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一名职场人而言,可能都有过开会的经历吧。
一群人集中在一个地方,或者共同就某些事情进行讨论,或者由某些人讲话,其他人认真听仔细记。这就是大多数人印象中开会的场景。
随着技术的进步,慢慢有了比较先进的电视电话会议,一群非常重要的人到现场开会,然后让另外一部分人通过远程视频听会。
再后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召开会议的手段也更加丰富,当摄像头几乎成为每台电脑必备设备之后,每个人都可以坐在电脑面前,参加所谓的云会议。
尽管召开会议的形式越来越丰富,但召开会议的根本目的并没有发生改变。
通常情况下,开会是为了解决某些问题,比如有些事情需要集思广益,于是征求相关人士的意见建议,这是典型的讨论事情的会;有些时候是为了宣布某些重要事情,主席台上有人发言,主席台下有人听会。
然而,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开会真正的目的似乎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因为讨论事情也完全可以通过书面的形式,现场讨论看起来更加直接,但往往效率不高;宣布重要事情更加不需要召集一群人在一起,一个书面通知就可以解决问题,却非常让一群人花费时间金钱,到固定的地点去听会,从效率和成本上,似乎都不太值当。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开会,与其说是一种为了某种目的解决问题,不如说开会是一种具有某种宗教意味的仪式。是的,本质上来看,开会只是用来显示某些人的地位和重要性,提升某些事情的重要性,还有借开会之名达到会议之外之实。
可能这么说会有些绝对,必定有些会议的确还是非常重要,能够产生很多重要的成果,但大多数情况下,会议反而成了一种最为低效的方式。
那么,在参加会议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呢?从我参加这么多大大小小的会议来看,重点要把握好会议节奏。
第一点是坐得住。
尽管现在强调说短话开短会,但会议一旦开启,特别是遇到那些准备不那么充分,或者遇到一些本身比较难的议题,再或者遇到某些特别爱发言,并且发言似乎逻辑性又 没那么强,而会议主持人又缺乏非常好的控场能力,会议往往就开成了又臭又长的裹脚布。
记得曾经的一位领导,在私下场合多次强调,你们将来想要有所发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素质就是能够坐得住。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很多人身体条件就不允许。比如那些腰不好的人,坐一会就开始腰疼,让他们长时间坐下来开会,实在是要了老命。除了身体不允许,有些人是心态不行。半个小时似乎还能够精神抖擞,一旦时间稍微长一点,就开始心慌意乱,就开始云游四方,这就是基本功不扎实,还需要多多修炼。
看看那些会场上左拧一下右拧一下的人,就知道有太多人实际上做的功夫没有练到家。
第二点是听得见。
既然到了会场,既然有幸听到了领导的谆谆教诲,那就务必要把这些“肺腑之言”听到耳朵里,记到心里面。
大多数的会议中,都会下发会议材料。有时候为了增加新鲜感、神秘感,可能会在会议之后下发材料。无论如何,领导照着稿子念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关键时刻,必定从效率来说,阅读比倾听更加有效,理解的更多、更透彻。
那么,真正应该重视的就是领导脱稿讲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理论性没那么高,甚至逻辑性可能也没有那么强,但却是领导自己对会议主题的理解,甚至可以认为,这就是领导自己对事情的标准。
按照现在大多数单位的状况,事情最终的效果如何,关键不是市场,也不是当事人,而是看老板的态度。如果开了几个小时的会议,连老板真实的态度都没有听清楚,这个会议就实在是太失败了。
第三点是慎发言。
今天写下这些东西,其实这才是我最想强调的部分,也是我不断自省的内容。
一是不要担心自己没有发言的机会。特别在那种讨论式的会议上,一定要确保自己的发言是言之有物,要确保每个论题都有相应的论据作为支撑。其实,我甚至认为,我们每一次的发言,其实就是在写一篇文章,一定要遵循写文章时候的逻辑、步骤。
二是不要急于否决别人的意见。尽可能从正面的角度去解读,如果能够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对方自己意识到不合适不合理,那才是发言的高阶形式。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会议发言的时候应该注意,任何沟通交流的场合,都要尽可能秉持类似的原则,实在是太重要了。
三是不要说与自己身份不符的话。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有些过于迂腐了,也可能是我的工作环境让我多了一些顾虑,根据我的经验,当我们没有达到一定的身份地位,有些话说出来不仅没有正面效果,反而很可能让自己陷入比较尴尬的境地。特别同意李笑来的一个观点,成为能说那话的人。屁股不同,决定了你说话的效力。有时候,即使你仅仅谈了一些毫无依据的感受,但别人一样会从你的话语中帮你找到依据,找到逻辑,找到意义。但如果本身地位不够,有些话说完之后,即使非常有道理,但还是后有人认为你越界了。
当然,关于会议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关注的内容,但只要坐得住、听得见、慎发言,基本上就能够非常好地把握会议的节奏,让自己能够顺利地应对大多数的会议场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