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着蜗牛去散步(17)
很多时侯我是不愿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但事实却是不争的,差异无处不在。略过一路秋色,我来到了学校,把本单元所学双线格中的字板书到后黑板上,然后指名学生一一过关,大多数同学指哪儿读哪儿,字正腔圆,个别学生对“鸟,兔,竹,你,我,他,站,足,坐"这些字掌握的不太好,第二节下课,我利用大课间的时间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那认真的劲儿值得称赞。
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一年级上册要求认识的字学前差不多都会认了,但有的学生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识字教学是一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亦是难点,一年级的识字量很多。其实,看似枯燥的识字,实则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不可忽视对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教学中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在儿歌中识字,在诗词中识字,在喝奶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通过活动去刺激孩子们去识字。
近日,在识字教学时,我也经常利用小组成员一对一优差互补,会的教不会的,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另外,我会把较难的字在课前板书到黑板上:比如画写红花,把字写到上面;我们一起玩摘红花的游戏,有时画几个苹果,把字写到苹果上,课前和孩子们一起玩摘苹果的游戏……寓教于乐。
采用“小老师”也是目前为至,我感觉用得最多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学习过的生字,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聘任其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可以被聘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学习主动性也会得到很好的体现。
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我站在我的课堂,孩子站在课堂的中央。亲近我的学生,站在他们中间,聆听他们的心声,乐他们之乐,忧他们之忧,走在这条铺满鲜花同样也插满荆棘的道路,努力完善自己,一边前行一边除去道路上那些荆棘。我想,不仅仅只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往下走,还需要我们时刻放慢脚步,甚至停下脚步回望,回望来时路,走好下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