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4年4月3日美嫺阅读复盘日志——陪伴是一种力量

2024年4月3日美嫺阅读复盘日志——陪伴是一种力量

作者: 美嫺 | 来源:发表于2024-04-02 21:29 被阅读0次

听,这些话语我们是否熟悉:

“看这种书有什么用?一点营养也没有,

你就不能多翻翻名著。”

“上次考试,你阅读题怎么丢了那么多分?”

“你就不能跟你们班成绩优秀的同学好好学学。”

看,那些画面我们是否也做过:

一位妈妈陪伴8岁的女儿去图书馆看书,

一整个下午都在喋喋不休地唠叨女儿,

原本开心的女儿

在妈妈的嫌弃、唠叨和指责下偷偷抹泪。

一位爸爸陪着儿子在游乐园挖沙子。

儿子堆了一个大大的城堡,

兴奋地叫着爸爸:

“爸爸,你快看,你快看,

你看我厉不厉害。”

爸爸只顾着低头看手机,

敷衍地应付着儿子:

“嗯,嗯,厉害,厉害,你真厉害。”

儿子看向爸爸的眼神瞬间黯淡了下来,

他生气地扔掉手中的铲子,

对着爸爸大发脾气:

“爸爸,就知道玩手机,我讨厌你。”

是的,类似这样的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

表面上看,父母是在陪伴孩子。

实际上,父母不走心的陪伴,

不仅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意,

反而让孩子的内心多了一层伤害。

01

孩子最需要的是,走心的陪伴

董卿曾在《朗读者》中说过一句话:

“陪伴是一种力量,

在这个世界上,

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高质量的陪伴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滋养。

读到一个非常首启发的故事——

有一位爸爸,

他因为14岁的儿子厌学情绪严重,

决定换一种方式教育孩子。

他毅然选择辞职,

开着房车带儿子去环游中国,体验生活。

他们从丹东东港出发,

途径山海关、洛阳、西安等地。

他们一起在13朝洛阳博物馆,

感受历史的变迁;

一起爬泰山,看日出;

一起在山东烤红薯;

一起在冬季的葫芦岛海边,迎风而跑;

一起在重庆的白公馆,

了解那段被人遗忘的历史;

一起在山海关的王家大院,撞钟祈福。

四十多天的旅行,他们环游了大半个中国,

他和儿子亲子关系不知不觉变得亲密起来。

更令人惊喜的是:

原本厌学的儿子不仅在旅行中

对历史和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还学会了摄影和写日记,

找到了学习的意义和目标。

正如儿童心理学家戈登·诺伊费尔德所说的那样:

“每个人都不是孤岛,

需要被看见,被连接,尤其是孩子。

只有被看见,沟通才有可能。”

父母用心的陪伴,才是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

02

12个高质量的陪伴建议

知名心理学教授

Richard Davidson在演讲中

给所有父母提出了12个高质量陪伴建议:

1. 陪孩子看电视,吃饺子不是高质量陪伴,手把手教孩子包饺子,讲民俗故事是高质量陪伴;

2. 盯着孩子写作业不是高质量陪伴,跟孩子讨论学习、感悟和计划是高质量陪伴;

3 陪孩子看小品相声不是高质量陪伴,陪孩子一起说几个绕口令,学一段相声是高质量陪伴;

4. 陪孩子打手机游戏不是高质量陪伴,教孩子打羽毛球、兵乓球是高质量陪伴;

5. 跟孩子讲别人的闲话不是高质量陪伴,跟孩子聊内心情绪、心理感受是高质量陪伴;

6. 陪孩子看动画片不是高质量陪伴,给孩子讲故事,念绘本是高质量陪伴;

7. 带孩子逛街,买衣服不是高质量陪伴,带孩子逛博物馆、动物园是高质量陪伴;8. 陪孩子看纪录片不是高质量陪伴,看过纪录片后,和孩子讨论和探索是高质量陪伴;

9. 陪孩子在沙发上发呆不是高质量陪伴,跟孩子一起散步、聊天是高质量陪伴;

10. 陪孩子看功夫电影不是高质量陪伴,带孩子跳绳、跑步、锻炼身体是高质量陪伴;

11. 和孩子吃饭,却低着头玩手机不是高质量陪伴,边吃饭边和孩子聊聊一天发生的事是高质量陪伴。

12. 帮孩子穿衣服喂饭不是高质量陪伴,教孩子如何根据天气自己搭配衣服穿是高质量陪伴。

总而言之。

好的陪伴,不是简单地陪着,

而是走进孩子的内心,参与孩子的生活,

给孩子爱的指引。

以上分享的是今天阅读复盘日志。

我是吴美嫺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亲子教育指导规划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4年4月3日美嫺阅读复盘日志——陪伴是一种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ow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