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年都会制定一些个人发展的目标计划,如提高专业技能、培养新的爱好或改善健康习惯等。
这些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坚持不住,因为,都是内在素养的自我积累,缺少能立刻看到结果的激励动力。
直白地说,就是赚不到钱,如果你的每一分努力都能变现,那就不是坚持了,你会努力的停不下来。
昨天,和一位很成功的朋友聊天,他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他说:“做离钱最近的事,而且,每天的努力不但有现金回流,还能积累自己的技能提升。”
我问:“我没有技能,能做啥呀?”
他说:“比如,同样是每天写点东西,为什么不去回答某度问答,为什么不去某条发表评论呢?米不多,但有米,而且也能锻练你的写作能力。”
他说的意思就是,行动计划要与赚钱紧密地联系起来,不做有用,但周期太长的事,因为,世界变化太快。
是呀,我的年初计划都是我如何打发时间的计划,从来没想过行动计划要与赚钱联系起来,这也许就是穷人与富人的思维区别吧。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我昨天的年初计划,这些目标虽然对个人成长大有裨益,但它们往往缺乏直接的经济激励,因此很难持续投入努力。如果每天的行动计划都能够直接带来现金收益,我们的执行力无疑会大大增强,我们会更有动力去坚持实现这些目标。
所以,我应该调整或推翻重设我的行动计划,让每一份努力都与赚钱有关。
也许,有人会说眼里只有钱,我也觉得有点过了,可细一想,人生的95%问题,都要靠钱解决,谁还不想过好自己的生活呢。
为了确保不仅能够从内在获得成就感,也能从市场中获得相应的回报,我需要调整计划,使每一项行动都有潜在的变现能力。以下是一套策略,帮助我将原本注重自我提升的计划调整为具有经济收益的行动。
首先,识别哪些个人成长目标可以与市场需求对接。例如,我去某度回答问题,不嫌少,先有米赚,去某条参与热点评论。
又如,我每天听音频拆书,尝试写拆书稿,而不是单纯地听书增长知识了。
其次,要有将你的技能和知识转化为可以销售的产品或服务。在这儿我想分享一个案例。
前几日我付了99元费,只听到一句有用的话,她说,敢收钱,才是你逼自己成长的开始。
她每天在公号发文,最后来句:“如果你想进入某场,付费99元,不但可以进入某场,还可提供一小时的咨询服务。”
然后,你付了费,把你拉进一个群,每进一人,大家热情欢迎,然后早、中、晚各发一小段激励自己的话。
世上不缺像我这样想走捷径的人,可事实是,想走捷径的人都走了弯路。
就这样,为她付费的人每天都增加。有时候,我们往往只缺一个赚钱、收钱的思维。
第三,利用现有资源和平台。社交媒体、专业网络和在线市场提供了丰富的机会来推广你的技能和服务。
有时候,我们思考问题往往是线性思维,不能多角度看问题,让我们花了大量时间成本,走了许多弯路。
比如,近期,我也在尝试在某抖作短视频,我只想着快达到千粉就可开通带货了,可从来不去了解平台规则,不去了解别的平台只要有播量,就会有收益,就一个平台 按部就班地做,怎能有结果。
我的计划是,1.先在网络平台找到网络兼职,那怕收益少,薅羊毛我也要从每天有进项开始,比如在某度回答问题。
2.重新选择平台,在新趋势平台发布短视频作品,先让有播量就有进项,如某家号等。
3.练字,和一群人一起练字,积累粉丝量,利用收钱倒逼自己快速成长,
4.锻炼身体,让改变看得见,而不是自我安慰形的形式上的锻炼,找到一个行之有效,让改变看得见的锻练。
5.写作,不为凑字数,是思考过程的反思记录;是心灵感受的文字记载;是人间现象的自我看法、现点的表达;更是现象背后人性的深刻剖析。
总之,一切的目标设计,行动计划,只为做更好的自己,过理想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