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连载】《一次自我的探寻》第一部分 第十章 社交欲望

【连载】《一次自我的探寻》第一部分 第十章 社交欲望

作者: 心如止水哲学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20-03-15 20:41 被阅读0次

    欲望九:社交【Social Contact】——对同伴和友谊的渴望

    社交是与身边的人或朋友们待在一起的欲望。这个欲望中有一部分是寻求快乐。我们的研究结果也显示,人和他人待在一起时更容易感到快乐。即使是动物也需要有玩伴。

    ——《我是谁:成就人生的16种基本欲望》

    史蒂文教授对社交的大部分理解是十分到位的,不像对前八种欲望的理解那样都存在着不同大小的错误观点。因此,我仅就该篇中的几个问题点做一个简短的阐述。

    大仲马的小说《三个火枪手》……他们誓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我是谁:成就人生的16种基本欲望》

    人性的自私告诉我们:我们的真正目的是“人人为我”,而为实现这一需求的行动之一才是“我为人人”。如果直接表述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会显得太过于功利性,所以人们为了不显得太自私,也为了更让大众接受,自然需要将目的和行动反过来表述。

    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作为一个高尚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他人口中向我们表述此话时就是:你要为人人,人人才会为你。大家感受一下,其中的味道是否与前一句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前一种提倡的是个体的主动付出可以收获群体的回报,后一种提倡的是个体以群体付出为回报前提。私欲比较强的人会更喜欢他人的付出,而不愿意自己付出。在我们生活常见的现象就是“占便宜”。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如何待它,它就如何待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也是如此。我们喜欢和人交往是因为可以从中获得快乐。如果一个人经常与人发生矛盾和口角,那么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很差的。如果一个人待人和善或笑口常开,那么他的人际关系往往可以保持好水平。

    每个人都在寻求一定程度的社交,而这个程度往往受到个体本性的影响。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交际太多,就会感到不得不与他人的交流是沉重的负担。

    ——《我是谁:成就人生的16种基本欲望》

    基因因素导致个体在社交方面的差异是必然的,但是导致社交差异的主要因素还是环境。因为,社交是社会习得的技能,它是个体在后天环境中通过观察、学习和互动而获得的。如果社交的影响因素是个人本性,那么为什么孤儿院缺乏爱的照顾的孩子们会大概率出现社交阻碍呢?据研究还表明,人在童年期受到情感虐待与其在青少年以及成年期出现社交焦虑症状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女性的语言功能天生比男性强,她们也更乐于交流,但是后天的环境因素依然是决定了其未来的社交表现。

    每个人天生都有与人交流的欲望,它是生存欲望带来的需求,它是中立而且在个体间的原始差异是生物性自带的(遗传)。在原始的社交需求下,后天培养造成个体间不同的社交方式以及对社交的需求是个体适应生存环境的变通表现。因此,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下,有些人对社交需求大,而又有些人则对社交需求小。当社交的量超出个体自身需求的限度时,社交就会给个体带来一定的压力。每个人都有需要平静的时候,身体每天也需要时间用于休息。如果社交占据了生理的大量精力,个体就会超出极限,从而便会产生厌烦情绪。对于各行各业,每个领域不同的群体都有自己独有的社交方式,而且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独立的空间与时间。社交作为一种达成目的的手段是需要适度地使用。

    苏珊的博士论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参加“兄弟会”和“姐妹会”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出名,而并非喜欢和这些人交往。只有当某人是为了寻求友谊与人交往的时候,才能称为是社交的欲望。

    ——《我是谁:成就人生的16种基本欲望》

    苏珊博士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我的观点:社交是手段,不是目的。因此社交作为欲望是不恰当的,而且史蒂文教授认为社交需求的目的仅限于“友谊”的观点也过于片面。

    社交主要任务是为了满足生存欲望的实现。社交是群居型动物必须拥有的能力。人类为了更好地社交而发展出了复杂的语言系统。人类的社交对象十分广泛,包括人类本身,也包括其他生物。在人类群体中,人的交流不仅限于朋友,还包括家人、恋人、陌生人。换句话说,朋友只是陌生人发展起来的另一种亲密需求而已。

    在语言系统进化出来时,人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完成。社交在人类社会中的主要功能是情感和信息的传达,而其目的性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人在实现自我目的时就可能通过传达不真实的情感和信息对他人产生误导。欺骗在人类社会中无论何时几乎都是存在的,毕竟背叛和欺骗可以为个体带来很多利益。然而也不是所有的欺骗都是恶的,生活中时常也存在着一些善意的谎言和必要的隐瞒。

