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后果法(Logical Consequences),一张高能育儿卡,用对了是有效育儿,反之则变成了惩罚。
然而,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家长或老师,经常会错用“逻辑后果法”这张牌,表面上好像是自己站在了科学育儿的制高点上,但实际上我们与惩罚孩子的那些人没有太大区别。逻辑后果法就像一张披着羊皮的狼,如果使用者功力不够,一不留神就可能把它变成了惩罚和伤害孩子的凶器。所以,教育孩子过程中一定要慎用该法,除非你功力深厚,修为不俗,否则还是尽量少用或干脆不用“逻辑后果法”,用“自然后果法”代之,效果可能会更好。
“如果你不把饭吃完,一会就不可以吃水果。”
“如果你作业没有写完,一会就不可以玩游戏。”
“如果你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年底的旅游就取消。”
“如果你再到处扔玩具自己不收的话,以后就不再给你买玩具。”
……我们经常会把两件完全不相关的事情,强行加上一个条件后,将其合理化,但背后逻辑却非常牵强和粗暴,“欺负”小孩用貌似很有效。试问,不吃完饭和吃水果的必然联系是什么?逻辑关系合理、自洽吗?这种速食教育法,除了利用恐吓、威胁和惩罚来达到目的外,孩子在此过程中根本积累不到任何积极正面的经验、学不到任何东西。最终,孩子变得像一匹马、一头牛、一个奴隶一样,如果没有主人的“鞭子抽”、大声呵斥,他们完全没有内驱前进。诚如卢梭在《爱弥儿》一书里所说的,当我们这些大人试图用自己的智力去控制孩子的身体和行动时,孩子从此就丧失了自由意志。
当然,逻辑后果法在实际育儿情境中并不是不可以用,但一定要善加利用并注意原则、方式和方法,同时也要满足以下“3R1H”条件才是正面积极的逻辑后果法。
1) Related(相关性)
2) Respectful(尊重)
3) Reasonable(合理)
4) Helpful(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作为老师,除了“授业解惑”外,我们真正的核心任务是要“传道和身教”,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理念、行为去影响孩子,让他们在自由意志下、积极的边界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并不断保持独立思考和乐于探索的动力,通过内驱和自我成长最终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把成人当做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爱弥儿》卢梭
把孩子看作孩子,让孩子成为孩子。
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