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是孔子发表关于祭祀的一些看法和态度。跟以前的回答不同的,孔子直接说“不知道”。是不是颇为奇怪?
3.11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简译:有人问孔子禘祭的道理和意义,孔子回答:“我不知道,知道禘祭道理的人对于治理天下的事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一面说着,一面指着自己的手掌。
1. 禘之说即关于禘礼的说法。看完这一段,我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就是思索祭祖的意义。我的个人理解大概是悼念祖先,缅怀先人。《学而篇》也曾讲到过,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所以祭祀也是尽孝的一种方式。
2. 我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理解不一定是对的,但孔子作为一代圣贤又怎么会一无所知呢。有两派说法,一种解释为孔子在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说不知道。因为《学而篇》里曾教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另一种解释为孔子不想回答,故意避而不谈。为什么不想回答呢。因为这个问题可大可小。
3.这是因为禘祭是一个大祭,是对古代对天神、祖先的祭祀。求这个意义,不就相当了解天地万物之根本么。所以孔子说知道禘祭道理的人对于治理天下的事可以说是尽在手掌之中!这也是成语“了如指掌”的出处。
4.我印象中的祭祖仪式还停留在年三十团年饭的时候一定先让祖先吃。其实就是摆几个碗筷,盛点饭。点一炷香。等祖宗吃完了再我们才能上桌。俗声为叫祖宗。其他更为隆重的仪式我便再没参加过了。所以对于清节、扫墓等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也是比较淡漠的。一般情况下我会回家看我的外公外婆。从小带我长大的人。
5.《学而篇》曾说过要慎终追远。我那时才下意识的明白死亡这件事是需要慎重对待的。无论是或不久的将来会发生家里长辈身上,又或者思考自己希望以何种方式离开,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想想看活着的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呀。所以要好好对待家里还健在的老人,好好陪伴和尽孝比之后的任何祭祀之礼都来得有价值。为此要给大家推荐一部很轻的人生很重的电影《入殓师》,让爱的人走得体面和庄重也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也是入殓师的意义所在。
6.另外回到祭祀的主题上来,我想孔子之所以会说不知道。恐怕也是对这种繁文缛节的仪式感到厌倦了,太过复杂和隆重就失去了祭祀本来的意义。偏向形式主义了。还记得季氏要去祭拜泰山的故事吗?既不合理又太过仪式货。祭祀的本质在于心诚。所以说心诚则灵。
懂得祭祀之礼的意义所在,愿大家既不要惧怕死亡,也不要逃避这个问题。诚心诚意过活就是自己对祖先最大的敬意。
学习笔记关于转载问题,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坚持码字的我又回来了~~
欢迎大家来此小憩~~
《那些遭受过童年逆境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樊登读书最触动我的一本书
《夏摩山谷:一场关于前世今生的遇见》庆山最新作品书评
《人物|安妮宝贝:陪我走过的那些岁月》我写作路上的引路人
《简年4:给闺蜜——让生活变得简单和幸福的几条建议》简书首页推荐
《李宗盛对谁用情最深》简书首页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