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沮丧地说道:“感觉教育孩子好难,我控制不了孩子,也控制不了我自己的情绪。”养育孩子过程中,总会有无数个令人抓狂时:孩子不听话、顶嘴时;磨磨蹭蹭,不好好做事时;调皮捣蛋、犯错误时……妈妈的情绪之火就极易被点燃。
从心理学角度看,日常生活中,影响我们情绪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反应一一即我们如何看待这件事。
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如此,妈妈如何看待孩子成长中的这些问题,比问题本身更重要。很多时候,妈妈总是忍不住朝孩子发火,控制不住情绪,正是因为没有正确、积极地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表现和问题。想明白这两件事,可以有效控制情绪。
1.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
教育孩子,妈妈经常陷入一些误区:告诉孩子的道理,他马上就能理解和记住;教给孩子做事情的方式,他立刻就能做得又快又熟练……
而事实却是:有些道理需要反复“灌输”,孩子才能牢记;有些错误,需要亲自体验到后果,孩子才会长教训;有些技能,需要反复尝试、训练才能熟练握……
妈妈常常嫌孩子慢、磨蹭,忍不住发火。这种怒火、不耐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用成人思维看待孩子问题,甚至惯性地用成人的节奏去要求孩子。
因为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心智发育和行为控制能力都不足,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是急不来的。妈妈需放平心态,站在孩子视角看待问题,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2.教育不是一蹴而就。
妈妈容易发火,有时是源于内心过于焦虑,凡事操之过急。在“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下,妈妈陆续被卷入了教育竞争中,提前“抢跑”,幼儿园提前学小学的内容,小学提前学初中课程,各种培训班齐上阵……
当孩子表现不如预期,妈妈就会产生期待落空的失望感,进而迁怒于孩子。殊不知,孩子被迫接受那么多不符合他那个年龄段的事物时,压力和困难有多大。
孩子在每个年龄段,有自己该做的事,不同年龄段,相对应的教育方式也不一样。在这个看似“缓慢”的过程中,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和体验这个世界,独立思考,收获属于自己的,性格、人格还是心智发展都更趋于健康和成熟。
著名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妈妈做好该做的事,剩下的只需静待花开。
网友评论