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那篇《好作品不需要善良的主角》后,我的第一反应是高三时喜欢电影的同学经常给我讲的一个影视人物——小丑。
回忆的画面和那种突如其来的心灵碰撞使我不得不bb一段。特别是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非常的想骂上一句:卧槽,有道理哦!
《水浒》《射雕英雄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这些经典名著先不论是我的童年影像。单单就《金瓶梅》这一书就已经有论有道了。
好书不靠善良主角光环貌似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看过的为数不多的诺贝尔文学奖里的其中一本《百年孤独》记得当时我是本着盗版便宜的角度买的,当时在上辅导班,无聊不想听。于是就专攻这本书,一次看不懂,就来两遍,两遍没效果,就果断放弃。
因为看书不超三遍的原则对我还是很有底线的,不过后来意想不到的一件事产生了,就是在那看不懂无聊的《百年孤独》中我竟然在后来的看书中一次次回想,有时候是因为诺贝尔,偶尔附和装逼,但多数情况下是总设想里面的人物,总感觉能从哪些书中找到与其类似的影子。想着想着吧!就容易陷入经典危机。所谓的经典危机就是以它现有的光环来左右我此时的评判。就比如《水浒传》一百单八将。多么的传奇人生。多么的史诗级巨著,西门庆偷情害死武大郎曾让我咬牙切齿,鲁智深野猪林救人倒拔垂杨柳曾让我向往侠肝义胆,宋江投靠官府害死大多数将领只为荣华富贵曾让我恨天恨地。
善良来源于丑恶。这些好作品正是因为揭露了丑恶才让人更加懂得善良。村上春树为何迟迟得不到诺贝尔,《西游记》又为何拍出那么多零散的电影却还是得不到好热评。
写作文总是回归正途,搞教育总是鼓吹呐喊,治国家总是以孔为先。苹果放在桌上摆起来光鲜照人好清楚明明白白,剥开来虫子锄咬又会痛彻心扉。
好作品不需要善良的主角,但需要邪恶的配角,即使不是为了衬托和对比。小丑的形象依然扎根很多人的心中,正式因为小丑的无厘头和邪恶,才显得《蝙蝠侠》里的正义尤为可贵,以及单纯的从作品中来说是很多艺术高校研究的原因所在。
也是这个世界这个时间我们看待作品的视角点。如何吸取过往的辉煌来成就如今的成功。所以催人奋进这种事不是绝境就是天堂。
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时期必定会有一个时期的内容和骨架。而我在想的是,这些骨架和内容能否撑起这个时代所赋予的已有成功和辉煌。
《红楼梦》研究到死还不如问问当事人咋想的来的容易,倘若不能话,又何苦纠结她之所想,而不是畅想未来编织属于这个时代的(红楼梦)哪!
日新月异的不是时间,而是踩在时间脚下忙忙碌碌的人们。无止境的是追求完美,无目的的是渴望满足。
人类啊!总想着把自己化身在作品当中来扮演善良的主角,却不曾观望一下其他那些邪恶却很重要的配角。
我是路旁等我,觉得上面的文章有共鸣的,请留下你的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