    正如我所说,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是完全公开透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所以必要的隐瞒和一定的欺骗是需要的,只要隐瞒和欺骗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都是符合人性的。如果情感一方认为对方不把自己所有隐私透露出来是一种伤害行为,那么该方的要求本身是无情和愚蠢的,其所谓的得到与伤害想法只是他个人的自私表现。而一个人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和信息告诉对方,是基于一种信任,尤其在亲密的情感关系中更是一种爱和牺牲的表现。为什么说是牺牲呢,是因为越没有隐私的人是越危险的,而这危险是由社会中的不善、不德、不法的人带来的。从掌控需求角度看待这一问题会十分清晰,当一个事物的信息被人掌控的越透彻,人对它的控制力就越强。这就是为什么在家庭关系中出现身体和精神控制的现象会非常多的原因。

    针对欺骗现象,人对肢体语言和表情的深入研究发现,人虽然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语言上的欺骗,然而肢体和表情上的表现通常是难以伪装的。心理学也发现,一个人如果非常擅于欺骗且难以被人识破,那么他要么是个天才,要么就是个心理病态。为了识别人的谎言,现代科学发明的测谎仪主要是通过检测人作答时的生理反应来判断他答案的真实性,其准确度可以高达90%,但仍然无法做到百分百识别。在美剧《Lie to me》(中文名为《别对我说谎》)中,卡尔·莱特曼博士是一位世界顶尖的测谎专家,他说过:“在一个十分钟的对话里,平均每个人会说谎三次。”但是事实这种说谎率是没有绝对性的,比如我们对陌生人的说谎可能性通常是会高于亲近的人,因为这与信赖性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且人的欺骗行为是习得的,该行为是生存适应的表现。比如儿童在早期与父母的社交过程中,会学习如何与父母交流,他们清楚自己的何种表现会带来父母的何种反应。哭闹就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行为表现,其中不乏有欺骗性的哭闹存在。比如两兄弟打架,一方可能会通过装哭来博得父母的关心和对兄或弟的责骂,这时候的欺骗目的是为了获得胜利。在对儿童说谎行为的研究中发现,不同情境下的儿童会出现不同的说谎率,有些情境说谎率高达80%。从另一层面上,该研究也说明了儿童对不同情境有着不同的应对策略。自然早期的社交策略会给成年期带来相应的影响,而且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学习与调整自己的社交策略。

    不过,无论如何人类社会几乎是无法摆脱谎言的,而且也没有必要摆脱,或者说根本不存在无谎言的社会。如果一个社会上人们都不会说谎而且还要和平相处,那么人不可能是现在的人,人的很多欲望都要消除才能够实现这种理想的结局。因为人的好奇心会让人在日常交流中去谈论他人的隐私,如此在没有谎言的前提下,所有人都知道其他人的隐私和秘密,那么在利益冲突下就一定会出现越轨和违法的事情,除非人没有追求利益的需求。而且在所有隐私和秘密透明下,人也必须是无情感的才能进行和平地分享。如果人是多情多欲的,那么在说出自己隐私和秘密时一定会出现害羞犹豫的情况,在畏惧他人嘲笑时,就会出现谎言。像影片《宿主》里的外星入侵者,他们声称彼此间要互相信任与和平相处,然而依然不乏谎言与暴力的存在。

    谎言是人应对环境的社交行为而非人类的本性,所以道德水平高的人说谎可能性就会低很多。也就是说,当所有人都达到一种道德高度时,人类社会才可能接近完美的真实。但是有些情况也不是能用道德进行衡量的,比如一位硬汉型的男人,他往往会对自身的伤害表现出一副淡定的态度,给周围人一种他没事的假象。这是一种坚强表现,它与道德无关,这样的情感隐瞒与欺骗不能算是谎言。在社交领域,还有很多主流提倡的“谎言论”。人们认为这种欺骗行为是一种高智慧、高情感的表现。尤其是在销售领域,这种社交上的欺骗行为更是频繁。生存带来的利益冲突是导致欺骗行为出现的最根本原因。

    最后再回到社交欲望的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出社交是一种手段,是为了达成生存目的的手段。虽然将它定义为一种欲望是有一定道理。然而,我更倾向于把社交当成达成需求的手段而非需求本身,因为需求与手段也是需要做一个严格的界定。

    · 待续 ·

    预告:下一章《家庭欲望》


    本书全名:《一次自我的探寻:史蒂文<我是谁>读后感与自我领悟》

    书本简介:可见于连载文集-首页介绍

    完成与更新说明:全书内容已经全部完成,目前善处于修订阶段。预计以一周一章的频率进行连载更新,发布时间为周末。

    致谢:感谢所有阅读本作品以及为本作品点赞的读者们,大家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PS:如果大家有任何的疑惑、建议与批评,随时可以对作品进行评论、畅所欲言,大家的建议与批评也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最后再次感谢每一位读者,谢谢大家。


    声明一: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二本文为原创作品,版权所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连载】《一次自我的探寻》第一部分 第十章 社交欲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sbe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