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
需要一年读100本书吗?

需要一年读100本书吗?

作者: 写字的徐小妮 | 来源:发表于2017-02-19 16:47 被阅读507次

    看了困,看得慢,看完忘,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与书籍进行着永无休止的搏斗,像唐吉坷德冲向风车,西西弗斯推动巨石,你一次又一次地,发誓要登上知识的巅峰。

    1

    某天看到有位台湾作家,家里藏书4万册,每年看书2000本。一惊,随手分享到了朋友圈。有一个较真的姐姐立马噗噗噗给我发了十多条语音,说她“不相信”。她是个自称学霸的创业者,恨不得每天不吃饭,把时间都省下来工作和学习。她细细地给我算账:

    你看,一年要是读书2000本,平均下来一天至少读5本。假设一本书200页,一分钟看一页需要1000分钟,一天一共1440分钟,他不睡觉吗?不工作吗?不生病吗?

    哦?他有工作?还特别忙?那更不可能了,纯扯淡。

    后来我核实了一下,发现作家说的是他一年购书2000本,不过又说,有时候他一天能看7本书,很多是在通勤路上、开会间隙、等电梯上厕所的碎片时间里翻完的。

    百度指数里,以“阅读”为关键字,近些年的曲线陡然增高。

    知识海洋的沙滩上涌进了越来越多的朝圣者。一面是每年吞噬掉成百上千书籍的爱好者,一面是自己买了成堆的书看不完。在当当搜索“读书”两个字,教授如何读书的指导书就有上百本,这意味着光学习怎么读书就可以花费好几年。怎么才能读更多书?怎么才能一天读一本书?越来越多的读书社群在分享读书经验,还有人帮着整理读书笔记、浓缩书、语音课件……

    2

    读书现如今是一门生意。内容变成产业,知识变成商品,有商品也就有了广告。广告的作用是增加销量,广告的杀手锏就是制造恐慌。

    面对无知的恐慌,简直比面对衰老还恐怖。衰老毕竟是不可逆的必然,而知识可以随着时间累积,据说你现在落下的每一小步,都可能因为复利效应以几何倍数叠加,在将来的某个时间段,与其他人拉下遥不可及的差距。

    还有那些此起彼伏跳出的文章:《从月薪5000到50000,我是如何做到的》《半年时间如何达到月收入6位数》。

    经验介绍里,作者无不讲述如何拼了命地读书,以及舍得花血本报培训班。

    犯了“读”瘾的年轻人们,不是在参加读书会,就是在参加分享会的路上。读书的多寡影响着心智的高低,心智的高低影响着个人能力的优劣,个人能力的优劣影响着今后的前途。谁跟月收入10万过不去啊。

    读书,成了最划算的投资和回报率最高的买卖。

    3

    恐怕读完一阵以后,大多数人发现功效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有些书拿起来就犯困,有些书当时觉得好有道理,看完没多久已经记不清楚讲什么。

    读书有用论经常拿巴菲特举例,曾经有人问巴菲特成功的关键何在,他指着身边的一摞书说:“每天读书500页,知识总会发挥作用的。它也会不断累积,就像复利一样。这一点你们所有人都做得到,但我敢打赌,没有多少人真的会去做。”

    不过巴菲特同时还说,自己死后,太太手里的钱10%投债券,90%投指数,不要去研究什么技巧了,投资不是光读书就能做好的,投资是一门艺术。

    市面上有大量工具书,工具书的作用就是解决问题。这样的书是可以速读的,你可以跳过所有例子、论证、作者内心独白,直接看结论。一本书兜了一大圈,可能只为了说一个道理。如果真的静下心读,我倒觉得结论并不重要,乐趣在推导过程,在于作者是如何思考一个问题并得到答案。更重要的是,你得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什么,选择一本工具书,不是因为它上了排行榜,被很多人谈论过,而是你真的有问题需要解决,以及有几分落到了行动上。

    4

    市面上还有大量非工具书,并不能立刻解决什么问题。

    比如《哈姆雷特》《神曲》《战争与和平》《资本论》之类的名著。马克·吐温说过:“所谓名著,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都没有读的东西。”

    英国曾经做过一个关于读书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2/3的英国人曾谎称读过一些其实并未读过的书。原因很简单,为了在社交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想被人说成无知。

    有一篇文章《如何有逼格地谈论一本你没有读过的书?》,分享速读你读不懂、不想读又不愿意承认没读过的书,以便和人瞎扯淡的技巧。

    比如谈论徐志摩,可能除了《再别康桥》和《沙扬娜拉》之外,没几个人读过其他作品,但很多人都对他的情史头头是道,评头论足。八卦,是我们谈论文学的最好用方式。

    再比如,很多人都知道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这本书作者也看过,并没有太大感触。偏偏总有人喜欢谈凯鲁亚克和他的《在路上》,以显示他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每每此时,作者都告诉他们,《在路上》并不是凯鲁亚克的作品里他最喜欢的,它太流俗了,你听过《而河马被煮死在水槽里》吗?它被雪藏六十年,2008年才正式出版。虽然笔法还显稚嫩,但其笨拙里显出淋漓元气。

    聊聊知名作家的不知名作品,或是著名作品里毫不起眼的细节。当你讲出这些的时候,对方会叹服于你竟然对于这些生僻细枝末节的了解,而猜想那些热门作品对于你来说更是不值一提。

    这样读书,一天翻完几本名著也是有望的。如果真的静下心来读,则会读到更多生命的可能性,读一本小说,等于跟着主人公又过了一种人生。主人公介绍你认识他的朋友,他住过的地方,他去过的城市。一个好故事,应该是生怕读完就没有了,而不是盼着赶紧读完。

    5

    林语堂分享他的读书术,说真正的读书是为了培植面目的可爱和语言的有味,一个人并不是为了要使心智进步而读书,因为读书之时如怀着这个念头,则读书的一切乐趣便完全消失了。凡是以处于勉强的态度去读书的人,都是些不懂读书艺术的人。

    林语堂是爱享乐的人,自然不喜欢太过用力的方式。但我同意因为喜欢而读,不因为恐慌和贪婪而读。不因为和别人比较,觉得自己读书少了而产生焦虑。没必要纠结读书的快慢。同一本书,快有快的读法,慢有慢的读法。找到乐趣是关键。

    只要读下去,积累得越多读得越快,因为在一个领域内,对相关知识背景和概念都熟悉,就不用花以前那么多时间去理解。

    然而,如果一本书能毫不费力地快速读完,只能说明作者写得也快。有些畅销书,怀两三个月就生出来了。而你知道,那些花了很多年慢慢写出来的东西,才更禁得起阅读。

    相比速读,更建议去读几部大书,三五百页以上。写大书比写小书消耗多得多的精力,需要更强的逻辑组织和系统搭建能力。花点时间读大书,就好像把目标定在跑马拉松上,以后跑三五公里都变毛毛雨。

    其次,问题不是读少了或读慢了,而是读乱了。看了太多人写的太多书,每个人都在发表各自的观点,如果没有形成坚定的三观,很容易被搞得晕头转向。喜欢一个领域,就找一个领域内的代表人物,把他的书读透,整体框架搭起来以后,再谈博采众长。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因为读得太慢太少而焦虑的话,就离放心越来越远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需要一年读100本书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yj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