设想,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预见方能遇见”,这些观点是北京市海淀区红英小学校长陈淑兰曾多次讲述的,我非常认同。父母的这种能力,其实是认知能力。这个能力,是我们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如鸿沟,也如薄纸。

认知能力的提升和改变,在现实中的确很难,就像我上面说的,如鸿沟,可能一辈子无法逾越。但认知也如同薄纸,一捅就破。那如何捅破呢?现实中一般有两种,一个是主动的,从内心的自我打破。这一般比较高能量的人或觉醒的人会这样,因为,这种打破是不断的否定自己,不断地在冒险。另外一种打破,是被动的,消极地被打破,或被迫提升,如现实中遭遇重大灾难或变故,让内心非常通,然后开始思考自己的各种不足,开始从认知上改变自己。当然,如果真的改了,还没有真正的无法弥补的灾难,那还算幸运,总体还算积极。但现实中,很多是没有机会再行弥补的。

04

身为父母,随时随地要注意自己的修行。

因为,孩子是看着你的背影长大的。

中国教育从不缺各种理论专家,缺的是真正知行合一的人。

好的教育就是唤醒,但再好的教育也唤不醒装睡的人。在座的各种父母大人,关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有多少真正不焦虑,不纠结的?有多少人和专家对话,几乎没有“但是”的?

中国教育之所以难,难的是缺少真心热爱教育,会爱孩子的人,难的少有真正知行合一的人。作为父亲,我很惭愧,我也没有完全做到知行合一,还也还用工作太忙,也还用学习是自己的事等理由来糊弄我的儿子。所以,我的儿子质疑我是不是有资格做他的父亲,并曾向我发出怒吼,“我需要你的陪伴,而不是挣更多的钱!”

有人说做父母很难,有人说很简单,为人父亲二十多年,深有体会。也曾艰难过,但现在更倾向与做父母其实不是很难,如果说很难,那就是如何修行好自己。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老祖宗也反复告诉我们,几千年中国教育的所有精髓其实就是四个字——“言传身教”。其实,这就榜样的力量,正向榜样的力量。

我们说孩子用手机玩游戏没完没了,想想你回家是不是也在用手机。不要给我说你是在处理工作,拍拍自己的胸膛,问问自己的良心,真的都是在处理工作,真的都是不得不用手机的吗?

我们说孩子不爱运动,想想你自己,你运动吗?每天坚持了多少运动?都参加了什么运动?周末家庭都有统一的运动吗?别给我说你没有时间。没时间运动,早晚你有时间生病;没时间陪孩子运动,早晚会培养出一个“宅娃”。

我们说孩子不爱读书,问问自己,你和孩子一起读多多少书?每个月都能去几次书店,几次图书管?你不读书,凭什么说孩子不读书?在学校被迫读书都已经很烦了,回去还要被迫读书,换你你干吗?

不要说孩子不爱运动,不爱读书。不是这样的,爱读书、爱学习,爱运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且,他们天生就会。只是被在座的各位爹妈们给折腾的不爱了。

不要说孩子作业太多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时间运动。这都是假象,更是借口。不运动,不读书的孩子能是一个爱学习,学习好的孩子吗?我有个观点,“只要孩子爱上了读书和运动,他想不优秀都很难”,这个观点我还写过一篇文章,感兴趣的可以找出来看看。

还有,我们做父母的不要怕孩子玩,首先,玩是童年的必须,没有玩乐的童年一定是不完整的;另外,玩对于孩子来讲就是学习,就是成长,会玩的孩子才会学。未来,会玩会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

为人父母,自然宇宙对我们的偏爱。为人父母,我们自己首先要了解人,做好人,然后才能做好父母。学术点的说法是,教育孩子,我们首先要尊重自然规律,亦即生命生长的规律,其实我们要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否则,我们注定要失败。

因为,所有的失败都是对规律的背叛。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作者在北大公学的演讲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修订。

相关文章

  • 当妈妈了

    昨天刷微博,又看到“一个几个月大的小女孩被扔在路边”的令人触目惊心的新闻,打开图片看到女孩的样子,又看了看身边熟睡...

  • 当妈妈了

    引言 从知道自己怀孕到哺育孩子已经一年多了,这一路走来跌跌撞撞,那些后悔,经验,发现都想分享给大家。 第一章,我怀...

  • 当妈妈了

    对于现在的我,感觉并不是那么真实,从前恐婚和不婚主义的我,在去年结了婚,今年生了娃,哈哈,一切都感觉不那么真实。 ...

  • 我当妈妈了

    俗话说,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我想这世间没有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 时间那么漫长却又感觉就那么一瞬间我的闺女就满...

  • 我当妈妈了!

    2年多的努力,终于在这个月成功怀上了!很兴奋,但更多的是忐忑! 虽然思想上我早已经做好了当妈妈的准备,但当这一切真...

  • 我当妈妈了。

    10.13号33+6周今天一大早就出发去医院产检了,2+的血糖有点高了,不开心,不开心 但是没有关系,我们来控糖,...

  • 黑子当妈妈了

    一个月没见,我以为黑子变心了。 抽了空回老家看望父母。走进院门,没有见到黑子的踪影,往日里它会兴高采烈地跳跃着迎接...

  • 我当妈妈了

    我当妈妈了。 我想过千百回自己当妈妈之后会是什么样,也想过千百回这辈子放弃当妈妈的机会,真到了这一天,才发现曾经的...

  • 我当妈妈了

    此时已过了十多天了,我已经忘记了生孩子时的疼痛,看着眼前的小生命,有种奇妙的感觉:这个娃娃竟然是我的娃娃,是我的孩...

  • 我当妈妈了

    我当妈妈了 ——陈宣筱 今天我当妈妈了!不要惊讶,其实是马老师让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妈妈21年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kb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