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为止,有的老师还喜欢用成绩和听话程度,来给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潜移默化的给学生从小培养成了一种特别功利的心态!可悲的是,老师自己还不自知!还自以为是在为学生好!在言语和行为上,对他以为的优等生和颜悦色,而对他以为的差等生横眉冷对!这到底是人性的粗暴,还是思想停留在上个世纪培养接班人的那种状态?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不用费太多的心思,从古延续至今,从根本上仍然没有太大的改变!自汉朝的董仲舒开始,到隋唐时期形成正规制度化,这种功利教育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所以即使到现在,很多老师的脑子里仍然根深蒂固!不愿意与时俱进,增进自己的世界思维,不愿意接受和追求新的教育方法!不愿意去鼓励所谓的差等生,不愿意去引导他们,更不愿意去发现他们的优点,这是可悲的!
然而这世上根本就没有差等生和优等生的区别!有的只是人为的给他们扣上了一顶帽子,设定了一个形象,贴上了一个标签而已!百年前一个名叫勒庞的法国人说过,教育不能使一个人变得更加道德,也不能使一个人变得更加的幸福,它既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本能,也不能改变一个人天生的热情!教育也不能提高人的智力,生活中取得的成绩,靠的是判断力,是经验,是开拓精神和个性,这些素质也都不是书本能带来的!
也许勒庞的话说得太过绝对,但试想一下当前的教育模式,和大部分追求功利性特别强的老师,确实让人不寒而栗!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了丧失了个性,一切随大流!在上学前家长都希望孩子快乐学习,自由成长!然而进入学校以后,一旦孩子学习成绩差,面对老师们汹涌而来的指责,和其他人鄙视的眼光,家长也会迷失在那种群体的攀比心功利心当中!一切的麻木在习已为常中,对孩子性格的塑造造成了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
一切都在社会大流之中,然而我们只是普通人,保守的老师,开明的老师,优等生,差等生。所以我们还是要用积极的心态,引导和鼓励孩子去认真的面对学习!毕竟上一个好的大学还是很有用的!所以要从小学中学高中全部打好基础!希望真正的学习能从他们的大学或者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时候开始!
从古至今,推动社会进步的是人的感性,而非理性。感性就是指人的情感,情感推动着文明和进步,牵引着人们努力和奋斗的方向!情感是人一切行为活动背后的动力源泉!所以,请让我们为自己的孩子注入深深的爱,因为爱是最真挚的情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