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高铁上看完电影隐入尘烟的,无意间看到的一部电影,却久久不能放下。
男主马有铁和女主曹贵英都是被嫌弃的人,一个身材矮小、不善言谈,一个身体残疾、行动不便。他们都住在哥哥的家里,寄人篱下,不受待见。因为马有铁哥哥的儿子要结婚,需要腾出房子,所以就包办了他的婚姻。
从此,马有铁和曹桂英住在了一起,住到了别人空置的破房子。后来房子拆迁,他们搬了两次家,最后建了自己的家。他们的关系,也从一开始的陌生,到后来的相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仍然遭受着村里人的冷眼和吸血,但他们从来没有一句抱怨。等到房子建成,麦子成熟,猪鸡成群,他们之间充满了幸福的味道,命运似乎改变了。
然而,曹桂英失足掉进了那条浅浅的水渠里,马有铁在众人的注视下从水渠中抱起了她的尸体。那一刻,马有铁的心已死。他卖掉了粮食,还清了欠款,坐在桂英的遗像前,吃下了她留下的一颗鸡蛋。桌上一瓶农药赫然在目。
观影过程是什么感受?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会感到压抑、愤怒、难过、无助。这些感受来自于哪里呢?马有铁受人欺负时,从来没有抱怨,没有争取,没有还手。我们感到愤怒、压抑,心底燃烧着熊熊怒火。
他一次次被抽着血,她一次次担心,他们一次次冷漠。他们终于要过着幸福的二人世界了,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冷,但仍然没有得到命运的垂怜。那一刻,我感到无助、悲伤。
他们为什么要任人欺负?
我想到了一个词—“习惯”。他们习惯了自己被人放在一旁,低人一等,遭人冷眼。他们都习惯了睡觉时漏风漏雨,吃饭只吃主食。一个人从来没有被爱过,那他也不会去奢求爱。所以,当他们走到一起,过着苦日子,心里却是甜的。曹贵英说,我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一个自己的家。大概她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接受了自己的命运,认定自己是被上天放弃的人。因为父母放弃了她,哥哥放弃了她,社会也放弃了她。
我又想到了一个词—“习得性无助”,或许在很久很久以前他们也曾有过反抗,有过挣扎,但是每一次反抗和挣扎都会换来更大的苦痛,所以他们便放弃了。就像一条被关在笼子里的狗,每一次他要出去,都会被电击,那它就会乖乖待在笼子里,即使再也不会被电击了。
他们没有自己的欲望吗?
弗洛伊德提出自我的结构可以分成本我、超我、自我。本我是欲望、愤怒、罪恶、自私的部分,是不被社会允许的;超我是道德、伦理的部分;自我是理性的、适应的部分。
马有铁和曹桂英的本我都没有了,他们没有欲望、没有愤怒。而这个部分的缺失会让人感到没有力量。他三十多岁了,没有自己的房子,没有性的幻想,没有过报复的冲动。他们的本我被剥夺了,被身边的人剥夺了。和他相反,电影的其他人似乎是自私的、攻击的。
马有铁的超我却很强大,不允许自己欠别人的,为他人默默付出,不忍心伤害一个生命。周围的人又是和他相反的。马有铁其实是一个理性的好人,他有动手能力、会照顾人,有自己的思想,这样的人却没有办法存活,只是因为他不够自私自利。
好在,还有爱,爱激活了马有铁的动力,也激活了曹桂英的生命。同时,爱也让他们走向了死亡。这里或许是想传递一个价值观:你是选择的长久的苟且,还是短暂的幸福。
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我记得有人说曹贵英常有而马有铁不常有,因为这样的女性有许多,他们被人嫌弃,成为附庸,对命运俯首帖耳。
然而,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我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贫穷、无力,但甘于现状,接受命运。只是,我更关注的是,电影中的其他人也是这样成群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吗?至少,在我生活的农村里,他们敬畏生命,有是非观,互帮互助。他们不会坦然地去吸别人的血。
写到这里,我似乎又有些不确定,好像也出现过一些人,他们不顾及他人,欺负弱者。我想,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吧,有冷漠的人,也有温暖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