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即将背负行囊上大学的这几天,我竟然焦虑了。
这种焦虑转化成了我对他各种各样的叮咛,事无巨细的提醒,要求他做好各种准备。当他仍然玩着手机,漫不经心地应着,我就很焦虑,很不满,甚至有些生气。孩子入学前的这种状态让我陷入了思考,17年来,即便在孩子高考前,都没有这么焦虑过,为什么现在有?还很明显。他爸感受到了,孩子感受到了,我自己也感受到了。
我认真的想了想,这种焦虑或许来自对未来的未知。
不确定他在大学的求知欲,不确定他在大学的自律能力,不确定他在大学的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
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去想象他未来可能的样子。可是,自己上大学时的茫然、孤单、甚至害怕又让我不自主地担心起他来。
抬头看了看孩子的眼神,是有光的。再用心观察,这种光是在他玩游戏时、聊天时,乃一人独处沉思时都基本相同,基本没有什么分别,也就是说,这种光,是他自带的。
这是不是可以减少我的焦虑呢?
不知在哪本书里看到,中国式的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最终有几种放手方式,一是不负责任的放手,二是无奈的放手,三是有方法的放手。我想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对他学业的放手已经走向了第三种,而对于他的生活,我似乎还不得不接受第二种方式。
他的生活中,过去几乎都包办了。即便有时让他做点家务,那都是参与式的,从来没有让他独自承担过。因为没有教,所以就不确信;因为不确信,所以才焦虑。而要解决现在的焦虑,时下还真不知从何做起,所有要教的生活能力似乎都太简单,包含孩子也这么认为。而我,恰恰担心这些常识,会成为他上大学的第一挫,可他却一点不这么认为。
由此我不得不反思,对孩子的教育一旦错过了正确的时间,弥补起来,哪怕是再正确,恐怕都不是最有用的了。
那么回过头来说,既然是过去没有完成的事情,现在补救也如此局促,那就只能留给后续的经历了。焦虑起不到任何作用,过度的焦虑还会让孩子把责任归咎于家庭教育的缺陷,那就更麻烦。
由此来想,与其焦虑,不如就让他带着未知走进未知吧!只要眼里有光,或许所有遇到的第一次都不是大事,更不是难事。
只能如此阿Q一点了!与其担心不如放心,与其误解不如理解,与其埋怨不如埋了怨。
写在后面:这是他上完大学一个月国庆回家的模样。原来我的焦虑真是多余的,不知还有多少母亲会像我这般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