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学开始高谈爱的教育,暗信酷的教育,匮乏性的教育,遑论死的教育,答应给予孩童们的秘密知识,总是要拖到较晚的时候才能传授,初中时被告知要等到高中,高中等到大学,历经种种看似更为迫切,其实徒然耗费精力的考试折磨,方能进入大学,等到大学毕业走出校门,恍然明白终于一无所获。
漠视性教育让人不懂得去爱自己的伴侣,影响的是今后的婚姻漠视死亡教育,让人不懂得此生为人的针对与短暂,造成个体对生活的冷漠和对生命的侵蚀。
牛尾巴为什么要翘起来
——评《画家与牧童》
艺术家绝非一面冷漠的镜子,而是丰富了人类灵魂的创造者和引导者,艺术乃是长期艰难的劳作,不是简单轻率的模仿。
难怪左拉给出这样的定义:一件艺术品,那是“通过某种气质所看见的自然一角”。
我在讲出师表这篇课文的时候,主要与学生一起探讨了两个问题,一,诸葛亮有哪几颗心,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得见?二、全文中“宜”字共出现了几次与全文叙述语气形成了怎样奇异的反差?
讨论后发现诸葛亮有忠心、决心、还有爱心、信心,痴心、伤心,痛心,责任心,苦口婆心……
“宜”字共出现了6次,口吻是你应当面对刘善,诸葛亮的身份是双重的,既是长辈又是臣下自然他的态度也是复杂的,既有劝导和爱惜,又有出于等级的尊敬。
《出师表》的动人之处,大约就在临危受命的决绝,知恩图报的姿态,对蜀汉正统的忠诚以及劝导爱惜与尊敬纠结的复杂情感,这4点吧。
米尔斯《社会学想象》——仅仅环顾四周,我们不能看到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观察世界的每一事物都依赖于我们观察世界所通过的透镜。
如果选用了新的透镜,我们就会看到先前看不到的东西,乃至社会生活的无形结构与隐蔽信号。语文无所谓什么实质,硬要解说,我以为语文就是这样一副透镜,通过它打量这世界,认识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