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荀彧

作者: 詹皇MVP | 来源:发表于2020-01-17 11:30 被阅读0次

  荀彧(163-213)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其家世代冠族,祖父淑有高行,“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等皆师宗之”[1]。东汉之世,大族名士操纵社会舆论,家资、门第对士人的前途影响甚大。荀彧有这样的家资作为凭借,其未来仕途当然会一帆风顺,《三国志》本传上载,南阳何颙顺便称其为“王佐才也”。中平六年(189),彧举孝廉,拜守宫令,再迁亢父令。但就在此时,洛阳政局发生了变化,先是袁绍诛灭宦官,不久董卓挺兵洛阳,以至引发了关东地区的武力反抗。其时冀州牧韩馥是颍川人,荀彧携宗族往依之,但待其至河北,袁绍已夺取韩馥之位,绍为汝南人,也信重河南乡里,“待彧以上宾之礼,彧弟谌及同郡辛评、郭图,皆为绍所任”[2]。董卓西迁后,关东豪杰失去了共同的敌人,以至争城夺地,“以还相吞灭”[3]。在这种纷扰混乱的局面中,广大士人无不反复思量,进行着关乎未来命运的选择。在诸多军阀中,袁绍声名最著、实力最强,而曹操势单力薄,还没有形成自己稳固的基地。我们知道,曹操早年军事势力的发展一波三折,很不顺利,究其原因,恐怕主要在于他出身阉宦家庭,缺乏社会基础,故其内心颇觉自卑,[4]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直言不讳地说“本志有限”,又“常自损”,反董卓之乱时,初次募兵仅得五千,第二次募兵扬州,险些丧生,仅得三四千人。董卓西迁后,操为奋武将军、东郡太守,尚须仰仗袁绍的支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荀彧却由袁绍幕下转投曹操,这确是一个出人意料的选择。

  荀彧“明有意数”,他做出这一选择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才会下定决心,而绝非一时冲动。仔细分析起来,有如下二点原因:一是苟彧“见汉室崩乱,每怀匡佑之义”[5],但袁绍却不以汉廷为意,多有僭逆之举,曹操对袁绍等人在反董卓时拥众十余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深表不满,屡“责囔之”,[6]并以五千之兵出击荥阳,险些丧生,从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二是就个人才能而言,荀彧以曹操“有雄略”,而袁绍不善任人,“终不能定大业”。[7]正是这两点因素,决定了荀彧的取舍。曹操得荀彧,欣喜之极,说:“吾之子房也”。此后,从初平二年(191)至建安十七年(213)的20余年间,荀彧一直是曹操的首席谋臣,在他的辅助下,曹操逐渐走上了统一北方的征程。

相关文章

  • 论荀彧

    荀彧(163-213)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其家世代冠族,祖父淑有高行,“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等皆师宗之”[1]。东...

  • 论荀攸

    要说曹操的肱骨之臣,排在前两位的第一是荀彧,第二莫过于荀彧从子荀攸了。 论年纪荀攸比荀彧还大六岁,曹操之所以会...

  • 关公信仰为何能够如此深入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

    三国名将如云,文有卧龙凤雏、荀彧郭嘉、周瑜鲁肃等,武有吕布张辽、许褚典韦、孙策甘宁等。论文韬,论武略,论胆识,论战...

  • 荀彧

    荀彧,字文若,颖川颍阳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是曹操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功臣。没有荀彧...

  • 荀彧

    颍川荀氏是一个世家大族,曾出不少豪杰。荀淑号曰神君,荀氏八龙也是名不虚传,特别是荀爽,官至司空。荀彧,为荀绲之子。...

  • 荀彧

    荀彧想必看过《三国演义》或《三国志》的朋友们都很清楚。是曹操非常器重的谋士之一。也曾一度立下汗马功劳。但是,我在此...

  • 荀彧

    荀彧,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士。今天就让我们来谈一谈荀彧这个曹操得力的谋士。 首先来看一看...

  • 荀彧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 荀彧从小好学,后到曹操那儿去做官。可他不支持曹操称公。这是为什么呢?所以我怀疑荀彧是汉...

  • 荀彧

    三国,那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当问及最喜欢谁的时候,每个心中都会有着自己的答案,而对于我来说,在魏国谋士里最喜欢的人...

  • 荀彧

    谁言 秉忠贞 守谦退 谁为 汉室王佐 自无愧 谁作 留侯 帷幄帐中谋 谁举 文贤 为曹添新睿 谁曾 壮志满 也轻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荀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sc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