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笔记:
1、传统文化在当代占有一个什么位置?
我们的发展到底是靠得什么?靠的是传统文化还是别的什么?
传统文化热,我们都能感受到,有很多现象很有意思。但很多是现代公司包装出来的,用现代手段包装。
2、在这个传承过程中,我们很多人迷失了自己。我们是为了弘扬而弘扬吗? 慎终追远,远就是传统。对传统的重视是由来已久的。不光要看从哪里来的,还要知道去哪里去。慎终追远,要有两面。
什么是文化,就是一个地区的人们长期生活在一起所形成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属于中亚地区的农耕文明。农耕文明特点是定居,由此产生的宗法,血缘的关系。重伦理,重尊卑,重经验。儒家思想就正好反映了这样一个特点,和这些相吻合。
现代社会恰恰和传统社会不一样。不同的生产交换方式,不同的价值观等等。我们现在是核心小家庭,不同以前的大家族。现代的价值观(24个字)取代以前的宗法明教,而且还有不少抵触的地方。
3、为什么我们总处在传统和现代的纠缠之中呢?因为我们是后发国家,我们是外发的,被推着走。整个200多年被西方,准确的讲是英国,这些先发国家推着走(新教伦理的契约化精神发动的资本主义革命)。
4、回顾自1840年中国现代化的过程,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到上个世纪的80年代,那时有一股文化热。更多的是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九十年代后尤其新千年以来又开始传统文化热,是弘扬传统文化热。这个热合不合理?国人心里是不是膨胀了?
5、怎么完成传统文化的转换,用三句话九个字来概括:看世界,续香火,接地气。
看世界:整个世界的巨变开始于英国的工业
革命,信息革命,智能革命,每一次技术进都带来社会进步,改变人类的交往。
资本借助技术的改变,驱动整个世界进步。
人类近代以来的过程,就像一对马车朝着一个方向而去,有先有后。德国相对于英国都后发。后发国家都比较被动。
有一套机制
从上层建筑,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宗教生活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来必须来适应这些变化。
在社会制度方面,从英国到法国各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这个变化解决封建专制的问题,让极端的权力被打破。达到自由,平等,这就是人人生而平的启蒙思想,启蒙思想是和这种政治制度变革是配合着的。
在宗教方面也发生了变化。持续了一百多年的宗教改革,破除教皇的权力,改变宗教对人们生活的约束。马克思·韦伯有一本书,《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它讲的是欧洲大陆的宗教改革是如何通过伦理精神和心理层面的改变来配合资本主义的。新教伦理一改原来的那种旧教条,而鼓励人们去创业和发财。 把人们那种精于计算,理性思考,如何成功作为一种天职。韦伯还写了一本书,讲儒家和道教。他认为中国为什么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就是因为儒教和道教不具有鼓励和适合资本主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王权和官僚体制,经济生活重农轻商,不鼓励发展资本主义,不鼓励去发财,它强调的是礼仪,规定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作为社会学的三大流派之一,马克思韦伯重视从人的精神层面,宗教层面,心理层面去看怎么影响社会生活,发生作用的。卡尔马克思重视的是生产方式上怎么影响社会生活。卡尔马克思也考查了东方,他认为东方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不同于欧洲的封建制,是高度的封建王权关系,是一个农村公社。还有伦理血缘的关系,这种社会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如果没有外在的强大冲击和影响是很难攻破的,千百年不变。后来被工业文明打开后,这种两次鸦片战争的武力硬打开后,就会一种强烈的反弹,有人总结为刺激性反应,到现在都还是比较被动的。正因为我们是后发,被动的,更应该理性上去认识,去参与,去创造属于我们的现代化。
东亚的各国,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已经进入了现代化国家。他们都是主动,靠着内在的一个因素去完成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中美贸易战对我们的启示,就是近代文明就是要遵守契约精神,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如何在现代社会,做一个公民?重庆万州公交事故就是一个很好的隐喻。我们离人人遵纪守法的社会还很远。
续香火:文化传统是经过一代代经过筛选的,保留下来的。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是不一样的,传统文化中的哪个部分是要继承的。有两个基本原则。
1)具有文明的普遍主义特质,可以推广出去,可以到世界。
2)和现代生活相适合。
还有两个方法:
1)经常回望一下轴心文明。
回到最早的人之为人的思想,知道人的本质的东西。
老子就要人们做减法,东西保持纯粹性。
2)第二个方法,视野开阔一下,就是再看看传统中的其他家。 尤其可以看看每个朝代更替时的批判思想。比如明清之间启蒙思想。比如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的思想。
中国近代的思想转变,实际在明清交替时期就开始啦。科学精神,人的平等。
接地气:传统在现代怎么找到结合点。
在进入现代化的各个民族,都会带有自己民族的特色。特色不能妨碍现代化核心的东西。
特色其实不用过分强调,每个民族自身就带有这个东西。
每个国家现代化出来的样子,和画画很相似。传统就像是底色,但光呀,色啊,水彩等是不一样的。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现在就是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和传统的天人合一已经有很大的差别。
比如三纲五常,三纲不能用了,五常经过转变也是很好的,仁义礼智信的概念很好啊,不能完全继承。儒家的仁爱的短板是什么,提倡这个,但缺少一套制度去达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是很大的,仁而不仁的情况随处发生。要用刚性的制度去保证。
义也很好,就是宜,义就是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但古代的义是在一个小圈子里,不是现在公民社会的大义。
礼,在古代是一套规则,虽然不是法律,对人,制度安排。今天是如何看它,需要反思,现在法是最大的。法是最后的依据,我们遵守的是法,有了法,要那么多礼做什么?所以礼的东西就不能太多。智,是人的认知方式,古今也有很大变化。古代宗法社会时强调的是一个,古代的智,是一个道德层面的,学习是一个功夫,新的方法认为是奇思取巧。妨碍了科学的发展,认知方式,要对整个世界。这就是改变。 信是最没有问题的,信在古代有亲疏,对陌生人表现出的信就是不一样的。
6、今天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新道德,现在的情况和古代是不一样的,要建立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观。
现在有很多不好的现象,读经班,女德班,争夺名人的故居,建假古董,老子天下第一的曲解。
7、胡适的故事。先了解国渣是什么,才知道国粹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