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是本章的收尾之句,也是与开篇首句的“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来了一个首尾呼应,再次强调了本章的主旨:避重就轻,会失去根本!
人们常用“丢了西瓜捡芝麻”来形容因小失大,但倘若不顾重而迁就轻,结果可不只是损失大小的得失问题,那将是丧失根基、涉及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了!
外物的存在本身,不过是它们存活世间的一个环境。环境中的一切人事物的变化,都不过是对自己的考验或磨砺。考验或磨砺什么呢?就是要通过种种场景与途径,促使我们不断强化先天的本性、不断去除后天的观念、不断偿尽以往历史中欠下的一切罪和错,最终顿悟相应时空的全部天机。
因此,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即使外物蜂拥而至,他们也不会大喜过望,因为外物仅是助他们看淡名利的考题而已,他们绝不会为了这种快意的享受而迷失本心;反之,如果外物蜂拥而去,他们也不会追悔莫及,因为他们知道最大的依靠是正信,而非林林总总、飘忽不定的外物。
我们的自性本来就是清静。
因为,每个人都来自道——道创造了宇宙,创造了天地,创造了万物,包括我们人类,人本身就具有大道基因,人本来就是天性无私的化身,人本来就具有创造、广大、平衡的功能。
我们的自性是本来清净,本不生灭,本无来去,本不动摇,本自具足,能生万法的。但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些本来具足的自性之根的话,本来清净就变成了躁动不安;本不生灭就变成了生灭不已;本无来去就变成了来去不定;本不动摇就变成了摇摆不定;本自具足就变成了缺漏不止;能生万法也就变成了无明障碍……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道德经第26章》连载18
欢迎随喜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